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青
【摘 ?要】古建筑是傳承我國悠久歷史的文化瑰寶,其不僅代表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也見證了中華民族發展至今的奮斗歷程,加強古建筑保護管理對于我國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受古建筑特性等因素影響,我國古建筑消防管理中依然存在消防設施不足、盲目開發引發新隱患、缺乏專項法律法規、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混亂等問題,為促進我國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序進行,降低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可通過實施完備消防措施、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宣傳、完善法律法規、明確劃分消防安全管理責任等應對策略,加強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實現我國古建筑文化經久不衰。
【關鍵詞】古建筑;消防安全;消防管理
引言
我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中華文化發展至今孕育出數不勝數的文化瑰寶,古建筑作為眾多文化瑰寶之一,不僅是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我國珍貴的歷史財富。近年來,世界各國不斷發生古建筑失火事件,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損失,現象表明消防安全隱患是危害古建筑的重要因素,加強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強化古建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逐漸成為我國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門的工作重點。
1.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
1.1耐火性低,消防設施不足
我國古建筑以木質結構為主,相比以鋼筋混凝土為主要結構的現代建筑,前者耐火性較差,加上木質材料長期風化,一旦發生火災,便有極大可能引燃古建筑?,F已開發的古建筑多處偏僻之地,周圍樹木叢生,并以含油量較大的松柏為主,部分寺廟古建筑中可能存放大量燈油如發生火災,火勢會在短時間迅速蔓延,位置過于偏僻也導致消防隊伍無法在第一時間到達火災現場實施撲救,從而進一步增加火災撲救難度和古建筑毀壞程度。另外,處于經濟落后地區的古建筑,依然存在消防設施短缺、消防安全志愿者不足、消防安全投入不足等問題,當古建筑發生火災時,從而導致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被不斷放大。
1.2盲目開發,引發新消防安全隱患
古建筑不僅傳承著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能為我國旅游業帶來經濟效益。部分地區為實現旅游業經濟效益的提高,當地古建筑管理人員盲目開發古建筑,為方便旅客休息與飲食,私自在古建筑附近建設酒店、飯店等娛樂餐飲設施,私自牽拉電線,但古建筑管理人員在開發旅游區域過程中,對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缺乏周全考慮,并未對酒店、飯店的用火安全行嚴格監管,加上旅客不文明現象,使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不斷增加,不僅會對古建筑造成損毀,也可能會對旅客或旅游區域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
1.3缺乏古建筑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我國現有有關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主要包括《歷史建筑消防管理條例》、《消防法》、《文物法》等,但這些法律法規均存在一定局限性,致使當前古建筑應用分配、消防設施分配、消防供水設施建設、自動報警與滅火裝置等無法滿足實際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需求,影響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開展,導致古建筑發生火災時,相關管理部門無法做出有效應對。
1.4產權不明確,消防安全管責混亂
古建筑產權一直是備受關注的問題之一,古建筑產權管理不當,可使相關管理單位在實施消防安全管理過程中推卸責任,從而直接導致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責任發生混亂,部分地區因古建筑產權問題沒有被及時解決,使得古建筑區域一直沒有配備基本消防設施,導致消防安全風險加大。還有部分古建筑由于管理不當,被當地居民當作住所或辦公室,并在未進行消防安全管理的前提下,在古建筑內生火做飯,從而留下巨大的消防安全隱患。
2.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應對策略
2.1加強耐火性,完備消防設施
提高古建筑耐火性和配備完善的消防設施,是做好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針對防火等級較低的木質古建筑,可通過在木材表面涂刷防火材料達到阻燃效果,提升古建筑耐火性,并在古建筑內增加消防安全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系統,確保能在第一時間發現火災,避免火勢蔓延,在古建筑區域專門設立消防安全區,其中擺放適量消防設施。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門需加大消防安全投入,針對處于城市區域的古建筑,在其周圍設立更多的消防供水設施,保證消防用水充足,古建筑區域專設消防通道,以便火災發生時消防隊伍能盡快趕到失火現場;針對處于偏僻地區的古建筑,在古建筑區域建設多個消防水池或預備足量水缸,在古建筑附近居民中征集消防志愿者,組建消防志愿小組,通過消防理論與實踐培訓,提高其消防安全管理能力與意識。如果古建筑較高,可在古建筑頂端設置避雷針,避免雷雨天氣被雷電擊中引發火災。
2.2合理開發,加強消防安全教育宣傳
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古建筑區域旅游業的開發管理,對于已開發古建筑區域,加強消防安全建設,排除消防安全隱患,強調消防安全教育宣傳工作,對旅客和旅游區內工作人員行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其消防安全意識,如出現違法違規現象,必須嚴肅處理;對于未開發古建筑區域,需要加大審批力度,對開發項目層層把關,確定開發項目無安全隱患后準許開發,并在開發期間做好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時刻告誡開發者嚴格遵守古建筑消防管理條例。
2.3完善古建筑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我國現有法律法規中雖然存在有關古建筑管理的管理條例,但其局限性往往給古建筑管理人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造成阻礙,因此相關立法部門需要在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門的配合下,制定適用于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規,促進消防安全管理進程合法化,保證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門在行消防安全管理期間有法可依,提升管理力度,組織人員定期到古建筑區域檢查消防安全設施配備及消防安全管理情況,如發現消防安全管理不良現象,立即做出嚴肅處理。
2.4明確產權,劃分消防安全管理責任
全國各地區政府及相關部門需積極解決古建筑產權劃分問題,將每個古建筑的產權和消防安全管理責任均明確劃分給村委會、居委會及相關部門單位,并簽署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責任書,如出現古建筑消防安全隱患或不良事件,可及時找到責任管理單位。在地方政府領導下,古建筑消防管理責任單位分別設立古建筑消防安全活動日,在活動日當天組織附近居民開展消防安全演練活動,實現古建筑消防安全全民管理。
3.小結
古建筑屬于我國每一位公民的共同財富,加強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強化公民古建筑消防安全意識,完善古建筑消防安全設施,確保當代公民能夠參觀古建筑文化的同時,也能將我國傳統文化完整留給我們的子孫后代。
參考文獻
[1]王才.中國古建筑消防安全現狀與對策[J].建筑·建材·裝飾,2018,(10):112,178.
[2]劉鵬梁.芻議我國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J].今日消防,2020,5(4):63-64.
[3]陳娟娟.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問題及對策研究[J].今日消防,2020,5(5):81-82.
[4]趙建宜.文物古建筑主要消防安全風險及管理對策探討[J].今日消防,2020,5(7):89-90.
[5]劉欣.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監督管理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9,(29):2574.
[6]楊琳琳.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現狀淺析[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7):285-285.
[7]王唯.淺談文物古建筑火災特點與消防安全措施[J].科學咨詢,2019,(19):10-10.
[8]孫小英.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探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0):3582-3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