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機電技師學院 朱春龍
去年筆者有幸參加了由中德諾浩公司組織的為期15天的第八屆項目管理團隊赴德國培訓班學習。通過學習我們對德國先進的職教理念、“雙元制”教育模式及教學管理體制等方面都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德國的父母并不會對孩子就讀職業院校或者是文理院校有明顯的偏向性,正因如此,德國的教育體系是非常多樣的,這種多樣性目的旨在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未來發展方向。因為一方面是由于德國的社會福利好有保障,做什么工作完全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在德國當一名汽車修理工和當一名大學教授收入差距不大。一個人只有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職業才有可能把它做到極致。其中重點體現出這一多樣性的就是在教育的第三階段,德國的學生在中等學校畢業后可以選擇進修的學校分為職業專門學校、雙元制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職業文理高中,而這類學校之間是可以互通的,甚至與注重培養學術研究類人才的文理學校也是互通,也就是說學生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假如對自己所讀的學校類型或者專業有異議,可以通過考核或重讀進行更換,這讓學生可以結合自身發展有了更多的選擇。
德國的教育體系非常嚴謹,這種嚴謹體現在就業的要求與人才培養的深度上。在德國假如要更換職業學校中學習的專業或者學校類型,所有學業必須重新學習,并且通過考試獲得對應畢業證書或職業證書才能上崗就業。若是要晉升至師傅級別,則要進入專科學校進行1年~2年的學習并畢業。此外,職業學校畢業想讀應用技術大學則不能直升,需再讀高級專業學校或專科學校畢業后,才有資格報考應用技術大學。以上任何學校若在規定時間內無法畢業,所有科目必須重新再讀。這些嚴格的要求使得德國在培養人才時保證了人員的專業深度與知識廣度,也讓我們佩服德國政府對教育一絲不茍、布局縝密的態度。
通過本次培訓,我們深刻認識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了解了德國真正的企業與學校雙管齊下的模式與我們國家的不同,我國教育部在2014年8月25日頒布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隨后也開始了職業教育模式的調整,也是借鑒德國的“雙元制”。德國“雙元制”模式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
(1)求職者先尋找需要招工的企業并簽合同,由企業幫助其報名“雙元制”職業學校。并且在培訓過程中,由企業提供實習工資,一般在600歐元~800歐元,而且會逐年遞增。實際上求職者既是學生,又是企業員工。畢業后是必須到這家企業工作或者工作一段時間的。若無企業聘任求職者,求職者也可尋找手工業協會旗下的委托機構報名參與“雙元制”學校學習。德國雙元制模式學制為3年~3.5年,一般主體為中學畢業生,其智力特征以形象思維為主,培養目標為技術管理人員。
(2)教學分別在企業和職業學校里交替進行,約60 %~70 %的時間在企業,40 %~30 %的時間在學校。在培訓的組織方式上,采用由企業進行實際操作方面的培訓,培訓學校完成相應的理論知識培訓,企業與職業學校兩方面共同完成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培訓工作。德國雙元制模式的課程設計以職業需求為核心。它的本質在于,向年輕人提供職業培訓,使其掌握職業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提供崗位培訓。其不僅注重基本從業能力、社會能力培養,而且更加注重的是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特點如下:同生產緊密結合,培訓目標更符合企業的需要;企業的廣泛參與;真實的生產環境和先進的設施設備,使學生學習的技能滿足未來工作的需要;能較早地接近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通過培訓使學生獲得寬廣的知識面,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性和市場競爭力。并實行教考分離,由第三方組織考核。
(3)學生最后通過各個課程考核,獲得由手工業協會或工商協會頒發的上崗證書,由此求職者得到了學徒身份,進入企業開始正式的工作。
我們發現德國“雙元制”模式培訓的學生是真正畢業后可直接上崗,通過雙管齊下的方式使培訓者對知識與技能的了解由淺入深、從泛至精,不僅注重基本從業能力、社會能力而且特別強調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德國“雙元制”職業學校不僅有職前培訓的功能,還有進修與轉崗的功能。
縱觀德國的職業教育模式,我們不難發現德國人良好的敬業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先進的職教理念和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及強烈的規則意識等都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我們有自己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的國情,有自己的職業教育特點,也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作為職教人只有不斷學習,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改革與創新,不斷健全“中德引領、雙元參與、資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機制,把先進的職教理念貫徹到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工作中去,為我國飛速發展的汽車工業培養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