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彥睿 江蘇省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從我國目前高職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來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學生數學學習興趣低下、數學教學體系不健全、數學知識難度較大,學生理解效果不理想以及缺少科學有效的課后學習等方面。因此,本文針對問題,探討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實際應用。
數學作為一門集復雜性、邏輯性于抽象性于一身的學科,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會感到困難。同時,數學也是一門基礎性較強的學科,前后知識往往具有加強的關聯。對此,在教師教學中,也要做好知識體系的構建,幫助學生掌握知識脈絡,更進一步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從過往的教學觀察也可以發現,學生群體之所有對數學學習產生畏難情況,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學生基礎知識的不牢固。在不斷的新知識涌入中,因之前知識的不牢固,也加劇了學生新知識的理解難度。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做好教學體系的構建,為學生的數學學習進一步夯實基礎。
例如,在教學高職數學幾何問題時,可以簡單分為二維圖形的幾何問題與三維圖形的幾何問題。同時,二者之間又具有很強的關聯性,學生在二維幾何中積累的知識、方法、思維都將成為三維幾何學習的基礎。以圓柱體的體積為,便可以簡單看作矩形圖形在經過彎曲重合后,所圍成的圓形空間。而圓柱體的體積,也可以理解為在所圍成的圓形空間內,存在多好個平行的圓形,并對圓形的面積進行求和。那么,如果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二維幾何知識掌握不到位,也必然會影響圓柱體的理解。同時,圓柱體的體積公式也是由圓形面積公式組成的。學生舊公式記憶的偏差,也會影響新公式的記憶。因此,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更要加速數學體系的投建。可通過PPT來建立數學知識樹狀圖,實現前后知識的有效關聯,并在學生的腦中建立知識脈絡,更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理解效率。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也在日漸成熟,并不斷走入高職數學教學課堂。相對于傳統教學中教師言傳身教的教學方式而言,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同時利用視頻、聲音與文字展開課程。在教學的形式上更豐富,在內容上也更有趣。同時承接前文中談到的數學知識特性,為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教師也要對知識實施有效的簡化政策。過程教學中照本宣讀與死記硬背公式的方法難免過于枯燥、乏味。并且學生理解起來也太過硬性,只是對數字與字母的記憶,無法了解公式背后的本質。那么,在這些因素的導向下,都導致了學生的學習問題。因此,教師要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進一步簡化高職數學知識,實施有效教學。
例如,同樣在教學高職數學幾何問題時。前文中曾談到幾何問題可以簡單分為二維幾何與三維幾何,同時二者之間又存在一定程度的轉化。對此,教師便可以通過多媒體實際模擬一次二維圖形向三維圖形轉化的過程。通過折疊、彎曲等方式,來創建學生的數學思維。此外,在通過多媒體進行模擬后,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準備道具,進行實際的模擬。然后再根據模擬的過程,來講解公式原理。在高職數學教學中,學生需要記憶公式,但又不要死記公式,而是在理解前提下的自然記憶,能融會貫通到今后的學習中。此外,通過多媒體進行幾何轉化模擬,也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更立體的思維。在今后做題時也能夠掌握更多的方法、更多的思路,是學生數學素養養成的具體體現。
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于教學的方式也在不斷豐富。對此,高職數學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也要做好多元化策略導入。借助微課、網課等新形式開展教學。從微課的優勢來看,能夠有效打破教學的時間限制與空間限制,實現學習利用的最大化。同時,一般認為有效的教學該是課前、課上與課后的關聯,是體系化的教學、是系統化的教學。而微課教學的另一層意義也在于對學生的課前、課上與課后學習進行整合,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效率。
例如,在進行高職數學新知識的教學時,筆者會首先通過微課來制作教學視頻課件,幫助學生通過課件進行預習,更好地發現知識的重點與難點。那么,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教師可以發現待到上課時,不再是過往教學中的覆蓋導入了。而是由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極大程度地節省了教學的時間。并且節省下來的時間,教師也可以進行更為深入的教學,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提高。其實,預習一直以來都是教學中所強調的問題。在過往教學中,也多次進行過預習。只是從實際效果來看,并不理想。那么筆者認為傳統的預習學習與微課干預下的預習學習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學習的系統性與科學性上。傳統的預習學習多為學生自發進行的,自主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學習。對此,在面對新知識時,學生本身是很難找到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的。預習也是大范圍的瀏覽,缺少針對性。而微課干預下的預習,是通過教師制作視頻課件來展開的。在學生進行預習時,是伴隨著教師指導的。因此,也更加明確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更容易形成本節課知識的脈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時間利用效率,也對教學的發展起到了顯著的促進。
從過往的教學經驗來看,數學學科往往是學生產生學習分化的學科。這一方面是因為前文中談到的數學難度問題,另一方面也是學生的興趣問題。人的興趣始終是人做成一件事的根本動力,只有確保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數學水平。然后在過往的教學中,課堂模式仍比較死板。由教師導入新知識,在由教師講解,然后學生跟隨教師講解進行學習、答題。長此以往,學生難免會感覺枯燥,失去對數學的興趣。同時,隨著數學難度的加深,學生的學習開始出現分化,也加劇由于不理解、學不懂帶來的學習抗拒。因此,為有效改善這一狀況,教師要通過信息技術手段來強化數學情境構建。通過情境構建來營造數學學習氛圍,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新知識導入時,教師首先可以針對這一數學公式、數學原理,向學生講述數學家的故事。是哪一位數學家發現了這個原理,又經歷了什么。通過數學家故事來進行課堂導入,一方面能夠豐富課堂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數學家樹立榜樣,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此外,在教學幾何問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生活來構建情景。比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井蓋是圓形,而不是其他形狀嗎?”通過,這樣一個提問,教師一方面可以導出圖形的安全性問題,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欲望,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近些來的教學展開夯實基礎。
綜上所述,在高職數學教學信息技術的應用中,教師可以采用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教學體系,夯實學生基礎、通過信息技術導入具體內容,簡化學生理解、通過信息技術開展微課教學,實現體系化教學以及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教學情境,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等一系列方法來達到目的。意在從多個角度出發,針對我國目前高職數學教學信息技術應用的實際情況。分析問題成因,找尋解決方法。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方案策略。從而不斷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的更好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