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冰 楊少杰 李曼
【摘 ?要】農村的穩定與發展直接關系到整個國家的繁榮與昌盛,新時代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民主政治重要支撐,是推進社會治理創新和經濟轉型發展的動力源泉。當前時期,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和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彰顯重要。因此,深入開展村民自治工作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農村基層最廣泛的實踐,是順應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內在需要。與此同時,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關鍵在于堅持黨的領導,堅決擁護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路徑
引言
基層民主是我國民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必須大力加強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因此,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是進一步鞏固黨在農村的領導核心地位、深入推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破解阻礙農村發展的矛盾和問題、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農村發展穩定的根本保障。與此同時,只有堅持從制度建設入手,注重運用民主和改革的方式,不斷健全完善民主政治建設方法與路徑,才能為推進新時代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奠定堅實的政治基礎。
1.新時代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現實意義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進基層民主協商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民主政治制度,這為進一步拓寬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方式與路徑,不斷創新豐富我國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形式與載體提供了理論支撐。由此可見,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對于在新時代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與和諧穩定,進一步推進推進城鄉統籌發展,進而鞏固黨的執政根基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1.1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保障農民當家作主地位的強大支撐
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切實保障農民群眾當家做主的權利,是關系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大現實問題。因此,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鞏固黨的領導地位、保障農民當家作主和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強大支撐。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拓寬農民政治參與的路徑,彌補農村基層社會治理體制缺陷,能夠有利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將農村基層各方力量緊密團結在黨組織周圍,進而從根本上化解“兩委”之間“將相不和”的矛盾,理順村級組織關系,為促進農村民主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夯實組織基礎。
1.2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鞏固黨的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憲法所規定的基本原則,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實現基層群眾有序政治參與的保證。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提高基層黨員干部執政能力、統籌協調各方利益以及應對處理農村基層矛盾糾紛,從而鞏固黨在農村的執政根基的重要保障。通過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將工作方法由“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轉變,教育引導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用民主的理念指導基層工作,用民主的方法解決矛盾問題,用民主的作風改善干群關系。由此以來,既有利于重塑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又能夠使黨的領導嵌入到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全過程。
1.3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促進改革發展的動力源泉
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有利于實現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制度的規范化、法治化與科學化,是推動農村基層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的動力源泉。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能夠為確保廣大人民群眾行使各項政治權利提供制度保障和組織依托,把抽象的民主變成了實在的權益,從而使廣大人民群眾能夠直接有效地了解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程序和途徑,從根本上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充分享有知情權、決策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真正實現人民當家作主。與此同時,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可以有效解決基層社會治理體制與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新常態不相適應的問題,為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進而為推進農村各項事業改革創新提供動力源泉。
2.當前時期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眾所周知,近年來黨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非常重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使得農村基層民主進程得到長足進步,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的和諧穩定和長治久安。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不和改革攻堅的不斷深入,各種社會階層和利益關系進一步分化整合,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暴露出與新時代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與困境。
2.1部分基層黨員干部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缺乏重視
不可否認,雖然從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高度重視,作出了一系部署,但是部分基層黨員干部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認識不足、工作熱情不強,這些都是當前制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推進的“天花板”。同時,有些基層黨員干部篇片面認為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是一項紛繁復雜的龐大系統工程,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精力,因而導致部分基層黨員干部產生畏難情緒,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甚至敷衍應付。此外,還有一些基層黨員干部沒有秉持正確的政績觀,單純認為發展經濟才是頭等大事,推進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不如發展經濟見效明顯,甚至容易引發群體事件,因而造成工作上瞻前顧后、畏手畏腳,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
2.2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體制機制缺失滯后
眾所周知,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缺少一個強有力的機構進行協調組織,那么牽涉部門的力量和資源就得不到有機整合,就不能形成優勢互補、齊頭并進的局面。而且,有些部門將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視為業務工作之外的“自留地”,不管不問,往往出現“單打一”和“各自為戰”的問題。與此同時,有的一些基層地方沒有把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作為一項系統、長期的重要工作去落實,體制機制不健全,對基層指導不夠、把關不嚴、監督不力。此外,由于缺乏有效手段對基層相關責任主體尤其是基層黨員干部進行剛性約束,獎懲機制缺失,客觀上造成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相對滯后,對農村基層改革創新的保障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2.3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配套制度有待完善
制度就是約束人們的社會行動的游戲規則,這些規則是在實踐中通過無數次的試錯而逐漸定形下來的。有效的制度試在社會中出現了問題、矛盾和困境以后,最為解決問題的手段和方法而產生的,這是一個適應環境的不斷的試錯過程的結晶。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近年來雖然中央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對于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制定出臺了一些規章制度,但是與當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發展實際不相匹配,有的則是已經落后于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進程;有的則是制度之間聯系不緊密,甚至出現相互脫節現象;有的則是雖然建立了制度規范,但是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強。
3.構建新時代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有效路徑
當前在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進程。因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指導思想和體制機制,不斷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走上制度化和規范化運行軌道。
3.1順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應當在黨的堅強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的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走向深入。我們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根據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不斷健全完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發展路徑。與此同時,我們應當根據改革攻堅和社會轉型的現實需要,不斷創新思路、科學謀劃、以及整體推進,從而使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更加適應農村體制改革、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國家構建的需要。我們應當堅持以正確的理論思想為統領,在黨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黨內條例的框架內進行有益探索和創新實踐,不斷推動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由點到面、由淺入深,從而日益健全完善。伴隨著當前農村形勢的發展變化,“兩公開一監督”和“兩個議事會”等制度體系的運行,特別是全面推行農村基層黨組織、村委會以及村民代表“三體聯動”的引領協作模式,進一步推動了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制度化、法治化與規范化。
3.2理順“兩委”關系,建立以農村基層黨組織為核心的戰斗堡壘
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是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根本保證。我們應當進一步明確農村基層黨組織和村委會的工作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農村基層黨組織是農村基層各類組織和各項工作的領導核心,實行村民自治是黨賦予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一項重要職責,只有在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引領和監督下,村民自治才能順利開展。目前村兩委之間的關系,缺少的恰恰就是規范的具體性和針對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二者之間權限缺乏明確而具體的劃分。因此,我們應當清醒的認識到,實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絕不能以削弱農村基層黨組織對農村工作的領導為代價,強調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核心領導地位并不意味著將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實行村民自治,保證農民直接行使民主權利,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在農村最廣泛的實踐探索,也是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積極性,從而確保農村和諧穩定與長治久安的一項根本性舉措。因此,農村基層黨組織必須加強對農村全部工作的堅強領導,并使黨的領導貫穿于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監督的全過程。與此同時,我們還應當清醒地看到,伴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深入,當前農村正處在矛盾問題的多發時期,各種利益糾葛紛繁復雜,表現形式多種多樣。特別是“兩委”關系出現不協調是阻礙農村基層民主建設的重要因素。兩委關系的失衡,農村基層黨組織難以有效順暢開展工作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內有全面深刻把握當前農村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沖突和問題困境,農村基層黨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松、軟、散的問題,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和戰斗堡壘作用沒有得到有效發揮。因此,我們應當進一步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提高基層黨員干部能力素質與眼界格局,不斷提升服務群眾、創新治理和處置難題的能力水平,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嵌入到農村基層各項工作的全過程。
3.3在法治框架內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制度體系
制度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地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民主的進步性正體現于民主制度的安排以及這種制度安排給大多數人帶來的巨大利益。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基層民主的一個重大進展,就是致力于民主制度建設。因此,深入推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關鍵前提就是依法依規不斷健全完善一整套符合農村實際、科學嚴謹以及操作性強的民主政治制度和運行體制機制,從而在法治框架內全面系統的規定如何實施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以及民主監督,保障村民自治在法治的軌道內運行,從而確保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在實踐中切實符合依法治國的的總體要求。與此同時,我們應當堅持從制度建設入手,不斷建立健全村民自治各項制度規范,逐步豐富和完善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制度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相關制度,譬如制定出臺《村級重大事項議事決策程序》、《村級“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管理規定》以及《村級公共事務辦理流程》等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制度規范與運行機制。此外,我們還應當從制度層面對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進行了延伸和細化,對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進行頂層設計和具體部署,從而真正確保農村基層各項工作決策有程序、管理有制度、運行有保障、監督有支撐的工作局面,進而逐步形成靠制度管人、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獎懲的制度體系,從源頭上保證農村基層公共權力規范運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周楠.論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發展的實現路徑[J],學習論壇,2019(11).
[2]宋州.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問題探討[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6(02).
[3]閆東磊. 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山西青年,2020(03).
[4]張靜.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困境與化解思路[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
[5]李百超.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農村基層協商民主與選舉民主的協同演進及其創新發展[J],理論導刊,2019(03).
[6]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1938——1965)[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7]王婷婷. 新時期農村基層民主建設探析[D],河北科技大學,2017(12).
作者簡介:薛冰,男,天津市人,現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基層黨建教研部副教授。
楊少杰,男,河南省人,現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基層黨建教研部教師。
李曼,女,河北省人,現任中共天津市委黨校基層黨建教研部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