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業
摘 要 外匯儲備是關系到匯率穩定、金融領域穩定等的關鍵操作。本文對外匯儲備的影響因素進行探討,并分別分析我國外匯儲備增加及下降的原因,最后提出科學的管理策略。
關鍵詞 外匯儲備量 變動 管理
一、引言
外匯儲備是為了應對國際支付的需求,由各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機構和中央銀行負責,隨時可以兌換成外國貨幣的外匯資產,比如外國的有價證券、外國某銀行的支票等。一般國家是依靠貿易順差和資本流入獲得外匯儲備,其主要用于清償國際收支逆差以及維持本國的匯率,對于金融安全的保護也有積極意義。但在實際操作中,因為部分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經常出現波動情況,影響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因此需要就其波動原因進行分析,探討有效的穩定管理策略。
二、外匯儲備的影響因素
就我國來說,外匯儲備常年保持在3萬億美元,穩居世界首位,其中大部分是美元資產。截至2020年8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1646億美元,較7月末上升102億美元,升幅為0.3%。對于影響外匯儲備的因素,一般來說有4個方面:一是國民持匯意愿增強,過去我國一直是央行持有,現在發展成央行+民間共同持有的方式。二是央行在外匯市場的操作,這樣可以為金融市場提供外匯流動性,進而導致外匯儲備的變動。三是美元匯率的改變,因為我國的外匯儲備多數屬于美元資產,所以受到美元匯率的影響,匯率走高就意味著非美元資產縮水,表現出賬面價值降低,但實際上并無損失出現。四是投資損益,因為外匯儲備的種類比較豐富,其中有一部分是長期性收益資產,比如股票,所以在持有過程中有可能出現損益,進而引發外匯儲備量的變動。
通過多項研究的分析和總結,大部分人員認為外債余額、經常性+資本性項目與實際的外匯儲備量有密切關系,而且一般是成正相關,但與匯率是負相關。比如美元匯率走高,導致更多資本投入國外,降低國內的外匯儲備。按照分析,外債余額、資本性項目差額和外匯匯率是外匯儲備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三、我國高額外匯儲備的形成原因
(一)貿易順差
因為我國人口基數很大,存在人口紅利,擁有大量廉價勞動力,所以和其他國家相比有部分優勢。這在過去十幾年內,是吸引外資的一項重點優勢,在國內發展了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帶來貿易順差。近年來,國內經濟表現出高速發展趨勢,有廣闊的發展前景,所以也有很多外資投入國內行業的發展,同樣出現貿易順差,產生大量外匯儲備。
(二)外匯制度的改革
外匯儲備制度最初是強制結售匯制,這使得我國在很長時間內都保持固定的匯率,并增加了央行的操作空間。但因經濟發展帶來的新要求,過去的制度不再適用,所以我國逐漸實行浮動匯率制。但我國經濟實力是近些年發展起來的,貨幣地位也是近些年出現提升的,貨幣市場逐漸完善,使得在這個過程中浮動匯率制的作用無法發揮。央行要借助外匯買賣來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同時,國外很多人對我國的發展前景比較看好,比較認可人民幣的價值,使得外匯供過于求,此時央行進行大量收購,增加了國內的外匯儲備量。
(三)熱錢涌入
主要是因為我國經濟發展趨勢穩定,表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而且經濟表現出持續發展的趨勢,比較穩定,所以外資對人民幣比較認可,希望擁有,這就使得大量熱錢涌入國內。這有可能擾亂我國的金融秩序,因為如果國內經濟出現危機,這些資本會快速撤走,加重經濟危機。這項波動也帶來外匯儲備量的增加。
四、我國外匯儲備下降的原因
(一)推動產業轉移
在2013年以前,我國外匯儲備保持持續增長,因為當時經濟發展表現出國際收支順差,其中經常性項目差額發揮了較大作用,對于外匯儲備的貢獻率高達300%,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該貢獻率出現大幅下降趨勢。而因為我國的快速發展,國際經濟形勢發生較大變化,使得我國發展經濟不再單純依靠出口,而是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同時我國的進口額和國際購買力也大幅提升,增加了外匯消耗,進而降低了外匯儲備量。新時期,經濟發展面臨轉型趨勢,依靠勞動力優勢的情況減少,再加上環境污染以及資源浪費問題的加重,使得國內很多產業逐漸向國外轉移,或者說積極開展海外投資,增加了我國的對外投資數量。
(二)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一般來說,大部分國家的外匯儲備量都不大,因為他們的貨幣國際化程度較高。這部分國家在經濟維持較高水平發展之后,外匯儲備多數下降。而我國在經濟高速發展30年后,逐步換擋到中高速發展,而且在大力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成為重要儲備投資貨幣之一。這說明此時出現外匯儲備量降低的情況實屬正常。
(三)藏匯于民的戰略考量
因為國內的投資渠道較少,不穩定,所以大量資本選擇國外項目進行投資,比如通過購買外匯資產,使居民持有更多的外匯。雖然這項舉措還存在一些問題,但其對于降低外匯儲備量有一定作用。
(四)匯率影響。
這是主要的影響因素。多數國家的外匯儲備是美元為主,一旦美元匯率發生波動,外匯儲備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比如美元匯率持續走高,全球市場跨境資金流出壓力增大,導致全球外匯儲備從2014年表現出下降趨勢。我國外匯儲備的變動情況與之相似,也表現出下降趨勢。民間對外匯資產的持有量增加,使得銀行等機構為此不斷增持外匯頭寸,使得我國外匯儲備量下降。
五、合理管理外匯儲備的策略
(一)確定適度的外匯儲備規模
當前我國社會發展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在人民幣國際化的階段背景下,需要明確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按照專家的建議,這個規模基本在1.4萬億~2.6萬億美元范圍內比較適度。同時,從2017年開始,全球經濟逐漸復蘇,美國、歐洲和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的經濟發展都表現出正增長趨勢,這從外需角度來分析,對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有利,但從資本流動因素方面思考,這樣一來歐美市場對資本的吸引力逐漸增強,而在國際形勢上,更多的國家和國民認可美國,對我國依然存在偏見,可能影響對我國的投資。基于此,面對新的經濟發展形勢,我國需要進一步推進供給側改革,改變拉動經濟增長的元素,促進經濟轉型,同時保持經濟的增長水平,這樣可以保證外匯儲備需求穩定。
(二)優化外匯儲備結構
目前我國的外匯儲備結構比較單一,美元資產的占比較大,這就增加了外匯儲備管理的風險。因此要對其結構進行適當調整,降低美元的占比,增加其他方面資產的比例,減少美元對此的影響,以降低風險。比如可以采購更多的黃金資產,同時推進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三)監管部門發揮作用
對外匯儲備的管理,還需要監督部門發揮作用,借助大數據技術和云平臺,實現對外匯儲備變動趨勢的動態監督,科學預測可能的變化曲線,做好充分的應對準備。監督部門要密切關注各類貨幣的匯率以及相關影響因素的變動,做好應急準備,在儲備量出現波動時及時采取措施合理應對,控制住波動形勢,發揮人為因素的引導作用,減少對其他方面發展的影響。同時,監督部門要定期公布外匯儲備的變化情況,增加群眾對此的認知,發揮公眾監督作用,增加執法過程的透明度。監管部門要同時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管,盡量避免這項因素帶來的外匯儲備波動問題,比如大量資本外逃,導致儲備量迅速降低等。
(四)重視匯率變動預期的管理
當前我國的匯率制度是浮動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外匯儲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針對匯率制度的轉型和改變,國家需要重視對其的管理,充分利用數據進行匯率預期的分析,推進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借助科學的引導機制,穩定匯率,避免出現較大的波動,阻止出現升值或貶值一邊倒的強烈預期,以免影響到外匯儲備。
六、結語
外匯儲備是保證我國經濟穩定發展、金融領域平穩以及社會穩定的關鍵內容,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但是因為當前國際金融形勢變化莫測,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外匯儲備經常出現波動,帶來了一些不良影響。新時期,國家要更加重視對外匯儲備的管理,做好研究和預測工作,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為四川鐵投城鄉投資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 單小凡,梁超偉.我國外匯儲備量的變動分析及管理方法[J].金融經濟,2018(14):130-131.
[2] 黨瑩.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外匯儲備管理體制改革[J].福建質量管理,2020(1):130-131.
[3] 張原,杜金富.“一帶一路”建設與中國外匯儲備波動——基于外匯儲備變動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西部論壇,2020(4):93-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