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寧 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
青少年作為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接班人,其擁有良好的體魄和優質的心理素質能夠為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體育事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近些年,籃球運動已經成為我國青少年尤為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而運球能力是籃球運動開展的基礎,各地相關部門如何結合區域學生籃球運動員發展的實際情況,探究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運球能力的方式方法,一直是各地體育局、教育局關注的重點。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能力發展與學生的籃球水平、籃球意識、運球技術訓練等息息相關。因此,需要相關單位積極探究籃球基本功的訓練措施,在傳統的訓練模式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和改進,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運球能力,為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構建正確健康的籃球運動意識,避免在比賽中發生不必要的矛盾,促進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健康成長。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球感”是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運球能力的前提,是運動員參與籃球運動時對籃球特性的感知。在培養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球感”方面,可以從提高青少年的手部穩定性、注意力、對籃球運動路線的精準把握等方面進行。在具體訓練過程中,要根據青少年實際情況適時調整訓練難度,避免青少年運動員在訓練過程中養成多余的動作,這就要求在訓練中善于發現運動員運動過程中的小動作,并對其進行及時糾正。訓練中,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訓練,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球感”,提升籃球運動員左右手運球能力,保證其具備良好的“粘球”能力[1]。
籃球運動視野,不只是直視前方的視野,還需要具備分析眼前所見范圍內整個空間的能力。在籃球訓練中,籃球運動員視野是指能夠觀察各個隊員在場上活動情況的最大空間的有效視野。在運球技術訓練過程中,教練需要解決擴大隊員視野的問題,尤其是在隊員運球過程中,上下銜接動作、突破、分球、自動投籃得分等。如果在運球過程中視野較小,就會導致籃球局限在球、手之間,不能對場地范圍內的其他運動員活動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導致失去進攻得分的機會或者失去球權,對籃球比賽獲勝造成不良影響。
具備寬闊視野是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運球能力的基礎條件之一,除了解決視野問題以外,還需要解決運動員注意力集中與分配的問題。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除了要在球場上注意把控運球、隊員直接的協調配合外,還需要對重點突破人員進行觀察分析,掌握對方運動的情況,才能保證在賽場上占據主動權,獲取比賽勝利。
雖然目前全國各地籃球專家和運動專家對籃球運動的看法各有不同,但籃球運動的本質并沒有改變,即通過籃球運動員運用科學的方法,對籃球運動技術進行訓練并能夠熟練的運用技術,完成籃球活動[2]。籃球運動包括多種籃球技巧,如:運球方式、握球手勢、投籃技巧等。同時,籃球運動的基本功,從宏觀方面還可以將其分為:生理及心理兩種狀態、籃球戰術布局、打球技巧等;籃球基本功上也可以分為:腰部、手部、胯部、腳步等運動。
從大局觀的角度去分析,青少年籃球運動訓練,主要是需要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進行基本功訓練,即籃球運動中的運球、傳球、突破、防守、搶籃板等;還有籃球比賽的基本打球規則,尤其是在搶點、搶籃板、防守球員、持球進攻等;在投球訓練中,應加強青少年三步上籃、二分線/三分線外投球等籃球技巧。因此,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訓練,需要不斷加強對球員自身籃球技巧能力的訓練,強化團隊的技術指導性和配合性。籃球運動作為一項團體活動,即使個人能力再強,也需要團隊相互合作才能夠保證比賽的勝利,所以需要加強團隊配合的訓練,從整體上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籃球水平[3]。
青少年可以通過籃球運動,發展自身的跑、跳、投等能力,提高身體的協調能力、速度與耐力等各方面素質,增強青少年對身體靈敏性、準確性等特性的控制,從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機智、果斷、團結協作的運動品質。因此,一名好的籃球運動員,首先需要進行運球技術的訓練,從基礎上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籃球技能。
兩球運球訓練:
運球練習是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對籃球把控力的關鍵環節[4]。在運球訓練過程中,教練通過安排運動員進行兩球運球訓練,根據球員實際運球能力情況的分析,適時調整兩球運球訓練難度,提高球員對籃球的控制能力,改善左右手控制籃球能力差異的問題,從而減少運動員運動技巧短板的問題,提高青少年運動員適應高強度比賽的能力,具體方式如下:
(1)個人原地兩球運球訓練
訓練內容:在平整的籃球場地上,球員雙手各持一球,且雙腳開立與肩同寬,屈膝、背要挺直抬頭,眼向前方,雙手運兩球進行訓練。
訓練方法1:雙手同一時間、節奏進行運球,保證兩球同時落地彈起。
訓練方法2:雙球運球節奏不同,做到一球落地一球彈起的雙手交替運球訓練。
訓練方法3:雙手左右拉運,即雙手同時進行左右拉運球,雙手左右拉方向相反,也就是一手向左拉球,另一手就需要向右拉球的訓練方式。
(2)個人行進間兩球低運球訓練
訓練內容:按照個人原地兩球運球訓練方式,雙手持球進行行進間的低運球訓練,球員需要分別進行前進、后退、聽哨前進(后退)三種形式的行進間低運球訓練,以此提高球員運球能力,提高對籃球比賽的適應性[5]。在具體訓練過程中,教練須強調訓練要求,籃球應保持在低于膝蓋的位置,運球中心點向下沉,眼睛向前方看。該訓練方式能夠提高運動員從原地訓練有效過渡到帶球行進訓練,從短距離訓練過渡到遠距離訓練。
(3)個人行進間兩球高運球訓練
訓練內容:在球場內,球員雙手帶球從一側線出發運球,要求籃球高度控制在腰部位置,具體訓練方式如下:
訓練方式:從球場一側線出發,雙手原地運球五次后帶球前進,雙手需要同時摁拍籃球,將籃球保持在腰部位置高度,將籃球運抵對面一側為一次訓練完成。
(4)兩人運球訓練
訓練內容:以兩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為一組,各持一球面對面保持威脅姿態準備,具體訓練方式如下:
訓練方式:兩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同時右手低運球,以教練哨音為準,兩人右手運對方球,但要求兩球位置不能發生變化,即球保持在對方右前方位置。二次哨聲響起后,迅速運回自己右前方籃球,按照時間完成右手運球后轉換為左手運球。
在傳統的籃球訓練中,通常都會以籃球為訓練主體進行運球練習,球員長時間以籃球為器材進行訓練,會導致其逐漸失去對籃球訓練的興趣[6]。現代籃球運球訓練可以借用多種器材進行,如:網球、標志桶、毽子等提升運球訓練的活躍度、趣味性,進一步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訓練效率,增強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參與訓練的主動性及成就感。
1.借助腳步梯
訓練內容:在球場上平整置放一張腳步梯,運動員持球站在腳步梯的一端,通過以下方式進行訓練。
訓練方式:青少年運動員在腳步梯一端的左側站立,面向腳步梯,以雙手半蹲姿勢持球,以哨音為令,右手運球向腳步梯右側進行運球。教練須要求運動員在運球過程中,保持每次運球都要運到腳步梯格中,不可壓線或越線,運球到另一端后返回時需要將籃球轉至左手,繼續進行訓練。
2.借助網球
訓練內容:教練借用網球進行運球練習,主要按照以下方式進行。
訓練方式:在訓練場,要求運動員右手持籃球,左手持網球,以哨音為令。右手籃球進行低運球運動,左手進行拋接網球運動,每次拋接網球以網球不落地為標準,規定訓練時間,完成后左右手互換持續練習。
3.借助毽子
訓練內容:踢毽子是我國青少年比較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與網球相比毽子具有不彈起的特性,教練結合此特性進行以下訓練。
訓練方式:在訓練場,教練要求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站成一排,站在球場邊線為起點,球員右手持籃球,左手持毽子,以哨聲為令,哨聲響起后將毽子向前方進行拋扔,球員需要迅速運球的同時撿起毽子。完成該動作之后,繼續進行循環。按照訓練時間完成一輪訓練后,進行換手訓練。
訓練內容:通過教練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球感”的分析,提升運動員對籃球的形狀、輕重、彈性、運行路線速度及方向變化的感知,實現“球感”提升。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在球場發揮的穩定性,保證其能夠在賽場上進行防守、突破、運球等籃球運動。
訓練方式1:面墻運球練習。球員面對墻面,保持一步距離,以右手持球,對準墻面在一定區域內進行運球練習。練習熟練后,要求運動員將視線從籃球上移開,加快運球速度,將區域縮小成一個點進行練習,并進行左右手交替。
訓練方式2:利用身體進行繞球練習。即球員雙腳并攏站立,持球從踝關節開始對身體進行繞球,籃球高度依次從“腳踝-膝部-腰部”上繞,再從“腰部-膝部-腳踝”進行下繞運球。用此方法循環訓練直至熟練感知后,讓運動員視線離開籃球、加快身體繞球速度強化訓練,以及反向訓練,以此提升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球感”。
綜上所述,籃球運動作為深受青少年喜愛的競技類體育活動,被廣泛應用到我國各高校的體育教育活動中,也被各地方體育部門所重視。加強青少年體育運動員籃球訓練,提高球員的運球能力,是保證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技能水平提升的基礎。各地在開展青少年籃球運動員訓練的過程中,需要強化訓練球員的“球感”、球場視野、運球技術等,提高球員的運球速度、防守突破、命中投籃等籃球能力。同時,教練要注意青少年的年齡特征,在訓練過程中為青少年運動員樹立健康打球的意識,提高我國青少年籃球運動整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