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猛 蒙軍
廣西民族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 崇左 530022
高職教育在我國已經有了20多年的發展歷程,經過多年的發展,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教育內容的特殊性,為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也作出了突出的貢獻,尤其是近年來,教育部門加強了對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使得高職教育有了更大的發展。
由于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我們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和其他高校需要有所不同,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多是遵循以往的教學方法,和其他普通高校并無差別,在體育教學模式上所做的突破和創新不多。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在體育課程的設置和學生將來的就業中找到平衡點,以學生將來的職業導向為基準,所學的體育知識、所做得體育鍛煉,都應該是為將來更好的適應工作服務的。
廣西作為一個有豐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地區,在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活動中,更應該結合當地歷史和文化,才能更好的結合實際,將學校與社會緊密聯系起來,為社會輸入高水平的職業人才。
在如今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對高職學生的要求也隨之提高,許多學生在畢業就崗后,就需要迅速適應崗位,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適應能力要求。因此,學生在校期間,不僅僅需要掌握扎實的知識技能,更要有強健的身體和健康的職業心理去應對崗位上的工作內容。所以,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內容設置就需要有更實際的應用意義。
通過有針對性的體育鍛煉,可以達到不同職業對身體素質的不同需求,可以使身體各個部位的機能適應不同專業化的工作需求。不同的工種對工作人員的肌體要求是不同的,比如多數服務行業需要長時間的站立和對運輸、建筑等行業,對肌體的要求是不同的,尤其是一些崗位上需要較高的靈敏性,需要較為精細的操作,在上崗初期,畢業生很難達到崗位需求的水準。所以,根據職業的特點來發展相應的肌體機能,可以更好地應對專業化的生產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現代的工作活動中,職業病一直是工作者的大難題。各個工種的工作內容不同,職業病也不相同,從身體的活動角度看,力量型的工作內容往往對腰肌部分損傷很大,一些精巧的工作對身體的局部肌肉也損傷很大。這些生理和形態上的現代職業病是可以通過體育訓練有效防治的。
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和強健的身體,對掌握職業技術是有一定幫助的,隨著現代化生產的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在高職院校的專業技能培訓中,對技巧性的培訓也多了很多,對協調性有了更高的要求,例如一些手眼配合,就更需要學生感官的靈敏度和動作力度的控制能力。這些身體素質的提高,都對學生在職業崗位的要求上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
高職院校對學生技能技術的教學培養,本身就是對學生就職后的生產效率的提高為目的,進行的教學培養活動。在學生畢業上崗后,能有較高的生理和心理水平應對工作,就能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
廣西高職院校現在的體育課程設置是根據《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設置的,與各地區普通高校是基本上相同的,但是,這樣的課程設置完全忽視了廣西高職院校教育的地域特殊性。不僅脫離了社會實際,忽視了職業教育的特點,沒有充分的考慮到現在的體育課程內容和學生將來的職業的適配性,僅僅為完成教學任務開展的教學活動。對課程的設置上,也缺乏針對性,廣西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應該考慮到學生的專業需求,和廣西具有文化與歷史特色的傳統體育項目的融合,進行特定的身體練習,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將來就業的競爭性。再次,體育課程的設置上缺少了職業性特色與地域特色,沒有將地方特色和體育課程內容結合起來,高職院校教育的特殊性是不能脫離實際的,所以不管是在高職院校的任何教育中,都不能脫離職業需求這個中心點,學生不僅僅要增強學識,更需要突出專業特色,滿足學生將來的職業需求。
高職院校普遍選用的教學內容在貼合學生實際上不僅有所欠缺,對學生將來職業的職業病防范更少涉及。只顧完成教學任務,從而忽視了“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思想,對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是很大的教育損失。
首先,教學內容的模式化,教學內容多數僅僅停留在在運動技術技巧上、運動知識上,忽視的身體素質、專業需要的肌體能力,職業病的防范,教學內容缺乏科學性和人文關懷。體育教學內容也脫離了學生專業所需的訓練,沒有考慮學生職業需要的發展,不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和提高,高職院校教育的特殊性,更應該充分挖掘學生未來職業上的體育需求。
高職院校學生畢業后從事的不同職業,對學生的身體素質作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在當今的就業環境下,學生不僅需要過硬的專業技能知識,更需要對職業的長遠生命力作出打算,如果身體素質不達標,就會導致職業生命過短,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提高,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需要從學生長遠的職業發展來展開。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設置,一邊要與普通高校的體育課程內容一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加強學生的運動技術,培養良好的體育習慣,又要考慮到高職院校的教學特殊性,設置符合職業特色的體育課程,為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體育意識,增強學生在未來崗位上所需要的體育能力,為學生長遠的職業生命做出考慮。根據廣西本身的地域特色,學校與社會緊密結合,將職業技能、體育教學和當地傳統體育文化融入課程設置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和發現。
結合廣西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情況,對職業身體素質的要求,大致可以分為四個大類,一類的久坐不動的,這類職業的操作是比較固定和單一的,需要員工長期的坐立,然后重復比較單一的職業動作,這類職業的職業病就是比較常見的腰部勞損和腿部肌肉的勞損,對手部靈活性要求較高的工作,對手指肌肉的傷害也較大。第二類是站立型的職業,這類職業的工作內容往往就是長時間的站立,然后重復比較單一的職業動作,也比較容易導致腿部和腰部的肌肉勞損。還有一類是;勞動強度較大的操作類工作,在工作過程中,有較大的體力勞動,動作也較為復雜,對全身的大關節肌肉都容易損傷。第四類是比較特殊的崗位,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需要比較穩定的身心健康狀況。
以專業為例,地質、勘探類的專業,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體力耐力,對自然環境能快速適應的心理素質,在這類專業的學生,應該在體育課程設置上,加強他們耐力性的訓練,也需要對身體的靈敏性和柔韌性進行練習。體育課程的內容需要對此類工作的職業特性進行設置,設置比如超長跑步、攀爬活動、游泳、攀越障礙、野營等體育內容。交通運輸專業的學生,就要設置能夠提升學生視力、判斷力、反應能力等的課程內容,可根據這類專業,多設置如乒乓球、羽毛球等能鍛煉視力、判斷力和反應能力的運動課程,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礎。
在一些對體能要求不復雜,但是都是久坐不動的職業,比如會計、出納、程序員等職業,在工作過程中,體位很少改變,卻需要長時間伏案工作,日積月累,這樣的靜態工作卻會極大的引起腰肌勞損等職業病。所以,在這類專業中,課程應根據這樣的職業病防范為基準,不僅需要鍛煉身體,提升身體素質,更需要培養這類專業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加強在工作后的鍛煉,防止職業病。
由于高職院校教育的特殊性,在高職院校的教育活動中,教師更應該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教學過程的指揮著,更是教學內容的引導者,將教學內容學以致用的開展下去,以學生職業需求為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和習慣,對于學生未來的職業病上的防范與講解應更詳細,最大程度的激發學生的主觀意識,對未來的職業病有考慮和防治。
廣西地區有著豐富的民間體育活動,有趣好玩的體育活動更容易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例如,“拋繡球”運動,參與者拉開架勢,將手中的繡球甩出,向著鐵桿上的圓環飛去,如果從圓環中穿過.則為勝,這就是壯族的“拋繡球”,這樣的傳統體育活動趣味性、競爭性都比較強,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觀念,加強在工作后的鍛煉,防止職業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