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朋
黨的十九大做出了實施健康中國的重大策略,并要求廣泛的開展全民健身行動,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所謂體育強國歸根到底就是體育強民。一個國家只有人民健康,國家才能繁榮昌盛。就目前來說,談及到全民健身這一問題外界普遍關心的是健身的場地、設施等問題。根據國家體育總局最新公布的數字,我國人均體育設施面積較之2014年增加了0.2平方米,這相當于2.8億平方米的土地的面積,將近4萬個標準的11人制足球場地,與此同時,國家體育總局高度重視農民健身問題,積極開展農民健身工程。尤其是在農村,增加了許多體育健身器材以及健身場地。大大的改善了農民健身場地的問題。根據調查,目前農村已經形成一村一場地的格局。但是目前存在的問題是農民健身的效果差強人意,健身不夠科學。這是實現體育強國道路上的絆腳石。只有使農民科學健身并且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這一絆腳石才會從根本上移除。所謂科學健身是指遵循人體生理規律,采用科學的健身方法,以達到更好的健身效果。著名的醫生厲彥虎則從科學健身角度介紹了相關情況,他說:“現在運動存在著一個誤區就是盲目運動、過量運動,認為怎么運動都行,只要運動了對身體肯定有好處,但實則不然,進行運動一定要遵循科學運動原則,只有這樣的運動才能算得上科學運動,才能達到最好的健身效果。”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到許多有關農村居民健身的研究,但是發現這些研究都是基于農村居民健身現狀以及農村的健身場地設施的研究,并沒有從科學健身的角度出發來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將抓住科學健身這一視角探索農村居民關于科學健身存在的問題。
文化程度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農民對體育的認知和身體鍛煉的需求。通過查閱到大量有關研究農村體育的論文并對這些論文進行了總結。馬華調查了全州縣農民文化程度并且其調查數據顯示從未受過教育的農村居民占調查總人口的11%,小學文化程度的占調查總人口的26.8%,初中文化程度的占了33.5%,高中文化程度的占了15%,而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占了23.7%,通過以上數據可以明顯的看出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了很大的比例,說明了農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偏低,受高等教育水平的人數不多。實際上健身的效果與當地居民的文化程度息息相關。
健身意識是指人們在參與體育活動中對體育健身及其重要性的認識主要包括對健身知識的認識與理解以及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等。通過農村生活的經歷發現在農村大部分農民的健康觀念存在著錯誤。尤其是中老年人群更為嚴重,說到健康的問題大部分中老年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通過保健品、藥物等其他手段來增強體質,還有很多的農民認為“只要是運動了就能增進健康”,誤認為隨便走走或散步就相當于是健身鍛煉,身體就能健康,運動量越大對健康越有利。還有部分居民認為天天干農活就相當于進行了體育鍛煉。可以明顯的看出在農村居民中根本沒有形成“運動是良醫的意識”。農村居民薄弱的科學健身意識以及錯誤的健身意識嚴重的影響著農民的體育鍛煉效果。
科學的健身指導決定著農民的健身效果,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截止到2016年我國已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證書的人數已經達到182萬人。到目前更多,但是由于中國是人口大國,人口基數較大,因此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數量對于中國來說還是遠遠不夠的,滿足不了居民對健身指導的要求。此外《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表明:在體育指導員中大約有90%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城市或城鎮從事工作,而僅僅只有10%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在農村中從事工作。此外由于農村的經濟落后,生活條件較差能夠將個人真正的投入到農村的人屈指可數。張曙林、吳賓根據對天津農村居民在健身過程中是否有人員進行指導做了調查,其調查結果發現沒有人員指導這一選項高達61.8%這個數據說明大部分農村居民在健身的過程中沒有得到正規的科學指導。即使有人指導也是非專業人員或者是一些臨時雇用的人員而且在農村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較大,專業知識不夠全面,創新意識也較弱因此很難保證農民健身的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在農村中對農民進行健身指導的環節較為薄弱。
健身方法對健身至關重要,一個科學的健身方法可以獲得良好的健身效果,能有效的促進身體健康,健身方法不科學不僅帶來良好的健身效果,還會對人的身體造成嚴重的傷害。張曙林、吳賓通過對天津市農村居民的調查發現有52.8%的人認為自己的鍛煉不符合科學健身的要求,其中有8.1%的人認為是非常不科學,有26.3%的人覺得自己的鍛煉行為是符合科學健身要求的,還有20.9的人不能分辨自己的健身狀況是否符合規范。結果說明天津市農村居民體育鍛煉的方法性令人擔憂,大部分人對科學健身的方法是不了解。張慶來、宋杰等人對山東省部分行政村健身路徑使用情況進行了調查其調查結果顯示農村雖然設置了健身路徑,但多數處于閑置狀態,甚至有些健身器材已經報廢,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47.3%的人表示不會使用,26.7%的村民表示害怕使用不當造成傷害。也充分的說明了農民對缺乏科學的健身方法。此外根據自己在農村生活觀察得知農民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根本不了解科學的健身方法,有很多居民在鍛煉之前不做熱身活動就直接進行大強度的體育活動,同樣進行了大強度的活動之后也不進行放松活動。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十分常見。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用于體育活動及相關方面的消費。在農村農民的體育消費情況可以直接反映出農村居民的體育參與意識以及農村居民的健身是否科學。張佳靜在其論文中對張家口十三縣的農民進行了有關的調查,其調查顯示認為在體育鍛煉中有點必要花錢的占總調查人數的36.06%,通過這個數據就可以明顯的看出大部分的農民對在體育鍛煉中花錢還不是很認可。認為必要的占28.13%,非常必要的占10.58%而認為沒有必要和完全沒有必要的分別占21.63%,3.61%這些數據明顯的反映出在農村農民的體育消費觀念比較落后,其主要的原因與農民的收入有著一定的關系。此外在訪問農村居民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農民認為只要服裝、器材基本上能進行體育活動就行。用不著這么高的要求。也從來沒想過這樣是否科學,是否對自己的身體有害,是否能夠達到健身的效果。還有一些居民說自己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就那么點收入,除去孩子上學、日常生活開銷、人情禮節基本上剩不下錢,更別說拿一部分錢來購買運動裝備,此外由于農民長期居住在農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較深,即使剩余一部分錢也不會拿來投入到體育中去,而是留給自己的子孫后代,尤其是中老年人這種思想更為嚴重。綜上所述通過以上的數據以及對農民的訪談可以看出農民的體育消費觀念存在著很大的問題。
在農村中大多數居民的文化程度較低,沒有科學的健身知識作為支撐農村居民的健身意識存在著偏差,有些居民的健身意識甚至是錯誤的。因而農村居民的健身效果很難的到保證。
在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缺乏以及質量不高嚴重影響了農村居民的健身效果,科學指導環節較弱,農民想健身但是沒人進行專業的指導,大大的降低了農村居民健身的積極性。此外農民的健身方法存在著錯誤,這也是限制農村居民科學健身的一大因素。
由于農村特殊的經濟狀況以及農村居民長期生活在農村的原因,農村居民的體育消費觀念比較落后,大部分農民認為運動裝備基本上能夠滿足運動的需要就可以,不需要花費太多的錢在上邊。更不會考慮健身的器材,健身的裝備是否科學。這也是影響農村居民科學健身的重要的因素。
1.加大宣傳力度,提升農民體育運動的意識
農民體育意識的增強是強化農村體育發展的重要的舉措,加大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定期組織運動會,運動會是農村主要的大型體育活動,能夠吸引大量的農村居民參加。因此可以借此機會進行宣傳。此外伴隨著網絡在農村的快速發展,體育健身知識的普及應充分發揮網絡方便、快捷的優點加強各地體育部門全民健身網站的建設做好體育健身知識的及時更新,還可以通過一些新媒體如抖音,快手等來進行宣傳。其宣傳的內容應該包括科學健身的方法,場地器材的使用方法,一些基本運動項目的比賽規則以及運動中出現事故的緊急處理辦法等等。這些新媒體的出現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農民運動的觀念,是農民意識到體育活動能夠給人們帶來的好處。從而提高農民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意識以及科學健身的意識。
2.建立指導體系,增加指導人員數量提高指導人員質量
增加指導人員數量以及提高指導人員的質量,建立科學的指導體系對農民科學健身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農村中農民正是因為缺乏正確的指導對體育活動興趣不高。通過建立科學指導體系,增加指導人員數量,提高指導人員質量可以喚起農民對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此外指導人員在指導過程中可以向農民傳授一些鍛煉的基本常識。使農民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知道該如何進行鍛煉,如何得到有效的鍛煉,減少運動損傷,從而達到科學健身的目的。
3.加快發展農村經濟,引導農民體育消費
提高農民的體育消費水平關鍵是要解決農民收入低這一問題,要提高農民的收入必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以及各項服務設施的投入,政府應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力度,減小城鄉收入差距,出臺一些惠民政策從而解決農民收入低,沒有多余的錢進行體育消費這一問題。此外,在農村中農民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為嚴重,要想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應加大體育消費宣傳,從農村文化建設入手讓農民了解到花在體育鍛煉的錢是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有益的。可以通過全民宣講團、網絡電視以及一些短視頻軟件進行引導和宣傳,形成正確的體育消費輿論導向,強化農民的體育消費意識使農民樹立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
在體育強國的背景下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進一步要求農村居民要從想健身到會健身轉變,農村居民的健身效果決定著體育強國這一政策是否能夠落實,只有農民的健身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農民的身體才會健康,社會才會和諧發展,國家才會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