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可
(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 西安 710026)
當今社會國際貿易頻繁,我國與外國人員的交流不可避免,而英語作為全球使用范圍最廣的一門語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中,要注重教學策略,將英語與學生的職業能力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競爭中取得優勢。在社會現在越來越需要全能型人才的情況下,學校應重視學生全面發展,同時也要注重轉變學生的學習理念。英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專業的需要,進行不同的教育,改革以往的教育模式同時,注重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培養出社會主義的真正接班人,而不是社會的啃老族。
1.1 教育理念落后。教師在教授英語時(過程中)仍然采用的以往教學模式,不注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教師會采取大量的題海戰術,課上講解時間較長。學生本身就對這種外來語言不感興趣,甚至有一種排斥心理,這是由于教育弊端所造成的。從小學開始,學生就在英語里面徘徊,“一百個符號記住了,還要記住輔音二十八,元音二十個共計四十八……”這種死記硬背的模式,學生不容易理解,同時浪費教師的時間和精力,導致學生對英語產生厭倦之情。學生進入高職后,發現教師教育方法如出一轍,學生那種生無可戀的神態是教師無法理解的。
1.2 教師經驗不足。有一些教師剛剛大學剛畢業,就來到一些高職來教授知識,他們的知識儲備量很大,但是教學經驗不足,不了解當下學生的需求。往往教師在講臺上侃侃而談,底下學生昏昏欲睡,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我們的傳統教學觀念落后,不了解當下學生的需求,不能很好的結合生活實際。在教師的眼中,高職英語只不過是一門簡單的學科,而學生的真實感受與教師的恰好相反,這一現象,會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職業能力培養。教師應該成立教師經驗互相學習小組,讓老教師帶一帶新人,給新人提供一些幫助。
2.1 探尋新的教育方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要了解學生的需求,與學生就業方向要一致,讓學生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在傳統教學里面,教師往往唱獨角戲,忽略學生的存在,教授知識往往晦澀難懂,學生記憶力跟不上教師教授內容,容易忘記。所以我們要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用圖形模式教學,人對圖形的記憶力,往往要比文字要強。
例如:西方有位英語教學研究者,發現人接受圖像的能力,要遠遠大于接受文字的能力,他們將每一種文字變成一副圖像,然后人為的結合起來,他們用“房子,魚,蜘蛛……圖畫”放在不同的位置,然后讓學生找出位置,學生準確的找到對應的位置。用這種方法讓學生去記住單詞,發現學生在短短五分鐘之內記住了幾十個英文單詞,學生也喜歡上了英語,開始主動學習英語知識。這位學者最后的總結就是:“讓學生被迫接受,不如讓學生主動學習,圖像記憶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成績,學生在英語方面獲得滿足后,自然就會主動去學習和這門學科相關的東西。”
2.2 模擬情景,職場化教學。教師可以為學生構造一個場景,讓學生之間進行英語交流,慢慢的讓學生能夠自信的張開嘴巴說英語。教師也要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教授不同方法。
例如:教師在模擬場景授課時,要看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如果的餐飲類方面的工作,就要讓學生掌握與客人交流的能力,對待外國友人,學生要如何應答,根據這一情況,教師讓學生結成小組,共同學習,你比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扮演老板、員工、收銀員和客人,相互之間用英語交流,不知道該如何說英語,可以去百度查詢,教師在一旁監督,發現不配合的人,可以專門為這些不配合教師工作的學生組成一隊,教師親自監督,爭取不放棄一個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職業能力如何不提升。
2.3 建立公平的考核制度。傳統的考核基于學生的考試成績,這種考核并不適應于社會,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與人進行交流,考試成績不能說明什么,要讓學生在考高分的基礎上,能夠開口說出,有的學生天生口語能力很強,考試很差。教師應該把這樣學生的口語能力納入考核之內。教師對學生應該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拉近師生距離。
隨著時代的變革,許多傳統理念也需要進行變革。我們高職英語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改變,才能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