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市技師學院 山東臨沂 276005)
職業院校是技術型人才的主要輸出源地,故而職業院校在市場經濟開發及建設中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為了滿足社會進步需要,職業院校不僅要注重對學生的理論知識與技術能力的培訓,更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增強學生對工作崗位要求的適應力,為此,就需要加強對職業院校體育教學模式的探索,通過增強體育教學和專業課程的結合性,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化培育。
體育教學是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途徑,為了能給予學生充足的鍛煉機會,近年來,職業院校在體育教學的開展模式及方法上還沿襲普教和大學體育的教學模式和評價體系,即學校傳統開展的籃球、排球、足球等球類項目,身體素質訓練為主的田徑項目,適合大眾鍛煉的簡單體操(廣播體操為主)項目,體育健康和體育知識的理論教學內容,以及圍繞學校體育比賽進行的專項體育活動,評價體系一直沿用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體育健康標準。在此基礎上各級各類學校不斷探索,采取了設置選修課、在校內開設體育俱樂部等多種方法,期望通過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體育項目和俱樂部活動,以此增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和身體健康程度。這些方法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不錯的教育效果,但因為欠缺和專業課程的有機融合,和學生所學專業難以有效契合,因此無法在體育鍛煉過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1]。
此外,在體育課程的資源配置和教學評價上,職業院校并沒有結合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才培育方向做充分考慮,在運動場地、設施器材等課程資源的設置和分配方面,職業院校更多只是出于保證體育教學或者體育活動順利開展的需要而進行規劃,并沒有結合職業院校的專業課程及專業培訓內容進行針對性的調整。
綜上,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基本延續了一般高校的教育模式,即追求統一化、標準化的教學模式,并沒有結合職業院校學生的所學專業,有目的、有針對性安排教學內容,這對于專業學生而言,無法起到增強其個人能力,培養其崗位適應性的目的,嚴重制約了專業學生的個人能力成長。作為職業院校一名一線體育教師,筆者認識到體育教學與專業融合的迫切性,在這方面進行了多年的有效探索,通過走訪調研畢業生,特別是數控類、機電類、烹飪類、美容美發類等專業的畢業生,他們不僅能應對他們的專業體能要求,而且做得比其他院校同類專業畢業生更勝任他們的專業要求。在此把筆者的經驗分享給同行,共同豐富拓展融合的新路徑。
職業院校在開展體育課程時要注意自身和普通高校的區別,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不僅要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更要加強學生的專業能力,所以體育教學務必凸顯針對性和實用性,在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征展開,例如機電類專業學生多開展上肢力量練習和靈敏性練習,美容美發類學生多開展手指手腕力量和柔韌性練習,同時還應該給出相應的評測模式,以方便教師在執行教學任務時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判斷體育教學內容是否和學生的個人專業相貼合。基于這些要求,職業院校在促進體育教學和專業課程融合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教學目標和教育內容的擴充,同時完善教育評價模式。
體育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增強個體的身體健康程度和肢體協調性,讓個體的身體狀況能更好地配合其技能的施展,職業院校的學生多為技術型人才,在工作過程中需要進行大量的體力勞動,對身體的各項素質以及學生自己的專業能力有極高的要求,普通的體育教學缺乏實用性,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不能起到太大的幫助。所以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要注意對專業課程的實踐性挖掘,為此,在體育教學與專業課程的融合過程中要注意兩個基礎原則,其一是健康性原則,即以擁有良好的體質和體育素養為體育教學的基礎目的;其二是與專業相適應原則,在培育身體素質的基礎上要讓教學內容和學生未來的職業崗位所需要的職業能力相貼合[2]。比如技工型人才注重體力和耐力,因此體育課程要注意對學生的力量和耐力訓練,財會技術人員和室內設計技術人員長期久坐,頸部和脊椎容易出現職業病,故體育訓練要注重讓學生掌握頸部和脊椎保健內容,向學生推薦或自編頸部保健操,收到良好效果。
職業院校的體育教育應當和學生未來所投入的工作領域相貼合,即體育教育內容可以起到培訓學生專長,促進學生能力的效果,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不應當作為統一的、規整的課程教學,而是要以學生的專業方向為教學設計基礎,有針對性地讓體育和學生的專業有貼合性,如數控類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需要進行大量重復性的操作行為,極容易發生肌肉僵化的職業病,那么體育教學就需要針對這方面為學生做專門的肌肉強化訓練,幫助學生增強肌肉抗僵化能力,減少因為高強度重復行為出現的肌肉損傷。那么,針對數控類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組織其進行蹲起和臥姿鍛煉,以此加強他們的肌梭,使學生肌梭中的感覺神經纖維可以更好地進行感覺信息獲取與傳遞,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對肌肉的伸展與收縮、關節韌帶的運動就能有效感覺,并注意如何控制重復動作的節奏,避免在工作過程中出現肌肉損傷。而如勘察專業的學生,在未來的工作過程中需要長期進行野外活動,體能消耗較大,對心肺的要求較高,教師便可以組織該專業的學生進行長跑、攀登等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每次體育課程中進行固定的有氧運動訓練,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幫助學生學會控制自己的呼吸節奏,使其在運動過程中讓自身吸入氧氣與需求相匹配,形成生理平衡狀態,以使學生未來進行野外勘探時,可以依靠充沛的體力應對繁雜的工作流程。
在規劃體育教學內容時,必須納入體育保健知識的教學內容,教會學生如何避免不必要的運動損傷,并教會學生學會體育鍛煉如何熱身、如何把握運動強度和運動量、如何做好放松活動。學生掌握這些體育保健知識和鍛煉身體的程序方法,就會積極主動鍛煉身體,就會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總之,隨著社會的進步,新舊動能轉換的新要求,職業院校的專業學科將更加復雜,分支將更細化,更強調實用性和實踐性,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內容改革已刻不容緩。根據學生所學專業,有針對性、有契合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的選擇調整將成為必然,體育教學內容多元化、自由化、專業化是各類職業院校必須改革和面對的問題,能對學生的專業領域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是體育教學改革的標準之一。
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應當更注重實用性和實踐性,訓練目的不能僅僅只停留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目標上,而要讓學生所接受的體育訓練能幫助其更好地面對未來的工作任務。在制訂課程目標時,要充分考慮讓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和專業課程有效融合,遵循按專業制定教學計劃的原則,明確該課程的專業需求,并以此為中心,圍繞中心去設計有實用性的體育教學內容,讓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可以起到良好的技能鍛煉輔助作用,并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幫助學生的身體基礎能力和所學專業有更好的配合性,以此來更好地提升職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及崗位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