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楊
摘 要 新會計制度模式下,事業單位的基本財務管理能力提升獲得了一定的發展和優化契機,具備更加科學的財務管理提升保障。新會計制度的實施,對傳統的會計和財務管理造成了較大的影響,事業單位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變化影響,有效解決存在的事業單位財務發展制約問題,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具備較高的財務管理能力,保障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具備更好的管控效果。
關鍵詞 新會計制度 事業單位 財務管理 優化路徑
一、引言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對于其穩定安全運行意義重大,提升財務管理能力,能有效優化運行成本,更好地服務社會,因此積極探索科學的財務管理模式十分必要。
二、簡述新會計制度
(一)內涵
新會計制度對以往的會計制度進行了優化和升級,更加符合現代化財務管理的基本需求,在會計管理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具備較大的管控優勢,解決了存在的部分財務管理各種風險問題。新會計制度有效增加了管理和監督的全新元素,優化了實際的管控效果,尤其是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來說,以往的財務管理監督模式導致了很多安全隱患問題的發生,新會計制度更加契合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需要,能有效優化實際的財務管理效果。
(二)區別
傳統會計制度并不注重對自身固定資產的管理維護,導致事業單位具有的固定資產管理能力不足,常常會導致固定資產在管理上缺乏必要的管控優勢,導致較多資產損失問題的發生。新會計制度明確加入了對固定資產的科學管理要求,使得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更加具備到位、科學的財務管理能力。新會計制度也有效界定了無形資產,將其科學地納入了財務管理的基本范疇,具備針對無形資產管理的可靠分析優勢,有效控制和減少在無形資產方面對事業單位可能造成的不良損失隱患。新會計制度重點提倡財務管理的基本預算依據作用,主要是在預算管理工作開展中,可靠地落實各種科學的管控理念,使財務管理更加具備預判性、風險主動預防和規避的能力。
三、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會計主體的變化
新會計制度的有效實施,落實了在財務管理方面的責任主體化要求,使得工作開展具備更可靠的依據,能實現在工作開展中增強主體責任意識,做到在財務管理方面有效解決各種不良的主體責任概念模糊問題,避免各種潛在隱患的發生。
(二)會計要素的變化
傳統的財務管理會計要素的管控點較少,主要涉及資金層面的管控概念,以資金支出、收入、結余等為主要的管控點。新會計制度增加了會計要素的管控內涵,比如加入了負債、凈資產、資金鏈安全等管控內容,使得影響財務管理的各種因素有效地展現出來,能提升財務管理的科學性和安全性。
(三)會計報表的變化
傳統財務報表的財務現象反饋信息較少,不利于深層次財務管理分析機制的落實。新會計制度提升了會計報表的豐富程度,能實現在傳統報表內容的基礎上,增加資金安全評估、負債情況等方面的內容,有利于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控能力。
(四)記賬方法的變化
傳統記賬方式主要是按照不同的支出和收入進行分類記賬,其主要能實現對單位資金收入和支出的明確管控,促進資金使用情況、收入情況的明確化,對于資金業務不復雜的問題來說,能做到在記賬方面具備較大的管控優勢,但是一旦財務管理的業務變得復雜,就會導致在記賬方面出現效率、效果方面的不利影響。新會計制度在各種科學技術的實施過程中,不斷豐富記賬的內容和方法,有效提升了會計職能,同時也能有效地滿足較高的現代化記賬功能要求。在記賬工作開展中,增加屬性豐富優勢,具備較好的管控效果,保障各項工作能夠得到可靠的執行落實。
(五)預算資金的核算管理方式變化
傳統核算管理主要是針對資金情況的核算,其他核算內容涉及不多。新會計制度不僅增加了資金核算的內容,豐富了財務管理核算的項目內容,也對財務管理的各項預算計劃有效進行核算管理,實現在核算工作開展中,具備較高的財務核算深入分析能力。新發展環境下,存在的風險隱患更加多樣,導致傳統的資金核算模式不能滿足財務管理的效率和安全需求。
四、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優化路徑
(一)充分重視會計制度建設
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開展,要能保障各種科學制度建設優勢的發揮,主要是在全面化、詳細化制度建設落實過程中,實現新會計管理模式的可靠實施,為財務管理人員提供規范、可靠的財務管理依據,在財務管理上根據可靠的會計制度管理流程要求,有效避免不良財務管理問題的發生,提升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中的安全應對能力,標準化的會計制度也能實現管理人員在不斷開展工作的反復鍛煉中,提升實際的工作管控效率。
(二)制定公允價值計量準則
新會計制度的出現對事業單位的財會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財務管理人員而言,需要一套準確的公允價值計量準則來輔助具體的財會工作。因此,事業單位可以以此為契機,逐步推進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制定,在統一的框架之下,使事業單位的財會工作更加規范科學。公允價值計量準則的制定要符合事業單位的基本發展需求,具備科學性和有效指導性。同時,應在事業單位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具備較好的動態優化調整效果,在公允價值計量應用建設層面上具備較大的價值優勢。
(三)提升財務報表的可讀性
財務報表可以反映單位的財務收支狀況,對于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以及后期的資金支配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在新會計制度條件下,事業單位有必要進一步提升財務報表的可讀性,使財務報表的內容更加細致翔實,便于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和上層管理者借此作出準確的判斷,對資金進行科學的管理。財務報表的制定并不是越復雜越好,應能根據事業單位的具體工作需要和基本的財務功能要求,體現財務報表簡明、客觀、突出重點的優勢,保障在工作開展中,具備較大的工作效率提升優勢。
(四)建立可靠的責任考核機制
新會計制度的實施,給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提升帶來了契機,更加符合事業單位現代化財務管理的基本需求,但是新會計制度的實施也會因為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缺乏專業素質和責任意識、工作要求落實不到位等因素,出現很多責任考核問題。因此應建立科學的責任考核機制,明確有關財務管理人員的基本責任,增強責任意識,引導有關人員不斷提升自身的財務管理技能水平,優化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上的規范化、科學化建設效果。責任考核機制的有效落實,要能在責任劃分上體現公平化、清晰化要求原則,實現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具備較好的人員信服表現,積極服從事業單位的各種考核模式要求。
(五)提升預算管理水平
新會計制度的框架要求下,提升預算管理水平,更加切合時代發展的要求,能有效實現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具備較高的財務科學指導管控能力。事業單位要充分利用自由的資金和資源,就要不斷探索提升自身的預算管理水平,實現在預算管理過程中,發揮出良好的預算管理效果。一般要首先對自身的既有資金資源進行可靠的識別和統計,尤其是對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的科學統計識別。要做到在預算管理過程中,具備更加突出的預算資源分析和應用能力。要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基本發展戰略要求進行可靠的分析,確定階段性的資金、資源投入量,確定資源資金投入的時間節點,提前制動可靠的資金資源解決路徑,有效保障在實際的資金管控問題的解決上,具備較大的預算指導優勢。同時也有效節約資金使用的成本,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能力,提升經濟效益水平,更大程度地發揮實際的財務管理價值作用。
五、結語
新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要建立財務管理模式,應主動認識到改變和優化財務管理模式的重要性,積極探索,科學建設,不斷找尋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能力提升上的科學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為吉林省氣象局財務核算中心)
參考文獻
[1] 閔志慧,黃丹.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J].納稅,2018(8):82.
[2] 劉艷紅.試析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會工作的影響[J].財會學習,2017(1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