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才 黃柯龍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推進和深化,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水平日益提升,精神文明需求更高??h城綠化莢化建設,構建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優雅、生態宜居的生活工作空間,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呼喚,更是社會前進的需求。舒適優莢的生存環境,不僅可以提升城鎮居民的幸福指數,更能全面促進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分析了安化縣綠化建設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綠化美化;建設;生態環境;效益
安化縣地處湘中偏北,資水中游,雪峰山脈北段,總面積4950km2,有林地面積4.03萬hm2,森林蓄積量達1695萬m3,森林覆蓋率為76.22%,是一個山區林業大縣??h委縣政府致力于生態文明建設,將全縣綠化美化建設工作推向新高度。開展綠化美化建設,構建一個空氣清新、環境優雅、生態宜居的生活工作空間,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更是社會前進的需求。
1 安化縣綠化建設現狀
1.1城鎮綠化推進有序
安化縣城綠化建設是綠化美化工作重點,通過近年的建設和維護,城區樹木參天,森林林立,花開四季,到處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綠色海洋,營造出良好的生活、工作與學習的生境。呈現森林搬進縣城,縣城擁抱森林,變成綠色滿園的“森林縣城”。
1.1.1沿江風光帶獨具魅力。安化縣縣城東坪鎮,資水從中貫穿而過。沿資水兩岸開展綠化美化建設,構建兩條風光旖旎的沿江風光帶,猶如兩條綠色長龍伴隨碧藍資水向東奔流。
1.1.2城市公園建設卓有成效。加強縣城生態建設,拓展城鄉群眾活動的森林環境空間,全縣推進城市公園建設??h城周邊城市森林公園面積達350hm2,現已建成萸江公園、月形山公園和黃龍寺公園3個城市公園。其他重點鄉鎮所在地建設有23個群眾休閑森林園地,為地方群眾提供休養生息的公共空間。
1.1.3城市廣場建設勻布縣城。在縣城鎮區中心,根據城市格局需要和群眾生活需求,并彰顯地方文化特色,現已建成灣竹塘群眾活動廣場、羽星文化廣場、陶澍文化廣場、黑茶文化廣場和羅馬廣場親水平臺,總共綠化美化面積近20hm2,確保城鎮居民生活區500m范圍內有城市綠化廣場。
1.2鄉村綠化同步推進
在堅持推進城鎮綠化,提升城鎮品位,同時,鄉村綠化美化同步推進,確保城鄉統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全覆蓋。
1.2.1秀美村莊建設開展順利。以民房四周綠化、村組關山隘口美化和村公共區域綠化美化為重點,開展秀美村莊建設,至今,安化縣已完成127個村的綠化美化建設,完成率達45%,村容村貌有較大的改觀。
1.2.2通道綠化基本全覆蓋??h域境內,依托公路、水渠等通道,開展通道綠化建設,綠色通道成效顯著。安化縣已完成2636km的通道綠化建設,其中國道73km、省道135km、縣道535km、鄉村通道1893km。
1.2.3“三邊綠化”和裸露地造林同步開展。在通道、田園等“三邊”地帶和裸露地開展造林綠化,確保綠化美化無死角,真正實現全方位綠化美化,營造一個優美、寧靜、舒適的鄉村田園景象。
1.3義務植樹活動激奮全民植綠、愛綠、護綠意識
地方縣委、政府、人大、政協四大家領導干部率先垂范,踴躍參與每年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帶動全縣人民積極參與全民植樹活動,將全縣植綠、愛綠、護綠推向新高潮。安化縣近年來了建立起200余個義務植樹基地,面積達1333.33hm2,每年政府和部門干部帶頭義務植樹,人均植樹2-3株。各鄉鎮、村組人民群眾積極投身義務植樹活動,開展全民植樹造林,愛綠、護綠意識全面提升。
2 存在的問題
2.1城鎮與鄉村綠化差距大
城鎮綠化美化建設投入多、規模大、成效快,特別是縣城綠化,已基本實現綠化美化質量與成效。但是鄉村綠化還任重道遠,涉及范圍廣,綠化類型多,投資空間大,資金來源少,相對城鎮來說,重視程度存在差異,導致實施與推進不一,綠化質量和綠化數量等方面城鄉都存在差距。
2.2綠化建設主題弱顯單調
在推進綠化美化建設過程中,以純綠化為目的來開展綠化美化工作,特點和主題不突出,特別是與地方文化特色和林業產業特色相融合還有待加強,導致整體綠化美化顯得單調,時代性、文化性和美感體現有待進一步塑造。
2.3管理維護保障不到位
綠化建設到位后,后期管理維護跟不上,有些甚至基本沒有管護,導致綠化美化建設完成后,受到不同程度的蠶食和退化,無法正常保存綠化成果。鄉村綠化美化更因經費緊張,后期管護無從落實,導致出現“只見年年搞綠化、年年樹木難見面”的困境。
3 建議
3.1提高認識,加強綠化美化工作的組織領導
開展綠化建設,優化美化環境,營造一個寧靜、優雅、舒適、清新的生境空間,是人民群眾物質與精神文明的需要。開展綠化美化建設,全面改善生態環境,是生態森林旅游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要高瞻遠矚,充分認識到縣域綠化美化工作的重要性,強化組織領導,全面貫徹落實綠化美化工作。
3.2建立機制,落實綠化管護長效機制
制定綠化美化實施方案,落實全縣綠化美化建設規劃。制定公共綠地管理維護方案,確保綠化完成率、成活率和保存率一致,真正實現綠化美化目的。制定相應獎懲措施,嚴歷打擊破壞綠化美化設施行為。
3.3保障經費,確保綠化工作順利推進
為保障縣域綠化美化工作順利開展和推進,將公共綠化經費納入地方財政統籌,全額保障綠化美化經費,特別是鄉村綠化,更需加大投入,多方籌措經費,確保綠化美化工作落在實處。
3.4整體規劃,彰顯地方文化產業特色
縣域綠化美化建設,納入城鎮、鄉村整體規劃,與城市規劃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協調統一、點面結合、相得益彰。同時,與安化縣梅山文化底蘊、黑茶文化特色和歷史人文精髓等地方文化色彩有機結合,以綠化為烘托,凸顯和營造地方文化特色的生境空間,并與花卉苗木產業、鄉土珍稀樹種產業和茶葉產業等林業產業協調統一發展。
3.5著重發展鄉土名貴樹種,促進林業結構調整
綠化苗木著重采用當地鄉土名貴樹種,特別是彩葉樹種,如大葉櫸、銀杏、伯樂樹、珙桐、楠木等,既完成綠化美化,同時全面達到靚化效果;更重要的是,鄉村農民充分利用“三邊”綠化、公路水路通道綠化和裸露地綠化,發展鄉土名貴樹種,實現綠化和經濟適用材雙贏。加速人們打破傳統杉、松、竹等速生用材林經營模式,全面調整林業結構,全方位推進鄉土名貴樹產業發展,提高林業單位產出率。發展彩葉樹種,美化靚化整體生態環境,為全縣森林生態旅游發展夯實基礎。
4 結語
安化縣全域開展綠化美化建設,整體規劃,統籌兼顧,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和林業產業發展,構建全縣綠化美化生境,實現處處皆景、季季花開、四時色彩紛呈的綠化美化效果。通過綠化美化建設,為安化全域旅游發展和“暢通、宜游、秀美、富裕”戰略目標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