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紅
(遼寧省海城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遼寧 海城 114200)
大教育學家孔子說過:“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課前的準備,是教師對教學的策劃工作,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條件,備課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最合適的表達方式和順序,以保證學生有效的學習。
備課的過程不僅是教師艱苦的勞動過程,而且也是教師學習、分析、研究、處理教材的過程。因此,備好課是加強教學的預見性和計劃性,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要保證,也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
通過數年來的教學實踐,我深深的體會到要備好課,必須做到以下幾方面工作:
教材是備課的主要依據,它為教師備課提供了基本材料,鉆研教材是教師備課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是備好課、上好課,從而達到預期教學目的的前提和關鍵。鉆研教材對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備課必須熟練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內容,了解整個教材的整體結構,分清重點章節和各個章節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因此,鉆研教材又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精讀教材內容。教師要從教材的系統性入手,通曉全部教材內容,了解教材的來龍去脈,了解每部分內容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教材中的定義、公理、公式和法則等基本理論內容要逐字、逐句地推敲,并抓住提示其本質屬性的關鍵“字眼”,搞清其間的邏輯結構。在閱讀時,要問中有思,思中有答,真正悟出其中道理。對每章節的習題要全部做出答案。掌握并且熟悉各種題目的解法、難易程度,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以便有針對性地指導訓練學生和留課后作業。
第二,確定教學目的。教師在精讀教材的前提下,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考慮教學目的。其中,它包括要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掌握哪些基本技能與技巧,通過教學培養什么樣的觀點和思維方法,如何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等等。教學目的定的要適宜,尤其近幾年由于中專生源比較困難,使得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教學大綱,教材內容和特點,從全班學生情況出發,做到合理適當地確定教學目標。
第三,分析處理教材。教師在熟悉教材和確定了教學目的之后,要深入細致地分析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要突出重點,攻破難點,帶動全面。教材中的重點,有些是重點,有些并不是重點。對重點要抓得準,要講得透;對難點,要運用直觀、具體、逐步抽象的方法,由淺入深,由粗到精,新舊聯系等手段加以突破。
第四,選定教學方法。在明確了教學目的,有了相應的教學內容之后,就必須采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科學的適當的教學方法是教師達到教學目的并將知識傳授給學生的可靠保證。教師在擬定教學方法時,應依據教材內容特點,教學目的要求和學生的知識實際,較科學地研究確定出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類型和教學方法。確定方法不要局限一種。如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練習法、實驗法等。需教師講解,可應用講授法;需調動啟發,可應用啟發式談話法;備課時可根據教學情況一一確定。但應注意不能追求表面花樣翻新,要講究實際教學效果。有條件時,還可配以“電化圖片或教具模型進行演示,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在吃透教材之后還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教育的對象——學生。要備好課還必須了解學生。教師要經常了解和研究學生,既掌握學生的一般特點,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如興趣、愛好、原有知識、技能的質量、需要,思想狀況、學習方法等等。作為我們職業中專的學生中,農村學生占到了絕大多數,學生基礎相差甚殊,中等和差等生又占到較大多數,尖子生幾乎沒有,教師應通過與班主任、前任教師或學生座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將要學習的課程所備要知識有什么缺陷,能補缺的要及時補缺,充分估計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中,哪些容易理解,哪些難于接受。孔子曾提出“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因此,教師既要注意學生的共同特點,又要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努力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
曾經有段時期,上課時總把人帶入一個尷尬的境地——明明在課前做了充分準備,自以為全面把握了教材的內容,圓滿解決了教材設計內容的意圖和授課的實施細節,結果在進行過程中卻亂了套,感覺前面的準備是多余的,盲目的,獲得更多的則是學生困惑的眼神——因為忽視了教育的主體對象——學生。因此,備課不只是要研究教材,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生。
一般情況下,教案內容包括授課時間、課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方法、復習提問,教學內容,測試與矯正、目標深化(課堂小結),布置作業和課后記事。
寫教案時可以一并寫出教材中的一節或一個小單元,這樣可以對一個階段的內容做到全盤統籌規劃,有利于知識的連貫性。在講課前,還要有充分的時間對寫好的教案進行深入細致的揣摩、構思。并結合學生作業中存在的問題補充課前提問,使教學程序更加完整、合理。同時還要進行板書設計,對公式、定理、例題寫在什么位置都要爭取做到心中有數。尤其對圖形的處理更應周密考慮,或配以小黑板和掛圖,以免課堂上出現問題。
課后記事作為教案的一個補充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節課下來,教師在成功或自我滿意的同時,難免有些不足和遺憾,將其所有感受一一記錄下來,為下次備課積累了經驗。這樣課后小結,也是備課。尤其對新教師,堅持做課后記事更有益處。
教師寫教案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實際教學活動的每個環節,每個步驟,在教師頭腦中的預演過程,是為組織和指導教學活動而精心設計的教學藍圖。假如把教案比作工程設計圖,教學如同蓋樓房,教師如同建筑設計師。很顯然:要造就一座雄偉漂亮的高樓大廈,若沒有設計師在事先精心繪制的設計藍圖,又怎么能行呢?同樣道理,如果不認真書寫教案,教學過程中必然目標模糊,心中無數,隨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經過多年大量的教學實踐證明:教學效果是否滿意,離不開認真編寫教案的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果是很有價值的。
總之,備課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環節,是每個為師者都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只有認真備課,備好課,才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更好的做到一個教師的本職——傳道,授業,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