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桂華
摘 要:大數據時代,高職學生網絡輿情管理表現出新的特征,輿情預測更精準,分析方式更多樣,輿情傳播更復雜,從而使的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管理機遇與挑戰并存。然而,高職院校學生輿情監管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學生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意識不強,網絡輿情應對機制不全,網絡輿情后續管理與評估弱化。高職院校要基于問題,根據輿情周期,做好學生網絡輿情危機預警,發揮大數據優勢,制定系統化輿情應對機制,并做好后續管理,加強對后續管理評估等,全面提高網絡輿情監管有效性。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網絡輿情;監管
大數據時代,網絡成為人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融入了人們的生活。高職學生是眾多網民群體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的網絡活躍度越來越高,越來越習慣于運用互聯網表達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因此產生了重要的輿論影響。這一現象加劇了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監管的難度,使得高職院校學生輿情監管面臨著空前的挑戰。這就需要深入分析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管理的特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從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實加強學生網絡輿情監管。
一、大數據時代高職學生網絡輿情監管的特征
大數據時代,數據數量激增,數量非常龐大,數據結構也從簡單化向復雜化轉變,數據類型得到有效的擴充。不僅如此,大數據時代下,大數據技術也得到了快速更新。因此,大數據時代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監管體現出新的特征。
1.輿情預測更精準
大數據時代,盡管數據數量、類型等更加龐大、復雜。然而,數據價值的實現在于數據儲存和分析,大數據時代下,數據存儲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數據分析能力也與傳統時代相比,更加強大。這就使得事物本來的面貌得以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能夠對事物發展趨向做出及時的研判。高職院校學生輿情傳播過程中,產生的輿情數量龐大,而且更加的多變。大數據存儲技術和分析技術,能夠使輿情預測更加準確。
2.分析方式更多樣
傳統時代下,網絡輿情分析方式比較單一。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分析方式體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這是因為大數據的支持使得網絡輿情分析系統功能更加強大,分析系統更加的完善,涵蓋信息采集、數據處理、前端應用等模塊。這樣就能夠提供多樣化的網絡輿情分析方式,既能夠對隱性輿情進行分析,而且能夠對輿情主體之間復雜的關系進行追蹤,從而使的社會網絡數據得以關聯起來,實現對學生輿情的有效監管。
3.輿情傳播更復雜
大數據時代,信息傳播呈現出復雜化傾向,輿情傳播平臺更加廣泛,形態越來越多樣,數據類型也呈現出復雜化的特征。這就使得輿情傳播改變傳統模態,并且能夠得到實時的傳播。同時,不同的媒體呈現出不同的輿論峰值,交鋒與錯峰并存,而且載體也出現多樣化類型,除了傳統的文字數據外,還包括圖片數據、音視頻數據等。
二、大數據時代高職學生網絡輿情監管的問題
當前,高職院校對學生網絡輿情管理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針對大數據時代網絡輿情傳播表現出的新特點做出積極的應對,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一)學生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意識不強
從數據層面分析,大數據包含網絡輿情,它存在的形態不是單一的,既包括非結構性形態,又包括半結構性形態,而且還表現出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伴隨著大數據結構形態的變化,信息傳播也體現出新的特點,信息傳播不僅表現出去中心化的特點,而且也表現出碎片化的發展動向。這一變化加速了個體之間的鏈接,而且鏈接更加自由,推動了高職學生之間網絡輿情傳播,加速網絡輿情的爆發,網絡輿情管理的難度進一步提升。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加強對學生網絡輿情管理,能夠利用大數據技術捕捉學生網絡輿情信息,并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在萌芽初期就能夠意識到網絡輿情危機,及時地給予引領和監管,將網絡輿情危機扼殺在萌芽之中。然而,不少高職院校對學生網絡輿情缺乏足夠的重視,缺乏學生網絡輿情危機預警意識,或者預警意識不強,不能在第一時間內對學生網絡輿情危機做出客觀地的研判,并及時地做出預警,從而失去學生網絡輿情監管的大好時機。
(二)學生網絡輿情應對機制不全
學生網絡輿情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體現出快速發展的趨勢,它能夠在非常有限的時間內得到快速的發展,其結果是產生裂變,擴大學生輿情傳播效應,嚴重的能夠實現對網絡輿情的反轉。這就對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管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高職院校能夠針對網絡輿情的傳播特點,進一步優化、完善學生網絡輿情應對體系,針對學生網絡輿情新特征建立起系統化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從而在學生輿情爆發期間能夠做出快速的研判,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對學生網絡輿情進行有效的疏導。當前,不少高職院校在應對學生網絡輿情時主要采用“堵殺”的方式,試圖將網絡輿情扼殺。然而,當前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傳統的“堵殺”方式已經難以發揮效果,或者效果不顯著,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因為學生網絡輿情傳播的渠道更加廣泛,讓高職院校的“堵殺”防不勝防。此外,采用“堵殺”的方式,往往會激發受眾對網絡輿情的好奇心,使受眾對網絡輿情產生疑慮感,如果這些疑惑得不到及時的解答,就會導致“小道消息”的出現,這樣就容易滋生謠言,并使謠言獲得快速傳播的機會。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根據大數據時代學生網絡輿情傳播新特點,建立并完善學生網絡輿情監管體系,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平臺優勢、技術優勢等,對輿情進行及時的研究,并作出及時的判斷,從而轉變學生輿情監管思路,做到“化堵為疏”。
(三)學生網絡輿情后續管理與評估弱化
學生輿情事件經過疏導、處理后,高職院校一般不會再進行后續的管理,也不能對網絡輿情事件進行及時的評估。這就體現出高職院校對學生網絡輿情管理認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殊不知輿情平息后,并不意味著輿情的徹底結束,輿情有可能從顯性時期進入隱性的“潛伏期”,一旦遭遇相關或者相近事件的觸發,網絡輿情事件有可能重新出現在受眾面前。這樣就使得學生網絡輿情置于新的傳播情境之下,再次回到公眾視野的輿情事件容易引發新的觸發點,受眾對網絡輿情的關注點也發生了重要變化,從而醞釀成二次輿情危機。這就需要高職院校能夠關注學生網絡輿情事件的后續處理,并且對學生網絡輿情處理作出及時的評價,并加強輿情管理信息數據管理,形成完善的輿情管理數據庫,從而為輿情后續管理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