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安徽省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線由四條道路合圍而成,全長4.4 km,建設內容包括5G網絡覆蓋、道路感知設備安裝、交通設施升級、數據中心、5G場景應用等,可實現車路協同高級輔助駕駛和L4級別自動駕駛車輛運行測試。
今年9月3日,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示范線正式開放運行,目前已有大眾、百度APOLLO、江淮汽車、蔚來汽車、安凱客車、奇瑞汽車等國內外廠商上線測試并向廣大市民提供試乘體驗。作為新一代智能移動空間和應用終端,智能網聯汽車不僅是當前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也是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中的戰略選擇。
單從外觀上看,改裝過后的自動駕駛汽車與普通車輛并無明顯區別,但坐進車內,隱藏的科技感瞬間“爆棚”。
“這輛車子加裝了3個激光雷達、6個毫米波雷達,此外,還有視覺攝像頭,這些設備的組合,相當于車子有了眼睛和感知。”雙手已經離開方向盤的江淮汽車技術中心自動駕駛設計部工程師丁釗說,即使有其他車超車或者加塞,也能“明察秋毫”。
“雖然可以實現無人駕駛,但在測試和試乘階段都會配有一名安全員,主要是處理行駛過程中一些不可預知的突發狀況。”丁釗補充道。
那么,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的原理又什么?
在路口部署智能路側終端、微波雷達、視頻檢測相機、魚眼相機、邊緣計算設備等智能網聯感知設備,能夠實現對路口環境的全息感知,通過安裝路側設備,將傳統道路變成“智慧的路”。
同時,在網聯車輛上安裝智能車載終端,通過車載智能設備及網聯技術,接收來自路端及云端的信息,讓傳統汽車變成“聰明的車”。
“聰明的車 智慧的路 5G網聯技術 云控平臺,最終就能實現車—路—云—網—圖一體化的車路協同綜合感知體系。”丁釗介紹,這是無人駕駛的原理,也是自動駕駛的“大腦”。
抬動燈桿兩次,自動進入無人駕駛模式,踩下剎車、扶方向盤即可解除自動模式,人工介入接管。“從封閉場地測試到開放道路試乘行駛,這是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一次突破。”丁釗告訴記者,由于開放式路面比試驗場地路況復雜,一般車速最高不超過40 碼/ h。
隨著技術不斷迭代升級,智能駕駛車輛在應對復雜路況、多車協同以及提升體驗感等方面,將日益趨于完善,把“未來”變成“已來”的無人駕駛,也正在向我們招手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