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普赤
【摘 ?要】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開發幼兒大腦,促進智力發展,提高創造力和自信心,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深遠,意義重大。根據幼兒生理、心理、年齡特點及個體水平差異,有目的、有計劃地將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貫穿于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之中,積極為幼兒創設有利的環境,提供豐富的材料,組織多彩的活動,深入挖掘動手操作的多方面教育因素,將幼兒動手能力作為一種素質,切實地落實到每個幼兒身上。通過動手操作能力培養激發幼兒學習興趣,讓孩子們在做做玩玩中動手動腦,促進智力與身心的協調發展,讓幼兒終身受益。
【關鍵詞】幼兒;動手操作能力;活動;協調;創造力
引言
俗話說“心靈手巧”.在幼兒教育中這一詞先后倒置,注重鍛煉幼兒手巧,才會培養出聰明的孩子,可謂“手巧心靈”。
靈巧的手是一個人大腦發育良好的標志之一。在大腦中支配手部動作的神經細胞有20萬個,而負責軀干的神經細胞卻只有5萬個,可見大腦發育對手靈巧的重要性,而手動作的靈敏又會反過來促進大腦各個區域的發育。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眼過百遍,不如手做一遍”。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幼兒動作的發展是幼兒智慧、心理發展的外在表現。因此,許多心理學家、教育學家強調,手就是外部的大腦,要開發孩子的大腦,首先要從手指開始。手的精細動作是鍛煉大腦的體操,促進智力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和全面培養的同時,還應把幼兒生活實踐能力作為主要培養目標之一,把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之一。
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其意義有三:一是手的活動能促進大腦的發育;二是手的活動能培養幼兒的創造能力;三是手的活動能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在幼兒園五大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有效地促進幼兒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同步發展,提高多種能力及協調性。
1.在健康領域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健康領域的目標中要培養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培養幼兒熟練的使用勺子、筷子,正確握筆,沿輪廓線使用剪刀剪出直線或曲線圖形等,這些都是促進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的有效活動。在健康領域中還可以通過拍球、跳繩、滾圈、釣魚、推小車等活動提高幼兒手眼、手腦的協調能力。從小班開始,注重孩子使用勞動工具、器械的正確方法,到中大班開始練習手的技能,促進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肢體協調發展。
2.在語言領域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指南》在語言領域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因此,在語言活動中,創設有情景的環境,讓幼兒邊講述故事邊操作人物手偶,激發幼兒語言表達興趣。如:故事《小熊請客》中的對話很有趣,有韻律感,幼兒都很喜歡這個故事,教師創設一個木偶劇場的環境,先讓幼兒共同動手創作繪畫故事背景圖,再讓孩子親自操作手偶,扮演角色,一起模仿故事中的對話。
3.在社會領域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在幼兒園開展的“大帶小”活動,大班幼兒教弟弟妹妹穿鞋子、疊被子,小班幼兒向大哥哥大姐姐展示他們穿衣服的本領。在“三八”節日教育活動中,以“我是媽媽的小幫手”為活動主題,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如:打掃房間、摘菜、拿碗筷、洗小物品、給媽媽做小禮物等,既培養孩子對媽媽的情感,又培養動手能力。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刻意培養孩子自己到水喝,擦桌子,掃地,整理玩具,洗手絹等日常生活技能。
4.在科學領域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探索活動同時也是操作活動,只有去動手操作,才能激發探索的愿望。在認識葉子的探索活動中,孩子們從院子里撿起片片飄落的葉子,觀察、尋找不同形狀的葉子,做葉子貼畫、葉子標本等,都體現著幼兒求知、探索、操作的愿望。在排序活動中,讓幼兒通過串不同顏色或不同形狀的珠,使他們在動手動腦中掌握知識。在結構游戲中,提供多種結構材料,如:積木、插塑、沙石、泥土、冰雪等,讓孩子在游戲中探索求知,通過動手掌握技能。在認識物體性質的活動中,給他們棍子、繩子讓他去敲、去拼接、去發現事物的特性,在玩泥巴的過程中讓他們去體會泥土的可塑性,使他動手又動腦。孩子在動手時學會了技巧和專心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延長了專注時間,培養了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
5.在藝術領域中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藝術活動是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藝術領域的教育活動中,各年齡班可根據幼兒年齡特點開展動手操作能力的特色活動。小班可開展“折紙”“撕紙”“剪貼”等活動。2歲半的孩子從簡單的一步折紙學起,到3歲時可學2-3步的折紙、撕紙,3歲開始學拿剪刀,先學剪紙條,后學剪圖形,可以用紙條貼成鏈條或方紙貼成花籃等。中班開展“紙漿泥”“創意畫”“挑花繩”等活動。充分開闊幼兒思路,讓幼兒通過動手引發動腦思考。大班深入開展“粘貼畫”“藝術美工”“十字繡”等活動。提供豐富的材料,如:米、瓜子皮、樹葉、紙繩等進行粘貼,還可利用廢舊材料,如;果凍盒、紙杯、牙膏盒等,進行手工制作。總之,各年齡班結合年齡特點與幼兒興趣,讓幼兒小手肌肉群通過捏、搓、畫、折、挑等多方面技能操作得到鍛煉,邊動手邊動腦,在實踐操作中開發幼兒的創造思維,充分滿足幼兒的求知和探索論文范文。此外,音樂教學中的歌表演、律動、音樂游戲,舞蹈教學中的手絹舞、扇子舞等都是培養幼兒動手能力及身體協調性的有益活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
[2]華東七省市、四川省幼兒園、教師進修教材協編委員會.《幼兒園各科教學法》上海教育出版社.
[3]蘇霍姆林斯基編翼,杜殿坤.《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4]主編蘇京平.《托起朝陽》.中國教育出版社
[5]論文范文制定.《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