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
摘 要 近年來,北方地區林業發展迎來新局面,但是實際成效并不好,以林業為主的三防監管中心工作依舊是延續傳統的林業管護方式,尚未構建正式的應急預案,無法預防和解決林業資源破壞問題。基于此,以西北地區天然林作為研究對象,以點及面,深入探討在林業現代化發展背景下,傳統林業管護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 天然林保護工程;傳統管護;問題
中圖分類號:F326.27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27.038
我國在天然林保護方面頒布了多個硬性規范以及標準,但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天然林管護面臨著諸多的影響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給林業管護工作帶來了難度,從而造成天然林管護工程建設與發展受阻。隨著十九大國家對天然林的管護開始重視起來,目前國內天然林管護情況受到社會和民眾的高度關注,若做不好林業保護與建設并舉工作,必然會造成不良的影響,也不利于今后林業工程的發展[1]。因此,必須對當前我國現代化林業發展與管護問題進行探究,將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控制在一定層面,積極落實國家對林業保護實施的政策,將天然林管護提上日程,并制定合理的管護措施,促進現代化林業健康發展。
1 傳統林業管護中存在的問題
1.1 管護隊伍整體業務素質亟待提高
我國西北地區林業面積較大,為了保證大面積的天然林能夠得到有效保護,傳統的管護采取人海戰術,通過增加管護人員數量,保證人均管護面積不超過333 hm2,但是效果并不好。因為社會護林人員的勞動報酬普遍較低,年輕專業技術人員不愿意留下來工作,目前大多數人管護人員都是當地社會人員,林業管護工作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沒有吸引力。近年來,管護人員年齡也越來越大,管護工作效率逐漸降低,無法補充高素質人才。據這幾年的數據調查來看,當前林業管護人員的年齡大多在40歲以上,占比超過了50%,而且他們的文化水平都較低,高中及以下學歷占據了60%,他們對先進的設備使用存在很大困難,工作技能學習較慢,抵御風險能力相對較差,整體人員素質結構呈金字塔型,亟待加強管護人員素質[2]。
1.2 傳統管護經費不足
天然林管護工作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并且短時間內不可能產生較大的經濟效益,所以單靠當地政府投入是不能滿足林業管護資金需求的。因此,管護工作面臨的最大問題還是資金問題,一些企業對林業管護投資也是分批次的,而且帶有一定的目的性,短期內難以改變林業資金短缺的現狀。早些年西北地區環境惡化情況加快,大量的天然林由于各種原因被破壞,土地沙化情況嚴峻,隨著林業管護資金的短缺,造成這種惡化趨勢進一步加劇,難以逆轉。而現代化林業工程建設都與天然林管護具有密切的關系。資金不足導致林業管護人員待遇和福利并不高,因此對林業管護工作自然不到位。
1.3 缺乏可供選擇的智能管控預警系統及輔助設備
目前,國內開始注重科技的應用,逐步實現在天然林中安裝“三防”智能管護預警系統實現林業的無人管護工作。但是,目前由于國內技術發展不成熟,各個地區的林業部門和技術單位還在摸索和研發針對國內的林業系統,同時試用階段也很難將研發的初級系統在全國范圍內應用。目前,國內市場已經存在的林業防護智能系統僅在青海、甘肅等地區小范圍應用,逐漸建立和完善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林業防護體系,但是盡管在該地區建立了天然林保護工程數據與控制中心,但是還未實現硬件和軟件一體化的標準工作。另外,一些輔助系統和設備,如林業火災監控系統、自動滅火系統、盜伐實時監測系統、衛星遙感監測系統和無人機巡航系統等都還沒有建立,當前林業智能化和無人巡航建設依舊只是雛形。
1.4 林場(保護站)缺少熟悉林業管護專業知識的管理人才
由于林業管護工作的特殊性,目前從事的管理人員基本上是從管理類專業轉型過來的,有些還是財務管理專業,這給林業管護工作帶來很大的隱患。不是林業管理的專業人員,又缺乏實際經驗,導致對林業管理的認知不夠。所以當前林業管護主要是通過老帶新模式完成管護工作,具有經驗但是文化素質不高的老師傅,帶領具有專業管理知識的新員工,通過老師傅的面授和實際巡檢,實現對新員工的培養,但是這種不成體系的教授方式不能持久,也不能對新員工進行完整培訓,所以導致新進員工只能在后期管護中摸索。目前,林業管理面臨著新員工得不到完善和專業的林業管護知識培訓,而老員工則對專業培訓沒有積極性。上述問題導致林業管護工作及有關政策無法有效落實,嚴重阻礙了林業現代化發展與建設。
2 林業現代化建設下傳統管護轉型的路徑
2.1 實現管護隊伍結構性調整,加強培訓工作
考慮到林業管護需要專業的人才,在招聘中要逐步提高林業管護的進入門檻,且各個地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管護模式進行轉型,增大林業管護人員的培養資金,優化隊伍結構,全力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管理隊伍。林業部門要定期對管護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和能力,加強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和科學技術,畢竟林業管護最終還是要依賴科技力量。在新形勢下,加強林業部門人力資源建設,避免由于員工福利待遇問題而導致的員工大量辭職現象出現,確保林業管護工作能夠正常開展。逐步改善林業管護者的工作條件,必然會促使林業現代化建設工作朝向好的方向進行,吸引更多的高素質人才加入進來,通過工作積累培養一批專業知識扎實、管護經驗豐富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逐漸引導高學歷和高技術人才投身林業工程建設之中,推動我國林業現代化發展進程[3]。
2.2 調整相關政策,增加管護投入
天然林管護工程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當前我國環境,提升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同時將已經取得的生態環境成果進行提升,實現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對于林業管護這種公益類工程,國家還需要在政策和資金上進行傾斜。1)將林業管護工程所涉及的區域的全部林業資源納入到管理范圍之內,對管護對象進行實時考察與管理,做到盡可能全部管理,并且根據管護的林業資源范圍適當增加管護經費和管理人員;2)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社會物價修改管護人員的薪資待遇,可以適當提高標準,保證管護基層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維持隊伍的穩定性,使林業管理經驗能夠持續積累;3)還要增加林業管護區域內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提高林業管護人員的工作條件;4)天然林保護工程單位要積極拓寬資金渠道,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進入到工程管護中,合理規劃和布局,根據管護的輕重緩急優化資金投入比例,逐步完善資金管理體系,優先考慮管護人員和先進設備的資金投入,保證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的培養不受阻。
2.3 加快智能管護建設進程
通過分析可知,目前我國林業三防智能預警控制系統還處于研發的初級階段,單靠林業部門技術、資金、物力難以在短期內得到成果,所以國家和社會應該鼓勵各界有志人士參與進來,引導實力較強的科研院所和單位參與智能系統的構建和智能設備的研發,從而提高系統的普適性和操作性,同時加快研發速度,縮短智能管控系統的應用時間。當前,不同地區建立的智能管控系統主要包括網絡數據傳輸、前端系統、實時監測中心、安全防護以及林業數據等[4]。在試點應用中,這些系統已經產生了一定的效果,彌補了傳統依靠人才管護的不足之處,為國家政策調整和實施提供了精準的信息,也為林業現代化建設帶來諸多方便。
2.4 重視護林人才的引進
人才是最終的資源,林業管護離不開人才,林業現代化建設也離不開人才,專業人才是實現我國林業工程健康發展和產生效益的根本。林業部門和單位除了要自己培養人才之外,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大力引進人才,提高人才的待遇,實行更加靈活的激勵政策,不斷優化和提高林業管理人才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這樣才能更好地留住人才,才能在引進人才中具有競爭優勢。特別是林業部門領導和下屬機構領導,要尊重人才,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對人才的要求要適當提高。采取合理的優化淘汰機制,對于實力強勁的人才,要作為重點培養對象;對于實力一般的人員,要給予合適的管理崗位,加強鍛煉和培養。同時為了消除人才的后顧之憂,領導部門要與人才簽訂正式的勞動合同,簽署協議,落實工作崗位的義務與責任,建立管理工作績效與薪資掛鉤的機制,提高人才的創新力。
3 結語
國家自十九大以后,重視現代化林業發展,積極推行林業工程跨越式發展,同時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能夠投身進來,為我國林業現代化發展提供良策,特別是當前林業傳統管護存在多種問題,需要改變現有的管理模式。林業管護從業者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構建智能化管理模式和平臺,同時加強自身專業管護素質,積累現代化發展下林業管護的經驗,妥善解決當前林業存在的問題。另外,還要拓寬林業管護資金來源,提高傳統林業管護的投入成本,留住人才,提高管護信息化建設水平,促進我國林業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木長.淺析天然林保護工程中森林管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花卉,2017(10):106-107.
[2] 茍志輝.淺析山西省楊樹局未成林管護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山西林業科技,2019,48(4):55-56.
[3] 黃和元,孫益軍.淺談張家港市林業現代化建設的現狀分析與對策[J].江蘇林業科技,2012,39(6):48-51.
[4] 吳振濤.公益林管護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農家科技,2019(6):210.
(責任編輯:趙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