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習應該指向表達,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由口語表達像書面表達轉化,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口語表達;書面表達;說寫;提高習作能力和水平
引言
語文學習的目的是指向表達的,無論是識字寫字還是閱讀積累最終都指向表達和交流。表達方式分為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小學語文課程中有對應的口語交際和習作(低年級叫寫話)練習專項去訓練,培養學生們的語文素養和表達技能。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有體會:習作對學生來說一直是個難點,可是它又十分重要。那么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引導和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敢寫、樂寫、會寫最終寫好呢?在長期的一線教學工作中,我慢慢積累形成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
1.要激發、保護學生表達的欲望,幫助學生練習說寫
小學語文低段教學中,寫話能力的培養可以從說寫入手。表達分為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從口頭表達轉化為書面表達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是需要去練習的,那并不是輕而易舉的事。老師們常常會發現學生們上課說得很好,可落到紙上就變了樣,會說不會寫。這個時候,大家不要著急,更不要去批評,因為簡單的批評可能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不敢說更不敢寫了。這時候可以采取留聲轉化的方式去幫助孩子。現在,教學中的信息技術手段越來越完善,幾乎班班配備多媒體。課上,我會在學生進行口頭表達的時候,幫他們同步用文字記錄下來,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話變成文字會有一種成就感。文字轉化之后,我會讓說話的學生先自己看看哪些詞句比較口語化,試著自己修改為書面的詞語,如果學生自己修改得不是很理想,我會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幫他修改,最終修改好的語段讓他再次誦讀,感受書面表達的特點。這種方式如果能夠爭取到學生家長的配合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在家里孩子可以在家長的幫助下進行轉化練習,具體可以這樣做:首先,孩子說的時候用手機錄下來,然后讓他去聽聽自己是怎么說的,并把自己說的話用筆記錄下來。之后,讓孩子自己去修改,將口頭詞句轉化成書面詞句,在孩子轉化不好的時候家長給予孩子幫助,最后讓學生通讀感受并二次整理自己的習作。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以后,一般都會有較為明顯的提高。
2.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條理清晰地去說寫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表達往往是跳躍式的。老師們常常會發現:有些孩子的寫話是想起什么說什么,頭上一句腳上一句,十分混亂。這是由于思維不清晰、不條理導致的,這時候,思維導圖就派上用場了。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們畫思維導圖,以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一單元的寫話“春天的發現”為例:在孩子自主初步表達之后,我們可以以問題去引導孩子們思維。首先問:“走進春天,你發現了什么?”孩子很容易就可以想到:小草綠了,小花紅了。這個時候可以繼續引導孩子去總結:這是我們用眼睛看到的春天美景啊!繼續追問拓展:“春天里你還看到什么?”用這一個問題引導孩子把能想到的她看見的春天景色都說出來之后,再換另外一個問題:“春天還有她獨特的聲音呢,你能聽到什么?”孩子肯定就能想到鳥叫聲、春雨沙沙聲、冰雪融化泉水叮咚聲等等,引導孩子把聽到的全部說完,再換一個問題:“春天里溫度有什么變化?你會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做些什么?”引導孩子說說春天里人的活動、自己的感受等等。這樣,寫話的主體內容就比較豐富了,寫的時候讓孩子看著自己的思維導圖去寫,表達也就比較條理清晰了。思維導圖的形式多種多樣,魚骨圖、樹形圖、花形圖等等,根據孩子自己的喜好去選擇即可,思維導圖既可以幫助孩子打開思維,又可以讓表達更條例更清晰,配合一些習作方法的指導去使用,一定會讓孩子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又較為明顯的提高。
3.關注寫話的結構,盡量做到結構完整
小學一二年級重點訓練孩子們段的表達,并不要求成文,但是從開始寫話就培養孩子表達的整體意識還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說即便是寫一段話也要盡量做到完整:有開頭總啟句,有段后收束語,不能有頭無尾,更不能無頭無尾。寫一段話不寫題目也是可以的,但是平時寫話練習最好還是讓孩子寫題目,如果寫題目,要記得寫在第一行居中的位置。另外,每個自然段開頭要空兩格、段和段之間不要出現空行、行文中要注意正確使用常用標點符號、題目中盡量不出現標點符號這些格式和標點的問題也要重視。
4.注重閱讀積累,并幫助孩子將積累轉化為表達
有的孩子寫話時沒詞、表達平淡甚至語句不通,這樣的孩子閱讀量不足,語言積累達不到,無法滿足表達的需求。這就要求孩子們平時大量閱讀,只有閱讀量上去了,積累達到了,心里有話才能找到合適的詞句表達出來。所以,平時我會推薦書籍,要求孩子們每天半小時的常規閱讀,好詞好句盡量背誦。為了激發學生得閱讀興趣,我在班里開展一系列閱讀活動:我發起倡議,在班級里建起閱讀漂流站,在班里營造濃郁的閱讀氛圍;每周根據孩子們平時在學校的閱讀情況和上交的閱讀積累卡的情況評選一次閱讀之星;師生共讀一本書,啟動時上一次導讀課,之后每周召開一次讀書交流會;整本書閱讀完之后召開讀書故事會或進行故事劇表演。這些活動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積累上去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有的孩子書也讀了不少,就是不會用。這樣的孩子就需要在寫作方法和技巧上給一些指導了。沒有閱讀積累,技巧和方法的作用就微乎其微,有了足夠的閱讀積累,再運用上恰當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孩子的寫話就會提升很快。這些寫話方法平時課堂上老師們都會慢慢滲透給孩子們,所謂潤物細無聲,每一次語文課都會有一些寫話方法的指導,比如:結構類句式的仿寫、修辭方法的運用、構段方式的練習、詞語拓展情境等等。當然,每一篇寫話都需要有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方法指導。仍然以寫話“春天的發現”為例,我們可以用詞語拓展情境法去引導學生。在課本語文園地一的日積月累當中,學生們學到了一些描寫春天景色的四字詞語,其中,有些詞可以直接拿來用,有些詞就可以拓展成情境,轉化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比如:“”萬物復蘇”可以拓展成:“沉睡了一冬的大地慢慢蘇醒了,小草綠了,花兒紅了,冬眠的小動物們鉆出洞穴,伸個大大的懶腰送給春天一個明媚的笑臉”。“冰雪融化、泉水叮咚”可以拓展成:“暖洋洋的太陽照在大地上,冰雪融化了,泉水叮咚叮咚唱起歡快的歌。”那幾個四字詞語拓展完了,一篇寫話也就出來了。
5.營造情境,有目的地幫助學生積累寫話素材
孩子們畢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寫話時往往覺得沒什么可寫的,三句兩句就寫完了,整篇寫話看上去瘦骨伶仃、毫無趣味。這就要求老師們有意識地營造情景給學生創造寫作素材。要讓學生感受到寫話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生活小事皆能成文。而且,學生在營造的情境中剛剛經過,所見所感還都是熱乎的,也比較好成文。老師們可以嘗試打破常規課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走出教室,比如:我帶著學生到操場上去看云,孩子們或趴著、或躺著說著聊著,觀察完之后再來寫,真的就寫出了十分生動活潑的云“天上的白云真漂亮,有的像一只四腳朝天正在甜睡的小狗,有的像一匹跑得正歡的駿馬,有的像一只喔喔啼叫的雄雞,天上是有一座動物園吧,我真想去那兒玩一玩。”生活中,也可以請學生家長配合,有意識地營造情境引導孩子們寫話。比如讓寫和家長合作完成的一件事。
幫孩子審清題意、確定什么事之后就可以真的和孩子一起去做一做那件事,做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關注寫話時的要點,先做再寫孩子自然就有話說了。營造情境,去做之前要告訴孩子,讓孩子有目的性地去做,告訴孩子并不是告訴她:“我們要寫作文了,你做事的時候要留點心。”這種告訴會給孩子很大壓力,讓他做事做不好,寫的時候也寫不好。家長朋友們要告訴孩子的是做事的目的,比如:確定了要做的事是合作做一道菜,要告訴孩子的是:“寶貝,我們倆合作做個西紅柿炒雞蛋吧?”孩子積極響應之后,可以先和孩子一起討論一下做菜的方法和步驟,并且分分工,然后再實際去操作。這樣就不愁孩子無話可寫了。值得一提的是做的過程中可能有一些小插曲,可以提醒孩子們寫下來。比如一個小朋友寫:“油燒熱了,我把雞蛋倒進鍋里,只聽滋啦一聲油花四濺,嚇得我和媽媽趕緊跑到廚房門口去了。”這樣的小插曲很有生活氣息,可以給寫話增添趣味性。
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但是只要不斷地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運用得當的方法不斷去練習、附以不斷地激勵,相信孩子們的習作能力一定能夠有較大的提高,孩子們也一定會愛上習作,因為,正如葉圣陶先生說的——“寫文章不是生活的點綴和裝飾,而就是生活本身”。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寫話與生活》.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習作教學
[2]《于永正課堂教學實錄1(口語交際與習作教學卷)》.于永正著 ?教育科學出版社
[3]《于漪老師教作文》.于漪著.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程蘭(1985.01-),女,山東濟寧人,本科,漢族,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