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濤濤 襄陽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我國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迅速提高,新課程改革政策的出臺使得教育行業都分別針對自己所面對的教學情況,針對過去傳統教學教育方式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革更新,盡最大可能制定出滿足目前社會對人才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高職院校是特殊的為社會為國家培養技術型人才的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方案除了到了工作崗位之后能夠適應崗位生活,獲得榮譽獎章之外還需要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在離開學校之后進行自我的體育鍛煉保持基本的身心健康,以積極向上的身心狀態面對未來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主要從高職院校體育改革的對象、特點和提升學生體能的方法進行簡略分析。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對象是面向學校體育方面的資源和相配備的師資隊伍,詳細說明就是體育教學器材充足的教學場地、專業化的訓練方式、強大的師資力量、完備的體育器材等方面要在以往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優化,招聘的體育老師的資歷必須是具備專業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經驗,將教學場地標準化,優化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訓練的時間,將強身健體增強體魄的體育精神有效傳達給學生,制定符合當前體育教育的管理方法的教學設計,適應當代的體育發展要求。
從目前的對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出發,體育教學改革的特點是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綜合型的學生。學校體育教學管理人員可以全面調查學生的體育鍛煉時常,根據規定的高職院校學生對體能訓練時長的規定與本院校學生體能相對照,兼顧課外體育鍛煉與課內訓練強度配合,制定出既能鍛煉學生又能提升學生體能的人才培養方案。實際設計的時候還要根據不同學院里的男女比不同和能否發揮學生體育特長的條件進行體育項目的分配,因此,體育教學改革后的教學方案設計還具備特殊性。
有關體能的相關概念就是在人在進行體育活動過程中伴隨的走、跑、跳、擲等基本動作和身體機能狀態情況,是人體體力和綜合性運動能力的統稱,包括身體素質和潛力,綜合運動能力是在多種動作相互疊加連續作用施展身體素質的能力。潛力為在一定環境和心理暗示的客觀和主觀條件刺激的情況下表現出的身體具備體育競技的能力。評判一個人的體力是否良好時通常使用體育項目進行測試,全面綜合地評判一個人的耐力、爆發力、速度、靈活性、柔韌性和肢體間協調配合能力。對特殊情況下需要進行專業比賽人員應該用特殊的評判標準進行體能的評判。
職業體能與工作是否能夠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例如,在需要忍耐力比較高的職業工作中就需要從業者具備良好的耐力,高職院校在培養此專業的學生的時候也要注意培養訓練學生的忍耐力,對形體和力量方面的鍛煉可適量減少。提升體能有助于學生能夠很快適應職業生活,擁有具備工作需要的某種能力,成為不可替代的專業型人員,有利于學生在未來的嚴格的應聘機制中脫穎而出。良好的體育課堂能夠增強學生體質,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有利于學生走向社會發揮自己的價值,適應社會發展,成為體能良好的具有專業知識技能的高素質人才。高職階段是學生適應社會最主要的階段,經過改革后的體育課能夠引導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盡早適應社會發揮所長。
體育硬件設施是體育教學中的基礎設備,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體能,增加學生體育訓練的訓練量,糾正學生體育訓練過程中的一些不太標準的體育動作。隨著體育教學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應該得到有效改善,最能反映出改革效果的就是硬件設備配備的增加,從體育教學場地到器材再到教師隊伍的壯大,都是在硬件設備更新完善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增加硬件設施是必要的。
體育課程教學的實際順利開展并且收獲優質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先調動學生對學習體育的興趣,在學生眼里,體育教學改革只是一種形式,對他們的生活學習以及就業沒有絲毫的影響,這種想法很大程度上打擊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甚至對學習體育產生了厭煩心理。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向學生傳達學習體育不僅是為了強身健體增強體魄,更是為個人體能的提升提供保障,體育教學是一門比較專業的也比較現實的課程。例如,警校需要保證學生具有基本的警務實踐能力,除了日常的體能訓練之外還要學習格斗術和防身術等專業技能,便于學生在工作期間能夠運用保護自己和行使工作權利。
總之,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對學生體能的提高影響巨大,學校要加強對體育硬件設施的引進完善,為體育老師教學和學生體能的發展創造條件,不斷改進傳統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案,把體育技能與學生職業緊密聯系,全面發展學生的體能和各方面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