覃文勇


摘要:伴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正大規模向城市遷移,而留守農村的基本以老年人為主,已經不能勝任繁重的農業勞動。以揚州市頭橋鎮的農村為例,通過對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合理規劃,以相關理論為依據,尋求當前農村農業更好的發展模式,也為當代我國農業產業園的總體規劃提供一定的實踐借鑒。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農業產業園;規劃設計;揚州
當前,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之一就是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目前部分農村土地的閑置撂荒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導致城鄉差距日益擴大,解決好“三農”問題已經成為黨和國家工作的重要任務。農業產業園通過示范和輻射作用,可以有效帶動現代科學技術和理念向農村和農業領域發展。農業產業園通過整合農村對生產要素的投人、合理規劃農村土地的利用和農產品的生產,形成區域農業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引領鄉村農業發展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最終實現我國鄉村的振興和發展。
1 揚州市頭橋鎮農業產業園規劃
1.1項目概況
頭橋鎮地處揚州東南郊,鎮域東與江都隔江相望,南同鎮江丹徒高橋鎮接壤,西與李典鎮為鄰,北同杭集鎮相伍,沿江高等級公路和即將開工建設的公鐵兩用五峰山長江大橋從境內穿過。園區在頭橋鎮鎮南,以迎新村、紅平村、國玉村、慶豐村為主規劃區,共涉及4個村,109個組,農業人口13624人,耕地面積1406.6hm2。
1.2現狀分析
規劃范圍:規劃中的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在頭橋鎮鎮南,以迎新村、紅平村、國玉村、慶豐村為主,共涉及4個村,109個組,耕地面積1406.6hm2。規劃范圍內擁有豐富的三江生態資源,土壤以砂壤土為主,肥力中上,地勢平坦;溫、光、水三要素協調,灌溉水源直接來自長江,水質優良,是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的理想區域。規劃范圍內主道路為一軸四縱,一軸為振泰路,四縱分別為光和路、六太路、太平中心路、紅高路,基地現狀內還有輔助的林帶路,田埂道,一軸四縱和公路(紅揚公路)相連,交通便捷。
園區屬平原地貌,地勢平坦,為長江沖積平原,地面高差為2.3~4.5m,海拔高度差異不大,地貌以農田、水面交錯分布,生態環境質量較好。土壤以砂壤土為主,pH值≥7.5.有機質含量2.0%左右,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土壤農化樣本指標測試結果均符合多種農作物的種植與生長。灌溉水源直接來自長江,灌排設施、設備配套齊全。
1.3規劃理念
堅持生態農業理念,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應用農業高新科技立足高起點的規劃,突出高效益的農業生產是園區項目規劃的基本策略。
園區項目規劃以企業帶動為核心,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現有條件為基礎、以園藝產業為特色;以科技支撐為動力,以項目建設為載體。以“因地制宜、突出優勢、強化基礎、壯大產業”為發展思路;以“因地制宜、全面規劃、分步實施、突出重點、三產聯動”為原則;實現園區“布局合理化、生產科技化、管理規范化、功能多元化”的規劃目標。把園區建設成為“省內知名、市內一流、區內領先”的高效農業產業園區。頭橋現代高效農業產業園區各個項目的規劃與安排應建立在現有條件的基礎上緊扣定位,兼顧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
整個園區規劃為十大板塊即:綜合管理服務區、名特果品生產區、精品蔬菜生產區、綠化苗木生產區、優質稻米生產區、特色養殖生產區、農產品加工區、農產品展示交易中心、生態農業休閑體驗區、現代農業科技孵化區。(圖1、圖2)
1.4節點分析
1.4.1櫻桃園。櫻桃園位于光和路的西南面,占地約3.33hm2,交通便利。西邊緊靠村里的墓園,南面為村莊民房,東邊緊鄰無花果園,北邊為葡萄園。設計結合園區現有的兩處水體,利用一個方形廣場將其連接成為一體,與人口的景門形成軸線的焦點。廣場利用優質的櫻桃樹作為樹陣,既可以作為景觀,又可以向游客展示優質櫻桃果實的魅力。以金桂作為夾景,取意“喜迎貴客”的人口軸線的兩側分別設計鏤空的櫻桃文化景墻,滿足游客品嘗的同時,能夠學到更多的櫻桃知識(圖3)。
1.4.2無花果園。無花果園位于光和路的東南面,占地約30hm2,交通便利。西邊緊靠櫻桃園,南、東為村莊民房,北邊為林下養殖場和養羊場,地里位置優越??紤]到園區面積較大,接待游客較多,人口處設計了迎客管理房,既可接待游客,也可作為平時管理園區的辦公用房。人口廣場兩側分別設計鏤空的無花果文化景墻,以滿足游客在游玩的同時能夠學到更多無花果的知識。
銀杏,俗稱“白果樹”作為人口廣場的景觀樹陣,取意“百果迎賓”,在金秋時節碩果累累,金黃色的葉子灑滿整個廣場,此時的美景更使得游人流連忘返(圖4)。
1.4.3葡萄園。葡萄園位于光和路的西南面,占地約30hm2,交通便利。西邊緊靠桃園,南面為櫻桃園,東邊為林下養殖場和養羊場,北面緊靠關愛家園,地理位置優越。葡萄園現在已經建成部分基礎設施,結合本次規劃需要,在現有的基礎上改造擴建成生態餐廳和生態會館,打造一個綠色的生態型就餐環境,將餐飲和園林景觀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生態餐廳中用餐將是一種時尚和品位的體現,也是人們生活觀念轉變的象征(圖5)。
2.4.4農技站。農技站位于振泰路與六太路的交叉口,占地約6000m2。南面為村莊民房,北門與西面緊鄰精品蔬菜基地,東邊為優質稻米基地。西邊和南邊各有水系環繞,生態環境良好,地理位置優越?;诂F狀條件分析,設計充分利用現有水,結合農技站的功能定位,將主題定為“和諧”。取意園區將遵循經濟與生態的和諧發展道路,物質景觀和人文景觀的和諧共進,政府與村民的和諧共事,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等。通過設計的和諧廣場和雕刻有各種字體的“和”字景石來體現,此外還在休閑賞荷處取名“和亭”,綠地中還分散布置與“和諧”相關的典故詩詞的文化景石,讓村民和游人時刻都能感受到和諧的重要性(圖6)。
2 結語
當前我國城鎮化發展正在穩步前進,而在此過程所帶來的問題也日趨凸顯。比如環境污染、交通擁擠、城市周邊的農村大量農田流失、農產品的質量安全等。中國擁有悠久的農耕歷史,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人們對農耕文化都有著深厚的感情寄托以及對農業體驗的需求,尤其對老年人更是如此。現代農業產業園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三農”問題,還能滿足人們渴望回歸田園的心理需求,緩解城市居民繁忙生活中的緊張感和壓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