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第二職業中專學校 林宏雅
作為汽修產業一線工人培養基地的中職院校汽修專業,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畢業生到崗后的適應能力和學習成長效果。如何提高汽修專業實訓教學效果是每個汽修專業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基于此,筆者以《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訓為例,總結我校在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期間的經驗。
《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是三年制中職汽車運用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訓練,使學生系統掌握汽車發動機的結構、基本工作原理、使用和維修、檢測和調試、故障診斷與排除等基本知識和技能。然而,要達到上述教學目標卻并不容易,究其原因,主要是實際課程教學尤其是實訓教學面臨以下問題。
(1)實訓設備配置不足。受地方經濟條件、學校辦學規模等因素影響,不同地區不同中職院校的汽修專業實訓器材配置差異較大,部分學校的器械設備不足以開展實訓教學。我校作為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汽修實訓設備配置相對較為豐富,但仍然存在生均設備不足,實訓設備利用率低等問題。
(2)實訓教材陳舊,更新不及時。實訓教材中有關發動機構造介紹、維修指導等內容較為陳舊,與當前新興的新能源汽車和節能型汽車存在一定差距,且大多側重于理論知識,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及未來職業發展。在我校,2017級以前學生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孔憲峰主編的《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第二版),出版時間為2007年6月,距今已有12年之久,其落后現實發動機技術發展程度可想而知。
(3)實訓內容脫離實際。目前,大部分中職院校所開設的實訓項目主要是根據所用教材選取,并未通過企業崗位調研選取,從而導致實訓內容脫離崗位任務實際,無法做到與時俱進。
(4)教學方法陳舊。千篇一律的講授法加演示法無法提升新時代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自然不理想。
(5)實訓指導教師配備不足,質量不一。傳統中職院校一名教師要帶40個~50個學生實訓,根本無法掌握全部學生的技能訓練情況。加上部分實訓指導教師的知識、技能、業務水平有限,無法給予學生及時有效的指導。
(6)評價體系不夠全面。發動機實訓項目工作量大,一般都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總有部分學生不動手操作,濫竽充數,實訓結束后抄襲實訓報告了事。由于沒有制訂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導致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夠客觀全面,這樣很容易打消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
針對上述《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訓教學現狀,為提高實訓教學效果,提出以下措施。
增加實訓設備的資金投入固然可以解決一部分實訓配備問題,但并非長久之計。最根本的方法還是讓有限的實訓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這就需要汽修專業帶頭人因時因地合理配置實訓資源。以我校為例,去年暑假開展的實訓月,將2017級學生要參加的專業技能考試所涉及到的實訓項目全面輪轉了一遍。在一個月的時間里,4個班級,20個實訓項目,有條不紊地按照實訓計劃表分項目進行。涉及到的實訓設備器材每個工作時間段都在工作,切實提高了實訓設備的利用效率。
校本教材的開發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成長需要,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還可以打造學校的特色文化。校本教材不僅僅包括教材,還應包括配套的教案、課件、微課、視頻等資源。當然,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無論從時間、精力、學術水平等方面對汽修專業教師來說都是巨大的考驗。學校應該和企業合作,共同來完成這一任務。以我校為例,在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期間,我校開發的《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系列教材,立足于生產實際,以項目為單位開展實訓教學。每個實訓項目都包含項目導入、學習目標、分任務目標、知識儲備、操作步驟、任務小結、課堂練習及評價等單元。實際操作內容自行拍攝視頻和微課,并以二維碼的形式放在教材相應之處,學生可以隨時掃碼學習,進而縮短實訓時的適應時間,提高實訓效率。
調研是發現問題、檢視問題、解決問題、整改落實的重要途徑。當然,在調研之前,要擬定調研計劃,明確調研目標,確保獲取高質量的調研成果。在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期間,我校先后到福州職業技術學院、福建工業學校、福建理工學校、特來電新能源有限公司、東南汽車制造廠參觀調研,并根據調研結果設置實訓內容,做到與市場同步。同時優化實訓流程,更新實訓記錄表,做到與時俱進。
教學方法是教師和學生為了實現共同的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應用的方式方法。傳統的教學方法包括講授法、演示法、討論法及練習法等。在《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嘗試崗位教學法、任務驅動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當然,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優勢,合理應用多媒體數字平臺,虛擬仿真軟件等,也可以大幅度提高實訓教學效果。
中職學校應結合自身情況,鼓勵專業教師參加各級各類進修培訓,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讓教師到生產一線去,通過教育見習、企業實踐、跟崗訪學、頂崗實踐等提高培訓質量。改革教師培養與培訓機制,構建多元化的培養培訓格局。在省級示范性現代職業院校建設工程期間,我校多次外派汽修專業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同時引進企業先進理念和技術,切實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評價的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實訓的積極性。評價應更關注過程評價,例如,考察學生實訓的出勤情況,關注學生實訓時的態度、操作規范性、團隊協作意識、操作結果等。同時,教師要細化技能評分表,采用師評、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切實發揮評價在實訓教學中的積極作用。
中職學生的年齡一般在16周歲左右,雖心智獨立有主見,但絕大部分學生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規劃。因此,可以從學生剛入學就開始有意識地、循序漸進地滲透職業發展規劃教育。以我校汽修專業為例,在該專業的新生軍訓期間,就組織學生參觀汽修實訓室,觀摩技能比賽選手訓練場景。在校期間還不定時組織優秀畢業生回校宣講,開展座談會,通過學長的切實經歷觸動學生,讓學生做到在校期間能主動學好理論知識,積極參加實訓,切實提高自身素質。
下面以《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中的“氣缸蓋和氣缸墊拆裝”這一任務為例,介紹教師如何組織實施實訓教學。
(1)了解“任務目標”,即能夠正確描述曲柄連桿機構和機體組的組成,氣缸蓋、氣缸墊的結構和功用,并按照汽車維修操作要求,規范、熟練地對氣缸蓋進行拆裝。
(2)預習“知識準備”中關于機體組的組成、氣缸蓋、氣缸墊等知識,并掃碼事先觀看機體組組成、氣缸蓋結構、氣缸蓋功用、氣缸墊功用4個視頻,對氣缸蓋與氣缸墊的整體位置、結構、功用有基本的了解,并完成知識儲備作業。
(3)預習“任務實施”,了解任務實施的質量要求及其所需要的器材。熟悉拆卸、安裝氣缸蓋的步驟及注意事項,掃碼觀看氣缸蓋的拆卸及安裝視頻,并在實訓記錄表上簡要記錄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有疑問的地方要打上標記。
(4)完成“任務小結”“任務評價”中結論性的填空題及習題。
(5)熟悉“技能評價”中的技能評價表,熟悉實訓操作各部分的配分。
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才能開展下一步的學習,即虛擬仿真軟件練習。學生自行在發動機系統虛擬拆裝平臺練習氣缸蓋和氣缸墊的虛擬拆裝,讓學生先熟悉拆裝過程中使用的工具、拆裝步驟和注意事項等,為現場實訓做好充分的準備。
在實訓中心,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氣缸蓋和氣缸墊拆裝的實際操作。由于之前學生已經在虛擬平臺反復進行了拆裝演練,所以現場實訓時,學生的操作思路更加清晰,操作更規范。但是教師還要密切觀察各小組的操作,當學生出錯時,要及時制止并耐心指導。
考核評價采用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式。教師根據技能評價表的技能賦分,學生根據自己的實訓表現進行自評,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互評,小組長對各成員表現進行評價,所有評價分數按一定權重計算后作為每位學生的實訓定量成績。教師再根據學生實訓期間的學習能力,如任務完成情況、知識應用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能力等給予定性評價。最后,教師根據綜合評價結果,對表現好的學生及時進行肯定和表揚,對表現有待提高的學生給予適時的督促和引導。
通過各方的努力,目前我校《汽車發動機構造與維修》課程實訓教學效果得到了很大提高。當然,這只是階段性的勝利,未來還可以通過深化校企合作、購買企業服務等多種方式進一步提高實訓教學效果,為培養優秀的汽修專業人才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