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捷靜 李軍
摘要:在土建施工管理過程中,樁基保證了建筑物整體結構的安全穩定性,是提高整體施工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應不斷優化樁基施工工藝,明確其施工要點,優化施工方案,進行施工現場的調查和搜索,選擇科學合理的施工工藝,有必要確保樁基技術的有效應用,為建設整個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建筑工程;土建施工;樁基礎技術;應用分析
導言
我國建筑行業的發展對于大體量建筑,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的需求日益增大,土建工程中樁基礎施工技術未來的規模要求更大,樁基礎功能要求更多更復雜,相對應來說樁基礎施工技術水平也將為滿足這些發展要求而與時俱進,個人認為在技術層面上應重點發展設備與工藝的社會效益,進一步迎合國家提倡的節能減排趨勢與環保要求,此外應大力為樁基礎施工創造安全作業環境,推動土建工程技術的全面進步。
1 樁基礎技術及其發展
1.1 樁基礎技術的主要內容
樁基礎是一種最常見的建筑基礎施工技術,通常由基樁和樁頂承臺兩部分構成,起到將建筑物荷載均勻地分配到地基持力層的作用,一般以基樁埋深劃分為低承臺樁基礎與高承臺樁基礎兩種。①低承臺樁基礎。基樁全部埋入土中,承臺底面直接與土體接觸的樁基礎技術。②高承臺樁基礎。樁身上部在土體以上,將承臺底部設置在底面以上的樁基礎技術。樁基礎施工技術有利于提高上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能夠提升地基的承載力,支撐上部建筑物從而有效降低基礎沉降,一般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比較常見的是低承臺樁基礎施工技術。
1.2 樁基礎技術的發展趨勢
當前我國尤其是城市地根緊縮,而出于對節地的要求,也促使了大量的高層及超高層建筑不斷普及,樁基礎施工技術也隨著建筑結構型態的發展變化而不斷自我發展,具體有兩個特點。①尺寸指標進一步加大。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對地基承載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大的荷載和建筑物自重使得基樁在樁長,直徑兩個指標都有顯著提高,近年來出現了樁身直徑2m以上,樁長近百米的深基樁。②工藝更加環保。早年樁基礎施工技術多以錘沖式沉樁工藝居多,動力多用柴油,具有環保效果低,安全系數低,噪音污染高,勞動強度高等“兩高兩低”的不利點,社會效益有待提升。近年來則多采用靜壓成樁工藝,在降噪節能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噪音降低近70%,節能近50%,并且廣泛應用于多層和高層建筑施工。
2 樁基礎技術在土建施工中的應用
以某土建工程項目為例,該工程為地上34層住宅樓,地下1層為停車間,占地2450m2,綜合分析該工程區域內的具體情況,最終選用了鉆孔灌注樁施工技術,大大提升了工程結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保證了工程建設的質量。其施工的技術要點如下。
2.1 施工前的準備工作
對土建工程項目施工而言,其包含的施工內容較多,且工程工序繁雜,因此,為保障后期施工的順利進行,就必須做好前期的施工準備,為樁基礎施工技術的應用創造良好的前提條件。施工準備主要包含了以下方面:(1)勘察與了解工程現場實際情況與周邊環境,根據勘察結果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對各種不利影響采取必要的控制與處理措施。(2)結合工程的各方面情況,確定樁基礎施工方案,保證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確保樁基礎施工的高效進行。
2.2 單樁的施工技術流程
從單樁的施工技術流程來看,其主要包含了泥漿坑開挖、樁位測量、護筒埋設、樁位復測、鉆機就位、鉆進成孔、制作鋼筋籠、鋼筋籠放置、混凝土攪拌、混凝土灌注、成樁等過程,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要嚴格遵守此施工流程,做好各個環節的施工處理,以保證工程施工的整體質量。
2.3 樁位復核技術
土建施工樁基礎技術的應用中,常常存在著樁位的偏差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樁位復核技術的應用具有必要性,該技術可以實現對樁位偏差問題的分析,從而制定更為完善的糾偏方案。在樁位復核技術的應用中,相關的工程人員要重視對已經完成的樁基礎的復核,保證其建設要求能夠滿足工程建設的基本標準,避免施工不規范影響后期的施工進度。另外,對于一些土質較差的樁基礎要重點復核,避免由于土質因素所引起的樁位偏差等問題,進而實現對樁基礎質量的控制。在樁位復核中,一般需要使用專業的設備,如經緯儀等,保證測量的精確性,使得樁基礎施工滿足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
2.4 鉆孔成孔
在施工過程中,根據施工現場的實際情況,壓縮機的基礎與粗苯乙烯塔基礎、加熱爐反應器的位置較近,因此,在這2個區域之間設置大小為4m×3m×3m的泥漿坑,在該泥漿坑內部,制備泥漿時必須使用外加劑與粉質黏土,在配備過程中要保證泥漿的流動性與黏性符合工程施工的要求。在樁基施工開始之前,需要對樁位點進行測量與放線工作,當復測滿足工程施工的要求以后,將樁位點進行土體的清除處理,隨后挖設相應的護筒坑,在坑內要重新進行樁位的設置,埋設樁徑在200mm以上的鋼護筒。在鋼護筒的埋設過程中,必須保證護筒的中心與樁位對準,并將護筒底部與外壁用黏土填牢,鉆機準備就位。保證鉆機的回轉中心與樁位點對準,應用水平尺調整鉆頭,保證其下鉆時的垂直性。鉆孔過程中通過回轉鉆孔,并利用泥漿護壁,在鉆進的過程中,要使泥漿泵借助于空心鉆桿將泥漿注入孔底,從而保證泥漿可以從樁孔的上端流入泥漿坑內部,保證泥漿的密度滿足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但鉆機鉆進到巖層,達到工程設計要求的深度以后,必須進行樁孔的清渣與調漿,避免孔底存在碎石、沉渣等雜物。
2.5 鋼筋籠的制作與放置
在鋼筋孔的制作上,必須采取直流電焊設備進行人工制作,以保證其制作的精度。在實際的制作中,主筋連接采用的是雙面同心搭設焊接的處理方式。而箍筋要采取螺旋漸進的方式,用鍍鋅鐵線與箍筋綁扎,在焊接過程中依據超長鋼筋籠的相關焊接方式加以處理。在鋼筋籠的吊裝上,一般采用的是吊車吊裝的方式,以保證在吊裝過程中鋼筋籠軸心與孔軸心可以對準。在鋼筋籠的放置過程中,需要人工加以調直,緩慢下沉。當鋼筋籠安放結束以后,方可進行混凝土的澆筑。
2.6 混凝土的攪拌、灌注與成樁
混凝土攪拌采用的是現場攪拌的方式,混凝土的配比設計要科學,保證混凝土施工的質量。混凝土灌注采取的是水下連續性灌注法,在灌注過程中灌注導管需要深入到孔底大約50cm的位置,混凝土從導管全部灌注到孔底,直到混凝土面擠出泥漿。第一次下料時要保證混凝土的底端埋到混凝土的下端80cm以后逐步提高,之后要保證導管提高與混凝土澆筑的同步性,導管提高的過程中,盡量保持導管的底部可以與混凝土面保持超過2m的距離。混凝土的灌注過程中必須保持其連續性,如果存在特殊情況要立即停止灌注,但間隔時間需要在45min以內。混凝土灌注結束以后拔出導管,清除樁頂表面的浮漿等雜物。
3 結語
綜上所述,建筑業快速發展,建筑技術日新月異。樁基工程是建設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樁基工程具有重要意義。這樣,為不斷改進施工技術,施工人員還能充分掌握施工技術的使用條件和施工特點,在各實際工作中有效實施,不斷改善施工技術,確保土層不被破壞,進而充分發揮樁基施工工藝的施工效果,不斷促進民間建筑工程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彭景林.試析樁基礎技術在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的應用[J].西部資源,2019(01):66-67.
[2]王秋平.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探析[J].建材與裝飾,2019(04):28-29.
[3]馬永宣.淺談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8(49):31-32.
[4]王洪明.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樁基礎技術的應用分析[J].民營科技,2018(1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