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志
摘 要 水稻作為一種高產農作物,在我國被廣泛種植,也是農民用以致富增收的主要手段。水稻在種植過程中容易受病蟲害的影響而減產,直接影響到了種植者的收入和經濟的發展。因此,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基于此,對現有的水稻病蟲害防治突出問題進行分析,探究具有實際作用的防治方法和對策,并對其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 水稻種植;病蟲害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435.11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09
為了提升水稻的產量和品質,進行全面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十分必要。在現階段的防治工作中,應用較多的是用農藥進行防治,雖然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若是過分依賴這種方式,病蟲害很容易產生耐藥性,化學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會有所下降,水稻的質量和產量也會受到影響。因此,我國提出了科學、綠色、公共的植保理念,即在水稻種植初期就要進行適當病蟲害預防工作,在農藥的選擇和用量上也要注重科學性,在防治過程中遇到問題也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方案及時解決,只有對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進行不斷優化,才能確保水稻種植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1 現階段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 防治工作宣傳力度不足
在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普遍存在著工作人員防治意識不強,對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的現象,導致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初期并未起到預期的效果,病蟲害發生的概率有所提升。如果在水稻病蟲害發生初期不能進行有效防控和治理,勢必會加重病蟲害的影響程度,直接導致水稻減產和質量下降,對農業經濟造成一定影響。另外,傳統水稻病蟲害防治理念在我國根深蒂固,部分農戶在發現水稻病蟲害時通常會采用傳統的方法進行防治。相關政府部門在進行宣傳時,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宣傳手段,還停留在印資料發放給農戶的階段,信息流通滯緩導致種植者和市場間溝通不良,很多種植農戶甚至都不清楚發生病蟲害的原因,在防治手段上也缺乏創新,阻礙了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影響了水稻的產量[1]。
1.2 藥物選擇和使用缺乏規范性
我國現階段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濫用藥物的現象十分普遍。雖然近年來科學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展,水稻種植和后期的田間管理方式也更加多樣化,防治病蟲害的藥物也在不斷更新和優化,但是部分區域農戶在藥物的選擇和使用方面仍然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大部分農戶受自身知識素養的限制,無法很好地掌握各農藥之間的配比,極大地影響了藥物的使用效果。藥劑用量過多會影響水稻幼苗的生長,藥劑用量過少又起不到殺滅病蟲害的效果,還會產生藥劑選擇錯誤的現象,這些問題都會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產量。種植農戶在進行田間管理時,通常只依靠單一的化學防治方法,措施不夠完善,缺乏多樣性,且單純使用農藥進行殺蟲會產生農藥殘留超標的問題,不僅影響水稻的品質,也會影響生態環境[2]。
1.3 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合理
種植農戶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時,防治工作不合理。從病蟲害造成的影響來看,受蟲害影響的水稻內部營養成分會減少,后期的生長速度也會受到影響。而病害則是由病毒侵害水稻內部導致的,水稻會出現病變現象。因此為了控制水稻受病蟲害侵襲的面積,需要進行合理防治。但是在實際防治過程中,種植農戶往往會通過主觀意識來判斷病蟲害的嚴重程度,此種方法只適用于防治蟲害,因為當蟲害較為嚴重時,在水稻的葉片上可以清晰看到蟲害造成的影響;但是如果水稻受病害影響,初期癥狀并不明顯,而發生嚴重時再進行治理通常會錯失防治時機。因此,防治工作不合理也是影響水稻生長和產量的重要因素。
2 現階段水稻病蟲害防治措施
2.1 選擇耐抗性較好的品種
在進行水稻幼苗選擇時,應當因地制宜,選擇耐抗性較好的品種。同時還要做好品種的選育工作,在選擇幼苗時要選擇對葉枯病、稻瘟病等具有抗性的品種,從源頭把控,為水稻后期的生長和管理打好基礎[3]。
2.2 進行深耕灌水
深耕灌水技術對螟蟲害防治有著顯著作用,也是在水稻種植時應用較為廣泛的農藝技術。針對螟蟲化蛹期間耐抗性差的特點,種植農戶可以在冬季對農田進行統一翻耕,后灌深水,可以有效殺滅越冬蟲源,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2.3 做好種子處理工作
選擇好品種之后,需要對種子進行相應處理,常規方法是對種子進行晾曬和藥劑攪拌,經過處理后的種子不易受病蟲害影響,有助于后期生長,例如浸泡過吡蟲啉的種子就不易感染稻飛虱。在稻苗由溫室向田地移栽之前,可以先行施藥,帶藥移栽,以有效防治病毒擴散和傳播。
2.4 理化誘控技術
可以利用害蟲的趨光性,運用誘控技術使用殺蟲燈對蟲害進行捕殺,常用的光源包括太陽能光源、頻振燈光源和黑光等。在布置理化誘控光源時需要對安裝高度和密度進行控制,安裝完畢后對稻水象甲等害蟲有著良好的誘殺效果。還可以利用信息素對害蟲進行誘殺,將二化螟信息素放于捕捉器內,對成蟲有著良好的誘殺效果。在進行布置時需要確保誘捕器和發光器距離秧苗有一定高度,內部誘芯也需要定時更換。
2.5 優化耕作制度和技術
在選擇種子時,要選擇耐抗性較好的品種,還必須經過國家審定,最好是在當地種植過的品種。與此同時,還要采用定期輪換的耕作制度,通過合理的輪作換茬來降低病蟲害的發生率。我國部分地區還進行了稻魚推廣,在水稻進行移栽后,可將魚苗放養于稻田內,魚苗捕捉飛虱幼蟲,起到防治紋枯病的作用。
3 水稻病蟲害防治對策
3.1 做好宣傳工作
若想做好水稻病蟲害的防治工作,相關部門前期必須做好宣傳工作,使種植農戶認識到進行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提升防治意識。這需要當地政府充分發揮帶頭作用,相關農業部門定期組織宣傳教育講座,邀請水稻種植農戶參加并學習。除了開展教育講座外,政府還應派遣具有專業知識的技術員對種植農戶進行一對一指導,確保水稻的前期種植工作可以順利進行。還可以通過張貼海報、撰寫標語等方式進行多樣化宣傳,使農戶認識到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以江蘇省東臺市五烈鎮的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宣傳為例,當地以“公共、綠色植保”理念為核心,加強對病蟲害的調查力度,借助現有的科技手段對天氣和水稻生長情況進行觀察,以早發現早治療,通過細心周到的服務和全面宣傳使農戶意識到了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性,并自主地定期對水稻進行藥物防治,以此來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確保水稻健康生長。
3.2 組建專業水平高的防治隊伍
在進行水稻病蟲害防治時,防治人員需要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以確保對種植農戶進行全方位培訓。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范圍非常廣,防治人員需要對種植農戶不斷進行知識宣講和培訓,確保其較好地掌握防治技術。還可以邀請該專業的專家開展知識講座,對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并加以糾正,確保后續的防治工作可以順利開展。應當將種植農戶當作培訓主體,調動其積極性,將實際田間管理遇到的問題和專家進行深度交流。專業人士的解答更具權威性,種植農戶的專業知識也可以得到補充。政府通過組建專業水平高的防治隊伍來對農戶定期進行知識講解,以理論聯系實際為培訓原則,可不斷提升種植農戶自身的防治水平[4]。
3.3 建立健全的防治監管機制
除了提升宣傳力度和農戶的防范意識,還需要建立健全的防治監管機制來確保防治工作正常推進,規范農藥市場。部分種植農戶在挑選農藥時由于缺乏對藥品的了解,可能會出現品種購買錯誤的現象,還有少部分農藥販賣商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向種植農戶推薦高價農藥。這就需要監察部門充分發揮自身的監督作用,加強對假冒偽劣產品的管控力度,確保種植戶可以買到貨真價實的農藥,提升使用安全性。還需要對農藥經營權進行定期檢查,對其采購渠道和主要功效都要有所掌握,確保在售的農藥產品都由正規渠道所得。如果在檢查過程中發現違規違法行為,還應該通過適當懲處來凈化銷售環境,確保種植農戶可以買到正規廠家生產的農藥,藥效和安全性有所保障。使用正規農藥可以確保藥劑對病蟲害的治療效果,確保水稻健康生長,產量不受影響,農戶的經濟收益有所保障,水稻種植業也可以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5]。
4 結語
雖然我國現階段的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推進較為順利,但是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防治工作宣傳力度不夠、藥物選擇和使用缺乏規范性和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合理等問題都使病蟲害防治力度有所下降。這就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其投入足夠的關注度,從提升培訓人員技術水平、加強市場管控力度、注重科學防治等多方面入手,推進病蟲害防治工作,為水稻的種植和生長提供良好的自然環境。水稻在生長過程中受病蟲害侵襲小,水稻的質量和種植農戶的收益就能得到保證,我國的水稻種植業也會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 耿維.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其對策分析[J].農機使用與維修,2019(12):110.
[2] 陳志華.水稻病蟲害防治中的突出問題及防治措施[J].農民致富之友,2019(10):96.
[3] 祖英治.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家參謀,2019(17):50.
[4] 吳振我.試析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及防治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9(9):85.
[5] 石雨.遼寧錦州水稻病蟲害防治中存在的問題及防治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8):28.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