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蘋
(河南省遂平縣職業教育中心 河南 遂平 463100)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一項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結合而成的科學技術,其技術性和專業性較強,可見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特征其實是一個需要具備技術性的學科,同時在實際的課程應用的過程中,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又極強。在這項課程中,其包含豐富的理論性知識,而這個特性也反映著在實際的課堂教育中,中職學生將對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相關概念、技術原理這些比較抽象的教學內容進行學習時較難理解,學習較為吃力。從中職學生素質現狀來看,他們的學習基礎較差、同時學習能力也較差,因而如何使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育在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形成對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培養是目前教學改革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2.1 教學理念的改革。以往的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已經十分陳舊,而如今中職教育在教學理念上形成了以“以學生為主”的新的教學理念,這個教學理念同時也符合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思想。在新的教學理念下,教師具有主導地位,學生具有主體地位。也就是說,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教師起到的關鍵作用在于引導和鼓勵學生進行課程學習、討論與思考,教師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應轉移給學生,而教師應充分發揮課程指導的作用。而學生成為了課堂的主體,這將充分激發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思辨性和創造性。例如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進行提問,并通過計算機應用實踐,引導學生自發性地相互討論和研究問題,教師則居于觀察和輔助地位,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進行適當的引導,從而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課堂上,表現出學生自主思考從而去解決問題的教學氛圍,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在實際應用上具有明顯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的作用。
2.2 教學方法的改革。近年來,受到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革的影響,中職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嘗試著適應于先進教學理念的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在現代中職教學中,適應于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的工具不斷地增多,教師更多地利用多媒體、網絡課件等工具開展教學活動,基于多樣化教學工具的衍生,新的教學方法也不斷地形成,例如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其充分地利用移動互聯網的優勢,使中職計算機教師能夠在學生的課程實踐方面加深教學影響。其次,中職教師利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的結合衍生成新的教學方法,例如利用生活化教學方法與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相結合,中職計算機教師從貼近生活的角度出發,創建項目教學主題,例如在對“接入Internet的多種方法”(電子工業出版社《計算機網絡技術》)進行教學中,教師先給學生布置課前作業,找出自家網線接入Internet的方法,或者通過網絡途徑找到其他的接入方法。隨后在課堂上,教師組織集體討論,研究接入Internet的方式究竟有多少種,這種教學方法在貼近生活的基礎上,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并引導學生形成有關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接入Internet的幾種方法”下的學習思維。
2.3 教學內容的改革。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為了實現中職教育有關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的目標,現下書本和上機所完成的教學內容已不能夠滿足于現代化中職教育中,教師的教學需求和學生的學習需求。傳統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對于理論教授的部分一直是一個難點,學生對于抽象的理論知識很難充分地進行理解,從而影響其上機操作的水平。而現階段,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就可以對上述情況進行調整,中職計算機教師可以利用一些互聯網資源(教學視頻、操作視頻等)來根據理論授課進行操作的具體步驟的梳理,在此基礎上,有關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就會形成一個具體的任務安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前對這些資源所表述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知識進行初步的了解,從而進行后續的以項目課程實踐為主的教學內容的授課。另外,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內容有關實踐性教學方面的比重也在不斷地加大,目前很多中職院校針對性地開展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校企合作等手段實現了教學實訓基地的構建。這對于學生深入一線崗位進行課程實訓豐富教學體驗、增加實踐經驗提供了良好的路徑。
中職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在于為社會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而要對這類人才進行培養,就需要格外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教學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在進行著不斷地適應于學生自主實踐的教育改革,而這些教育改革不僅促進了教師了在教學上努力創新的意識,同時對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參與意識,以及理論結合實踐的思維能力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