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靜
摘 要 隨著國際社會經濟發展速度的加快,國際趨同化成為當前主流,在不同金融工具以及會計準則陸續得到修訂后,金融工具的計量與確認工作更加規范,同時會計核算難度也得到了提高。為了更好地適應新準則的各項變化,本文著重對金融資產確認計量與資產分類方面的主要變化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新金融工具準則給企業帶來的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根據實際情況提出有效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 新金融工具準則 公允價值 金融資產 會計核算 財務管理
一、引言
目前,我國企業的會計核算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為了保證核算工作具備時效性,需要確認金融工具,并且對計量內容作出規范。正是這方面提出的要求,使金融工具準則修訂工作被較早地提上日程,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后,全部金融工具準則的修訂工作已經完成。我國于2017年對外公布新的準則,于2018年開始實施,并且保證在2021年初得到全面施行。筆者主要對金融資產分類變化進行研究,提出新準則變化給企業發展帶來的影響,并且提出有效的參考建議。
二、金融工具準則的主要變化
我國在2006年發布了關于金融工具的計量與確認準則,該準則于2007年被各大上市公司使用,但是該準則卻存在相應的不足之處,所以10年后,也就是2017年,國家對該準則進行重新修訂。2017年發布了全新的金融工具確認與計量標準,由此可以保證與國際會計報告準則處于一個同步的狀態,這被人們統稱為新金融工具準則。對新舊準則進行對比后,筆者發現,兩者之間有著明顯的差別與變化。
(一)金融資產分類從四類變為三類
在原有的金融資產準則當中,金融資產分成四類。一是公允價值計量變動計入當前損益,二是長期持有到期投資,三是可供出售資產,四是貸款與應收款項。對準則進行修訂之后,金融資產分類明顯發生了變化,由原有的四分類變為三分類。一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前損益,二是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記入其他綜合收益,三是以攤余成本計量。舊準則當中根據金融工具持有目的進行分類,并且在判斷目標時,管理層所持有的意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分類標準相對主觀,這會給會計信息對比帶來極大的不便。新準則的出臺從兩個維度出發,一是在金融資產管理中使用到的業務模式;二是合同現金流量特征[1]。這兩個維度都不可缺少,前者可以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從金融資本中獲得更大的現金流;后者則明確合同的現金流情況,也就是其中的利息與本金。企業僅改變其管理金融資產的業務模式時,才能進行重分類。在出售的金融資產當中,無法分類的金融資產被納入第三類。這種分類情況體現了合理性與客觀性原則,只有轉變金融資產業務模式,才能做好公允價值與攤余成本部分的轉換工作[2]。
(二)金融資產減值提出預期損失模型
在舊準則當中,客觀證據能夠直接表明金融資產發生的損失情況,才能被允許計提減值準備。新準則以“預期信用損失”減值模型代替了原準則下的“已發生損失”減值模型,更及時地確認減值損失;預期信用模型的適用范圍也有所擴大,將表外業務和信貸承諾均納入減值計算范圍。新準則更加注重金融企業通過模型方式評估金融工具的信用損失情況。在初始階段,可以明確未來近一年的信用損失情況,后續則需要將風險加入其中進行重新評估,由此明確其增長趨勢,并且做好損益的計算工作。由于對金融工具價值作出預判來計提減值準備,所以新準則更加強調謹慎性、前瞻性,并且需要提前確認風險損失,這樣才能保證更及時地進行計提減值準備,并且對金融資產面臨的各項風險問題作出管控與預防[3]。
三、新金融工具準則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隨著金融工具準則完善與修訂工作的結束,新金融工具準則與舊準則相比發生了極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也會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主要情況如下。
(一)正面影響
1.有利于企業提升風險管理水平
新準則的出臺,有利于企業的風險防范。首先,新準則在減值準備中將預期損失模型加入,減值準則計提和信用風險管理相互關聯,有利于企業提高風險管理水平,優化風險管理理念。有利于企業對風險管理機制進行完善,并且及時發現金融減資產減值等多種信用風險情況,提升宏觀經濟趨勢與減值計提的相關性,確保經濟衰退期有充足的減值準備金額來抵御宏觀經濟的影響。其次,對新準則下分類變化導致需要新增的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后續要考慮估值的影響,其將對企業的業務模式產生影響,能夠保證企業清晰地認識到各種風險問題,并且形成更加強烈的防范意識[4]。
2.有效解決會計錯配問題,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從企業情況來看,必須對金融資產與實際負債的劃分過程給予高度重視,并且在劃分時也需要以實際情況為出發點,將公允價值計量納入其中,以此保證企業擁有更大的自主選擇權,且使用選擇權時更為自由,有效地減少會計錯配情況,并且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二)負面影響
1.金融工具減值計量與判斷困難
舊準則自從頒布以來,對金融資產作出計提減值損失的情況極少發生,通常來看,只有在金融資產發生極大變化時,計提減值才能作出相應的轉變。在新準則中,資產價值評估工作要以資產賬面價值與未來金融資產價值影響兩個方面作為依據,并且根據判斷結果作出計提減值準備,由此可知金融資產價值判斷是極為重要的。與此同時,如何確保預判結果的準確性成為一項十分復雜的課題,這要求各企業在使用新金融工具標準時,對資產價值保持一種十分嚴謹的態度,不斷提高自身對金融資產的判斷能力。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判斷金融資產價值的能力十分有限,并且存在較低的專業化水平,缺乏有效的管理經驗,計量工作與核算工作的開展面臨相應的阻礙,同時也對我國金融資產會計核算的發展造成了影響。
2.對企業經營的影響
實施新準則后,由于分類、減值和估值等的變化,企業的凈損益和凈資產可能會受到不利影響和波動,從而對一系列經營指標產生影響。從已實施新準則的企業來看,企業資產減值計提增加、利潤減少、核心指標下降等現象普遍存在。因此,企業應加強預算管理,前瞻性地考慮新準則可能對經營業績造成的影響,在業務流程管控、產品定價、系統改造等方面提高管理能力。
四、企業采用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建議
為了面對新準則給金融資產分類帶來的影響,企業要牢牢地圍繞新準則,采用各種措施,對財務管理進行完善,以此保證新準則的實施更加順利。
(一)加大政策研讀力度
因為新金融工具準則對如何對其進行應用作出了十分詳細的描述,但這并不表示能夠有效地規避金融工具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各種不確定風險,這要求財務人員對準則作出準確、科學、全面的解讀,更好地為該準則的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金融工具準則之下,企業存在操縱利潤的可能,因此企業想要將風險降低到最低,就需要構建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并且保證該制度得到有力的執行。在構建財務管理制度時,一方面需要保證該制度有著極強的覆蓋能力,包括對相關事務、相關人員進行約束;另一方面也需要配置完善的執行機制,使財務管理制度得到更好的執行,最終提高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
(二)加強企業自身價值評估能力建設
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之下,公允價值評估的科學與否,會影響金融資產核算的精細化情況,所以這時應當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下,不斷提高自身的金融資產核算水平,以此提高企業自身所具備的價值評估能力。這要求企業高度重視全力發展與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并且培養出一支具備較高綜合能力的公允價值評估隊伍,不斷提高行業所具備的評估能力,最終保證在新金融工具準則之下,企業具備極高的核算準確性。
五、結語
隨著國際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更多的機遇與挑戰。我國在2017年修訂了會計準則,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出臺,對于維護各金融主體的合法權益有著積極且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新金融工具準則的實施,也有利于保證我國企業提高自身的監督能力,增強監督意識,為市場的穩定發展提供更大的動力。在綜合化與信息一體化金融大背景之下,我國的新會計準則仍存在較多不足之處,金融工具減值法在操作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難度,這些內容都需要在日后實踐中進行完善。
(作者單位為內蒙古銀行)
參考文獻
[1] 崔艷杰.金融工具準則變化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探討[J].商訊,2020(22):65+67.
[2] 任梓銘.農業企業財務管理監督弱化及其應對措施[J].山西農經,2020(04):128+130.
[3] 李萍萍.基于新金融工具準則的金融企業財務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19(07):204-205.
[4] 牛敬原.新會計準則對煤炭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探究實踐[J].現代國企研究,2019(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