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玲
(江西師范大學附屬幼兒園 江西 南昌 330000)
同樣的臉相,穿同樣的衣服,用相同的生活用品,只是這對雙胞胎身高、體重差異較大,性格方面也截然不同。看著心焦的家長和性格迥異的寶寶,我深知孩子們的成長,依賴于成人所提供的關注和引導,而引導不當易導致孩子出現心理問題,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為此,我對雙胞胎在園每一天尋常時刻的主動觀察,從觀察捕捉孩子真實的行為入手,看見并看懂他們,最終提供有效的引導。
鏡頭1:玩積木活動中,大家都在搭建自己喜歡的造型,大寶玩得很開心,突然欣欣嚷道“小寶你的城堡好大啊!”大寶聽見了之后站起來朝小寶座位方向看了一下然后坐了下來,老師這時也表揚了小寶,大寶放下手上準備往上搭的積木,側過身拿起旁邊同學的積木搗起了亂。活動完畢時其他小朋友都搭好了自己的作品,只有大寶沒有完成,并且一臉的沮喪。
鏡頭2:午睡前,廁所門口傳來了吵鬧聲,剛上完廁所的小寶和急著上廁所的佳佳撞到了一起,佳佳差點被撞倒,兩人不服氣地吵了起來,大寶聽到吵鬧跑了過來,加入了戰場,并擋在了小寶前面,聲音很是激動,儼然自己是當事人,佳佳被這陣勢嚇哭了。
鏡頭3:“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大寶、小寶在洗臉臺前爭吵進來,聲音越來越大,其它小朋友慢慢都圍了上來,兩人拿著同樣款式的小毛巾,只是一條干凈一些,一條臟一些,“這是媽媽給我買的,還特地給我畫了九號,你的就沒有,嗚……”大寶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很是委屈的樣子,“這是我的,昨天我就用它了…”小寶自知理虧,聲音漸漸變小了。
鏡頭4:戶外體育活動中,小寶和一些小朋友在進行分組比賽,小寶是中心人物,小伙伴們都圍繞著他,爭吵著要和他分在一組,大寶在旁邊的空地上跳繩,自己自娛自樂,比賽開始了,沒有參加比賽的小朋友當起了啦啦隊員,大寶也湊了上去,沒看一會兒就溜到墻角邊撿來了幾個小石子,偷偷地扔到了小寶這組的跑道上,然后一臉壞笑地跑開了。
……
要教育孩子,首先必須了解孩子。從觀察實例中可見雙胞胎雖然在一個家庭中成長,但由于生物因素和后天環境的不同對孩子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在行為表現上就有了區分,甚至有些行為過激還對他人造成傷害,此時老師不了解、分析情況加以正確的引導,而是一味的批評,會給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通過雙胞胎的行為記錄,嘗試著從他的興趣、思維模式、個性以及需求等方面看懂他們,進而勾畫出具有針對性的保教措施。從觀察中看到大寶遇到事情時畏難、妥協、虎頭蛇尾、自暴自棄,要扭轉這些不良心理傾向關鍵在于培養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需要從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排除他的心理障礙,利用多種方法讓他感覺到教師特別的關愛他。如我一旦發現他的亮點,就不失時機的表揚他、鼓勵他,從情感上親近他。這時的他也總是毫不謙虛的咧著嘴,滿臉幸福的向著小朋友炫耀。同時根據大寶心里內只針對小寶的排他性狀況,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在公開的場合中表揚小寶,這充分地滿足了大寶的心理渴求。經過二周的激勵頻繁轟炸,大寶基本消除對小寶的“畏”、“恨”情緒,表現出優勢相當良性競爭的態度,至此告一段落恢復正常關注。間隔兩周后再重啟激勵策略,力度稍微做了降級處理。如此循環三、四次,大寶的自信心得以穩定,基本上不受到小寶的表現影響。
興趣是幼兒最好的老師。當幼兒的興趣被激發起來時,他的關注方向也會發生改變。在興趣的支配下去完成任務,他就有成就感,認識到不受歧視,他就有安全感,認識到自己被關愛,他就有幸福感。所以要從生活上關愛他們,從興趣上引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消除恐懼、自卑及對抗等心理障礙。
大寶身體瘦弱,但繩跳得很好;跑步速度不快,耐力卻持久;圖畫構圖不完美,色彩感卻應景;語言表達欠遜色,數數卻不差。這些與他敏感、細膩的特質是相關的,根據觀察到的情況再加以分類處理,大寶被委于了跳繩領隊員、皮球管理員、美術區墻報色彩師等角色,充分的角色擔當讓大寶體驗到活動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逐步從不情不愿地參加活動到自發地申請參與活動,最終融在了班級團隊之中。
關注雙胞胎幼兒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成員達成關愛孩子,但不溺愛孩子的一致。通過順其自然地在吃、穿、用、玩等物品和活動上作階梯式的區別對待,讓幼兒初步體驗獨立和培養獨具個性的喜好;多做有益的親子活動,與孩子同樂;多傾聽孩子講話,聽懂他們的訴求;愛惜糧食,但不偏食、挑食;家長在小孩發生爭執時要分清原因,做到公平,不偏袒,視事態的嚴重性輔以故事、游戲等方式分散注意力并不失時機地引導孩子間相親相愛,培養他們互相謙讓、懂得分享的習慣。
針對大寶這樣性格趨向的引導,家園合作共同為他創造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幫助他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而不是沉溺于只有小寶一個同齡玩伴的禁錮之中。在和諧的群體里,玩得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交往活動不僅可以發展他們的智力,更重要的是逐漸培養了其社會合作性行為,從而刺激、誘發他們的智能、潛力,使他們成為活潑開朗、健康成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