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玲
摘 要 出版傳媒集團在發展的過程中,應并重社會效益和自身經濟效益,這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應積極展開對提升能力的方法的探索。集團應將業財融合作為有效提升自身的方法,引入相關理念和模式,為經濟效益的提升以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奠定基礎。本文主要論述出版傳媒集團業財融合的重要性,對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優化策略要點以供參考。
關鍵詞 出版傳媒集團 財務管理 業財融合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公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開放的文化市場使出版傳媒集團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受數字化等因素的沖擊,再加上內部風險眾多,企業發展面臨新的挑戰。業財融合作為一種先進的管理觀念,是通過財務及業務的有效結合實現的。企業引入該觀念及探索相關方法的應用優勢眾多,可以在提高企業財務工作水平的同時,對各項業務工作進行完善,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為企業的發展服務。基于此,出版傳媒集團若想抓住機遇實現發展,以穩固的姿態應對挑戰,就應當積極開展業財融合,妥善地將財務與業務進行結合,實現兩者的協同促進發展。
二、出版傳媒集團業財融合的重要性
(一)實現內部控制的進一步加強
作為企業現代化管理發展的重要產物,企業能夠通過內部控制進一步加強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之間的聯系,有效地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出版傳媒集團能夠通過業財融合實現運營效率的提升,強化內部控制,從而提升經濟效益。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勢必會遇到各類阻礙因素,如資金鏈斷裂等,這對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業財融合能夠極為有效地規避各類阻礙因素的影響,立足于企業自身實際及市場環境,探尋出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業財融合能夠使單位各部門人員建立起財務與自身職務之間的聯系,同時能夠保障信息的公開度和透明度,及時實現反饋,明確內控風險,促進該項工作的順利推行。
(二)優化企業管理及產業結構
出版傳媒集團在發展的過程中,會面對來自內外部的各種風險,集團可應用業財融合有效實現對資金的統籌規劃,以企業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和外部大環境為依據,制定最優的選擇和投入方案。業財融合能夠推進資金流及信息流的對接,優化各項工作,為企業各項機制的妥善運行提供保障。同時,能夠極為有效地激發員工的創新熱情,為企業良好文化氛圍的營造打好基礎。財務人員可通過業財融合實現對工作的有效掌控,規避資金流失現象的發生。企業在通過業財融合獲取經濟效益,實現經營目標的同時,能夠更為有效地加快現代化建設的步伐,明確科學的發展觀念和方向。
三、出版傳媒集團業財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戰略規劃前瞻性受限
出版傳媒集團在應用業財融合作為管理模式之時,務必制定戰略規劃。出版傳媒集團業務覆蓋面極為廣泛,因此需要妥善統籌規劃工作作為基礎。由于部分圖書受眾群體較為固定,企業可結合往期收入等相關數據,合理預測財務以及業務的發生。如教育類圖書的受眾群體數量較為固定,因此企業可對這類圖書的銷售數量作出合理預測。同時,部分圖書受眾群體數量變動很大,影響因素眾多且難以把握,預測難度大,所以企業在應用業財融合的過程中,難以制定合理的業務及財務預測方案,導致業財融合工作的戰略前瞻性受到極大的限制,阻礙了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這要求企業采取差異化的預測方法,最大限度地保障戰略契合企業的實際情況。
(二)內部風險管控能力不足
出版傳媒集團的管理工作面臨來自各個方面的風險,內部風險管控能力不足的現象在企業中層出不窮。業財融合工作的妥善開展需要以企業良好的內部環境為前提,并與企業財務及各項業務實現緊密聯系,因此在開展該項工作的過程中,應對內部工作的各項流程有充分的了解。企業在面對戰略定位偏差、財務資源利用率低等因素帶來的風險時,受觀念落后以及人員水平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不能正視內部風險管控的重要性,沒有設置專業且較為獨立的機構,風險管控機制完善程度不足,這對業財融合在企業中的應用起到了巨大的阻礙作用。
(三)部門之間聯系不夠緊密
在出版傳媒集團中,各部門之間聯系不夠緊密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對業財融合的順利推行有著極大的負面意義。當下企業各部門及人員之間分工明確、交流較少,因此其在共同完成工作時,可能會出現難以協調的情況,阻礙了業務的順利開展及完成。很多企業在經營和管理的過程中,沒有以總體發展戰略目標為引導,不能保障各部門之間發展戰略的協同性,導致各部門難以合作開展工作[1]。各部門存在較為孤立、相互溝通和了解較少的現象,導致某些工作的開展存在一定的滯后性,不能為業財融合工作的順利推行提供良好的內部環境。
四、優化出版傳媒集團業財融合的策略要點
(一)確認業財融合的戰略方向
為了給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提供正確導向,出版傳媒集團應通過相關措施的應用,實現對業財融合方向的精準定位及細化。企業在定位業財融合的方向之時,應當對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予以重視,保障兩者的同一性,發揮總體戰略的引導作用,確立業財融合工作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重要地位。企業應積極結合市場需求,考慮通過業財融合有效滿足需求的方法,并將其作為業財融合工作開展的具體目的。同時,企業應并重往期信息數據與市場全局兩項因素,對業務以及財務工作進行具體規劃,為業財融合戰略目標的確認以及該項工作的實際推行提供依據。總而言之,在明確業財融合的方向時,企業應立足于總體發展戰略,同時以市場需求作為依據,規避固化發展現象的出現,科學定位發展戰略,著眼于內外部全局,以合理的業財融合戰略作為該項工作后續開展的前提。
(二)發揮內部控制工作的優勢
出版傳媒集團在業財融合的開展過程中,應發揮內部控制工作的優勢,助益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企業應積極轉變內控管理理念,樹立風險管控意識,構建與企業適配性高的風險評估機制。通過風險識別、分析研究以及措施應用等具體環節,形成有效應對風險的閉環,保證及時發現風險,并分析其內在原因,采用措施實現對風險的規避或對實質性損失的有效控制。同時,企業應對現有的組織架構以及制度進行把握,以業財融合理念作為導向對其進行優化,對組織架構漏洞以及制度失效或作用難以得到發揮的情況進行針對性的補足,使各項制度得以協同發揮作用,從而實現內部控制工作的加強,為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為了讓內部控制工作的優勢得到充分發揮,企業應對風險控制及組織架構兩方面予以重視,在維護企業內部環境穩定的同時,推進業財融合在企業中的落實。
(三)加強企業各部門的聯動
業財融合工作在出版傳媒集團中的應用離不開各個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這要求企業針對部門之間聯系不夠緊密的情況進行整改,實現各部門聯動的進一步加強。企業應通過信息系統,實現各部門之間數據信息的及時溝通,在保障信息公開度、透明度提升的同時,為部門之間建立聯系作出貢獻[2]。企業可通過制度的確立以及執行,使員工對業財融合的重要性產生正確認知,如企業可將預算編制方案進行具體細化,以其作為依據對員工進行考核,有效實現業財融合。同時,企業可定期派遣財務人員到其他部門學習,使其對公司的業務有直觀的認知和深入的了解,為加強部門之間的聯系以及業財融合的順利進行提供保障。業財融合的順利開展離不開各部門之間的良好配合,基于此,企業應在制度及工作流程中最大限度地貫徹業財融合思想,營造健康和諧的工作氛圍。
(四)優化業財融合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的進步為各行各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出版傳媒集團在推進業財融合的過程中,應積極引入和優化一體化信息系統。企業應對傾向辦公管理的OA(辦公自動化)系統與偏重業務管理的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進行優化,依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及具體項目或業務的需求,立足于業務運行角度,實現財務以及業務運作的閉環。如企業可應用針對工程項目付款的OA系統,設置工程項目資金預算管理、工程類預付款申請、工程項目費用報銷管理、工程預付款退款的模塊,實現OA中導航與ERP系統的對接,協助企業在項目中推行業財融合,為項目的順利開展以及企業能力的提高提供保障。再者,出版傳媒集團可逐漸加強成品成本系統與財務系統之間的聯系,利用OA以及ERP系統的結合,促進業財融合工作的推進,實現銷售等數據向財務數據信息的高效率轉化,自動生成銷售憑證及結轉,提升企業經營管理的水平和效率[3]。另外,根據出版傳媒集團的業務實際,對出版與發行的信息化模塊進行優化。在交易或事項發生之際,通過一體化系統及時解析銷售模塊的信息,實現對資金和資源流動的真實記錄,最大限度地規避該過程中的操作風險,為數據信息的質量提供保障。總而言之,目前眾多企業已經能夠正視信息系統的重要性,且能積極開展業財融合信息化建設。作為出版傳媒集團,應妥善結合OA與ERP系統,構建與企業實際需求契合程度高的一體化系統。
五、結語
業財融合在出版傳媒集團中的作用舉重若輕,企業能夠通過其實現市場效益的提升。企業應針對業財融合過程中存在的戰略前瞻性受限、風險管控能力不足以及部門之間聯系不夠緊密的現象進行針對性的整改,結合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以企業的實際狀況、發展需求以及先進的經驗或理論為依據,探索和應用相關舉措,為業財融合的順利推行作出貢獻,加快企業現代化建設的步伐,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經營目標。
(作者單位為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徐昊.基于“價值鏈”分析的業財融合實施路徑思考——以南京GL集團為例[J].交通財會,2020(01):60-64.
[2] 方紅.出版傳媒集團的業財融合路徑探討[J].納稅,2019,13(02):105-106.
[3] 馮彥良.出版傳媒集團業財融合探究[J].中國總會計師,2018(05):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