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祺 劉瑩 沈陽建筑大學
隨著我國體育康復與健康事業的發展,體育活動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適應社會發展要求,教會學生合理運用醫學、體育學等專業分析解決各種問題;學習與老年慢性復原、運動性損傷復員、運動防護等有關方面的社會服務性工作。體育康復與健康專業主要是將醫學康復知識與體育教育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生的體育康復水平,為學生的前景發展做好基礎性工作。
“體醫融合”的概念目前并沒有形成廣泛的共識。就字面上理解,“體醫融合”就是將體育與醫學的融合,這二者的融合不僅是在理論研究層面,還可在產業結合的發展層面以及體育科學與醫學科學的高科技發展層面進行融合。而不同的學者在各自的研究中存在著不同的說法,在較為主流和全面的觀點中。“體醫融合”是指將體育運動與醫療技術相結合,進而促進健康的一種方式,特點是在于既適應體育學科也滿足于醫療知識,在防治慢性病、慢性病康復以及人類身體健康促進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張鯤等認為,“體醫融合”是體育事業與醫療系統升級的重要方式,在提高健康方面體育事業發揮著必要的作用,還能推進醫療體制改革。另外,還有學者認為“體醫融合”是體育和醫學的相互結合,體育學可以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及措施,運動醫學可以讓全民通過科學健身促進健康、預防慢性病的發生、提升亞健康人群的身體素質。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運動成了大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隨之而來的是運動損傷的發生和治療后的康復理療問題。運動康復作為“體醫融合”理念中重要的一部分,加強群眾對運動康復的認識度,可以教導人民群眾在運動前正確地做好準備活動防止運動損傷,在意外受傷后如何進行良好的康復訓練,營養搭配,以達到最佳的康復效果。將過去針對專業運動員的體育和醫學理念在群眾中宣傳,不僅可以提高人民群眾的身體素質,提高國民獲得感,同時也是發揮全民科學健身在健康促進和運動康復等方面的積極作用。
有氧運動的含義是指,在足夠的氧氣條件下進行的體育訓練,具有訓練過程中運用氧氣可以通過化學反應充分酵解體內糖分并消耗體內脂肪的特點,對于血糖的控制和血脂的控制十分有用。有研究表明,有氧運動可以加強身體的功能水平,尤其對于心肺功能十分有益,不僅能增強心肺功能,還有調節神經系統的能力和內分泌系統的代謝能力,從而達到調節心理和元氣的目的。
增強身體的功能狀態,可以加強身體復原并且可以降低疾病的反復。腦部疾病恢復期間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心肺和步行能力,還可以調節患者的壓抑狀態,進而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品質。有研究顯示,心臟手術后,前期進行有氧運動對加強病者心肺功能和有氧能力有明顯的效果,這對于心臟的康復是十分有益的。另有研究顯示,有氧運動還能效降低內臟的脂肪含量,從而降低疾病發病的危險。
有氧運動還可以提升人體的功能狀態,提升運動功能,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的風險。據最新的一項科學研究顯示,進行為期6個月的有氧訓練,可使肥胖的老年人體脂率下降9%,步速提高9%。同時,有氧運動可明顯加強老年人的行動能力和身體的平衡性,以其增加年齡大者生存質量的目的。
有氧運動產生的快感可以改善人的心理情緒,促進心理健康,同時還可以與大腦海馬體中特定的受體四氫大麻酚(THC)相結合,從而對記憶和情緒起到積極的作用,對心理健康、認知以及記憶力產生有益影響。研究表明,每周進行45分鐘的舞蹈訓練,連續進行70天,可加強老年人的感覺功能,進而改善老年人短期記憶力和執行功能,且這一提升可維持至少5個月。
高強度間歇運動(high 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HIIT)是以大于無氧閾的負荷強度進行多次持續時間為幾秒到幾分鐘的高強度短期爆發訓練,并在每組訓練之間不足以完全恢復的靜息或低強度間歇的訓練方法。HIIT是改善心血管和肌肉健康、增加瘦體質量及骨礦物質含量的有效手段,能夠改善心肺的代謝和肌肉以及骨骼的健康。
隨年齡增長,肌肉的質量和能力同樣也一定會逐漸下降。從中年之后,人體肌肉的質量大約以每年2%~3%的速度下降,而肌肉功能的下降速度比肌肉質量更為明顯。肌肉力量訓練是一種運用各種恢復訓練方法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肌肉耐力的訓練,從而改善肢體運動功能的一種手段。肌肉力量訓練可以有效的促進肌肉體能的恢復,預防人體的骨關節疾病和術后患者的肌肉萎縮,同時與HIIT訓練效果相似,可以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對維護人類行為能力和健康極其重要。故在醫學上,可以將訓練肌肉力量作為預防疾病的干預目標。在提高血糖控制方面,進行肌力練習,這種方法可能比一般的運動更有效,同時達到控制糖尿病的目標。
握力是各種慢性病和死亡率的可預測性因子。握力下降可引起肥胖、體力活動不足,堅持適應的肌肉力量訓練有助于握力的改善,進而降低慢性病和死亡風險。研究結果顯示,適當的抗阻訓練可以增加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和質量,維持老年人的骨密度,骨密度提升則可以改善老年人的行動力,進而提高生活質量。握力訓練還可以改善心理健康和身體疼痛。
中華民族傳承幾千年的中醫,在醫學上也是一種重要的治療手法。傳統運動如八段錦、太極、五禽戲等等功法外練形體、內養精神,注重意守、調息和動作形體的協調統一。這些傳統運動可以改善身體的平衡能力,提高人體骨密度。研究顯示:與保持穩定性訓練相比,進行長期的太極運動更有利于提升大腦保持穩定性功能障礙患者的穩定能力、運動功能和抑郁情況等。傳統運動還可以減緩人體衰老導致的記憶力減退,長期進行傳統運動不僅有利于改善記憶力功能,還可以預防人的認知退化的同時能調節心情,有研究表明,傳統運動對于不同人群的不同程度的煩躁、焦慮、一般的壓力性和自身的運動能力都可產生有益影響;并且還有利于改善身體質量、睡眠質量、穩定能力、身體的柔韌性、收縮壓、舒張壓以及穩定心率,是一項特別適合中老年人的運動。
“體醫結合”的體育教育實踐中,開展理論知識教學時,體育老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通過運動干預方法成功控制病情的成功方案,讓學生深入了解“體醫結合”的體育教學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促使學生們對“體醫結合”的體育教學有正確的了解,將體育知識和醫學知識相融合,使其能夠豐富化和多元化,讓學生在體育健身鍛煉中實現健康目標。
在“體醫結合”的體育教學中學校應持續創新和完善體育教學形式,使學生個性化發展得到滿足。與此同時,基于“體醫結合”的體育教學模式視角,學校還應將體育教學和醫學專業教學有機結合,將醫學專業知識慢慢浸入到體育教育活動中,在醫學教育中,也應充分運用基礎保養知識、體育康復等對教學形式不斷地進行創新和改革。
體育教育的評價是通過體育中的具體教育為對象,對體育教育活動的質量和教學成績進行有效的評價判斷過程,在教學活動中,如果只測驗學生的運動能力、評定技能掌握程度,就會導致評價缺乏完整性。在評估內容這一方面,應將學生所了解的體育運動技術、理論知識、“體醫結合”中實際情況等多方面的內容涵蓋當中,以保證體育教學評價結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進而引導體育教育方向,提高教學的價值。
“體醫融合”是體育學和醫學學科的相互結合,體育學提供有用的健身鍛煉的方法,醫學學科在其中加強主要方向和途徑。市民通過有效的健身提高身體健康、預防慢性病、加強亞健康人群的身體能力等方面發揮著有效的作用。加強我國的身體質量體系,研究體育鍛煉與人體能力之間的相關關系,做到真正的科學運動。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當前體育康復和健康專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為了培養體育康復專業人才,在臨床實踐能力培養過程中,高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必須確立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做好體育康復與健康工作課程設置,進一步優化運動康復與健康專業的教學內容,完善師資培訓方式,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為學生未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