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軍
摘要:建筑垃圾是指剔除垃圾的建渣,即碎石、砂土、混凝土碎塊和磚塊等是較為常見的建渣廢料,上述垃圾在機場地基施工中可代替天然碎石和砂土等材料,一方面可有效控制環境污染,另一方面也可減少資源消耗,增強地基穩定性,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本文就將分析建筑垃圾在機場地基處理中的應用,以供參考。
關鍵詞:建筑垃圾;機場地基處理;應用
當前,我國城市人口數量明顯增多,人們對建筑的質量也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建筑施工中,建筑垃圾數量也隨之增多,如無法及時、妥善處理,則會破壞城市環境。而在機場地基處理施工中合理應用建筑垃圾,則可降低工程的成本投入,減少建筑垃圾引發的環境污染問題,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1建筑垃圾概述
建筑垃圾主要指人們在拆遷、修繕和裝修等多種建筑行業生產活動中所產生的渣土、廢舊混凝土、廢舊磚石和其他建筑廢棄物。依據產生的源頭來分析,建筑垃圾主要分為工程渣土、拆遷垃圾、裝修垃圾和工程泥漿。如以構成成分來劃分,主要可分為渣土、混凝土塊、碎石塊、廢舊金屬、瀝青和塑料等。
2建筑垃圾作為機場地基材料的可行性分析
利用機械設備碾壓混合建筑垃圾后可形成與土壤顆粒較為相似且具有一定強度的材料。磁力的強度與物料間摩擦力和垃圾顆粒的原始粘結性具有密切關系。磚石混凝土建筑垃圾的吸水性較強,材料強度較低,與天然集料的道路基層相比,再生集料與其差距顯著。若要在機場道路基層中應用再生集料,則需結合再生集料的主要特征,嚴格控制基層混合料的配比[1]。
受時間和空間因素的影響,混合料也會出現物理和化學變化,進而形成鋁酸鹽及硅酸鹽,也可生成與膠結化合物較為相似的物質,進而構建強度較大的整體,其符合機場地基材料強度的規定要求。因此,為規避瀝青路承受飛機荷載引發的變形問題,需在水泥穩定后以建筑垃圾作為飛機場基層材料或直接將其作為飛機場基層。
3機場地基處理中建筑垃圾的應用
根據“淮安金湖通用機場民航專業工程巖土工程勘察報告”提供的數據信息,擬建場地,場地屬長江沖擊平原地貌單元,成陸時間較短,該地層下由第四紀松散沉積物覆蓋,勘察過程中,孔口高程平均處于3.23-3.89m之間,最大相對高差為0.66m,相對高差普遍在0.1-0.4m之間。
3.1工程地質概況
從勘察報告中可以看出,場地內的填土中,粘性土夾砂性土分布較為廣泛,土內有植物根莖生長。原居民區內的房屋基礎埋深較大,對地基土產生了較大影響。在施工過程中應全面清理。場地內土層分布的穩定性較差,局部分布2層軟弱土,軟弱土厚度為0.70-2.40m,土體內含有大量水分,且土層整體呈現軟塑狀態,土層內部含有有機質,土壤的壓縮性較強,強度較小,呈輕微液化狀態。
場內分布有多個河塘和溝渠。工程建設區域內分布的溝渠和河塘總面積超過7萬平方米。河塘與溝渠的空間和平面分布形式較為復雜,地基切分相對零散,因此,場地淺部地基土層土質差異較為明顯。若無法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河塘和溝渠,則受到工程荷載作用,極易發生不均勻沉降問題,并對工程上部道面結構的平穩運行和正常使用產生負面影響。從上可以看出,場區存在著溝塘處理和淺部土層形制較差,且土層不均勻等多種問題。
3.2建筑垃圾在機場地基處理中的應用
3.2.1建筑垃圾分類
首先,要合理篩選和分類建筑垃圾,定點存放滿足工程施工要求的建筑垃圾。為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大規模使用建筑垃圾前,需按照規范要求選取部分含泥量、不均勻系數、最大粒徑、毛體積密度等質量控制指標符合設計要求的材料在指定范圍內開展攤鋪試驗工作。另外,為增強地基穩定性,要對清理生活垃圾和雜物后的原建筑垃圾實行二次篩選,按照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做好工程碾壓施工,以改善物資的強度和性能,加強機場地基處理工程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溝塘清淤后,及時回填建筑垃圾,需采取科學有效的夯實或壓實處理措施,受外力作用加強貼合效果,在擠壓作用下,嚴格控制填料的間隙,以優化填料密實度,能夠充分滿足填料的性能要求,增大材料的受力強度,經碾壓處理后,固體體積率檢測指標符合設計要求,使建筑垃圾在施工過程中能夠保證地基的穩定性和不均勻沉降指標都能滿足設計及規范要求。在工程施工中選擇建筑垃圾,一方面緩解了我國石料資源匱乏的現狀,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工程建設中的資金投入,合理配置并利用了土地資源,有效規避了建筑垃圾造成的二次環境污染問題,響應了可持續發展的號召[2]。
3.2.2地基處理中嚴格控制地基深度
在地基處理過程中,務必嚴格控制地基深度,地基深度通常為3-5m,在工程施工中需高度重視受力水平較差的土層處理工作,適量挖出軟土,利用建筑垃圾實現分層加固。工程施工期間,填料處理不容忽視,要確保材料密度和強度充分滿足工程建設要求。部分混凝土和砂石等建筑垃圾經碾壓處理后,顆粒具有較強的吸水性,填充后,會在土壤濕潤的條件下快速與土層結合,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填料的各項性能要求。在應用建筑垃圾的過程中,受到地形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施工人員還要嚴格按照當地工程地質和自然環境,加以科學的控制和調整。如地基中設有沙井時,則應結合工程建設的基本需求,高度重視加壓處理,增大地基受力的強度。
該工程針對試驗段中的深層軟土采取排水固結處理方法,處理后,施工質量檢測以原位測試和室內土實為主。利用專用桁架打井機鉆孔,以砂斗在裝載機位置接砂。且結合導桿方向提升,提升到位后便可將砂倒入管套的砂倉當中,之后按照工程既定要求加強施工處理,以建筑垃圾代替填料,加大質量控制力度,嚴格依據設計的要求控制沙礫的直徑及配置,采用專業設備碎石。盡管上述工序需要較大的資金投入,但其能夠有效提高施工質量,建筑垃圾的成本明顯低于砂土和礦渣等材料。
3.2.3灰土樁施工中建筑垃圾的應用
工程施工中可在灰土樁中應用建筑垃圾。灰土樁是一種利用重錘沖孔,可在固結、緊密和置換等多種作用下實現地基加固,改善地基承載力的處理方式。工程人員需分層處理填料,在外力作用下加固填料,保證經碎石處理的建筑垃圾與周邊土層均勻融合,嚴格把控土層間的間隙。夯實處理后,土層密度明顯提高,同時土層的強度也有所保障。土體在泥狀下也可在外力壓縮處理的過程中,增強土體的緊密性,進而增大土體的承載力。這樣在受到外部強壓作用的影響時,土體也不會出現變形問題。機場地基處理工程建設中,利用置換和加密技術,建筑垃圾灰土樁能夠有效彌補由于土層硬度不足而發生的變形問題,全面優化建筑施工流程,提高施工效率,一方面改進工程的施工質量,另一方面保障工程的經濟效益。
3.2.4機場混凝土再生中建筑垃圾的應用
建筑垃圾應用于機場地基處理工程建設是一種廢物循環利用的環保手段。現階段,建筑垃圾在混凝土再生施工中較為常見。利用專業的機械設備,可實現鋼筋混凝土碎石處理,之后按照不同類型對其展開篩選分類,及時清理生活垃圾,剩余的混凝土砂石則可直接作為地基集料。施工人員可加入水泥砂漿均勻攪拌,在顆粒間摩擦作用的影響下,增強基地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專業試驗表明,混凝土經再生處理后,坍落的幾率明顯降低,且其穩定性較強,不易發生變形問題。在建筑垃圾處理中,我國的科學技術依然需要不斷完善,為切實保障機場地基處理工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應嚴格控制原材料配比,使其強度符合機場平穩運行的基本需求。為充分發揮建筑垃圾的性能,還需根據設計需要,適度加入其他材料,使其發生化學反應,優化材料性能。比如,應用減水劑能夠有效規避安全事故,再生混凝土材料間存在較大空隙,材料本身具有較強的滲透性,材料易腐蝕。而再生混凝土與煤灰碎石樁的有機結合,則能夠增大機場地基處理的強度,機場地基在受到高壓作用的影響下,依然不易發生變形,同時還能夠有效減少天然材料的用量,提升資源利用率。
4結語
目前,建筑垃圾在機場地基處理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且在應用中取得了較大的成效,其不僅可有效減輕環境污染和資源消耗,而且也可增大工程的經濟效益,但是受到技術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相關技術人員仍需繼續深入研究開發新技術,以期改善現狀,加強機場地基結構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郭華偉,楊旭萌.建筑垃圾在工程領域的應用現狀及產業化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8(38):158-159
[2]鞠興華,楊曉華.建筑垃圾擠密樁處理濕陷性黃土地基沉降特性研究[J].公路.2018(05):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