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方美
(江蘇省新沂市新店中學 江蘇 新沂 221400)
初中生掌握大量的政治理論,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主動聯系生活實際,更好地分析生活問題,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他們發現了政治學科的魅力所在,也養成了主動探究的良好習慣,繼續突破和挑戰自我,才能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下面,筆者作為一線教師,特意針對初中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了政治教學有效策略與途徑的總結分析,希望能為其他教師不斷改進教學工作,重新構建教學模式等提供一些參考。
新課改的形勢下,應該重構教學模式,及時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們有效學習政治知識,充分活躍政治思維提供所需環境。具體實踐過程中,為了改善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政治教師摒棄了傳統固化的教學觀念后,可以利用提問教學法、小組討論法,構建問題式教學模式及討論式教學模式。還可以創設學生們更感興趣的有效情境,聯系他們的社會生活,與其一起分析政治課程的內涵,感悟政治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1]。比如,教學“中國人、中國夢”一課的知識內容時,教師直接提問學生:“你的夢想是什么?”、“我們共同的夢想是什么?”、“如何實現中國之夢?”……讓初中生小組討論“暢所欲言”,于積極活躍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再如,教學“共筑生活家園”這一章節的要點難點時,教師不妨將“人類社會的發展給自然帶來了哪些影響?”作為學生激情討論的主題,同時利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視頻資料,搭配一些文字介紹,鼓勵學生們一邊理解教材中的重點內容,一邊發揮主體的作用,針對社會問題、自然問題、人類的發展問題等提出自己的不同看法。這樣一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會有很大程度的提升,政治教學獨具以生為本的特色,后續的教學實踐也將進行的異常順利。
科學技術發展中,政治教學領域多媒體技術、信息化手段的應用頻率越來越高,教師搜集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在與學生分享的同時開啟他們的智慧之門,師生互動形式化、教學質量不盡人意的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對于初中生創新思維及自主探究能力的綜合發展而言大有助益[2]。只有發揮媒體優勢,便捷學生直觀的、具體的理解政治內容,他們產生了主動探究的積極性,未來的發展空間隨之擴大,才更容易大膽想象、大膽創造,最終成為不可多得的優秀人才。比如,在講授“對不良誘惑說‘不’”時,教師可從互聯網中搜集有關拐賣兒童的案例信息,直接播放視頻后詢問學生:“你們有什么感受?”。緊接著,要詳細說明兒童被拐賣后的經歷及苦楚,從而提升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和防范意識,也讓他們真正明白生命的價值。視頻內容、相關圖片、文字介紹,這一系列的媒體資源轉化為初中生的探究動力,繼續探究生活中的常見問題,努力發展應變能力、實踐能力等,他們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主體優勢有所擴大,創造能力不斷提高,也能夠為社會現代化建設做好準備,最終做出巨大的貢獻。
初中政治教師豐富了自身的知識儲備,努力扮演好“引導者”或“啟發者”的重要角色,設法細化教學流程,從不同層面出發,為學生們產生的各種疑問提供解答,如理論層面、生活層面等,多角度培養初中生的創新意識,徹底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拉近師生關系,挖掘不同學生的內在潛能,政治教學質量更高,初中政治教育長遠規劃進程的加快指日可待[3]。比如,學習“愛在家人間”一節內容時,政治教師應該結合一些經典的古詩詞,讓學生們重新理解父愛母愛。如《游子吟》——孟郊,《送母回鄉》——李商隱,《十五》——王安石等。這些詩詞內容是古人對于親情的理解感悟,學生們熟記于心,在接下來的探究活動中思維變得異常活躍,就直接降低了教師的授課難度。在此基礎上,政治教師通過分享視頻資料,并且展示各類圖片,積極組織“經典誦讀”、“我來做一做”等活動,要求初中生多方搜集課外知識,從而懂得“敬愛父母”、“回報父母”、“感恩父母”的道理,或者布置作業任務,讓學生們回家以后為自己的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親身體驗家人之愛,遠比教師一味灌輸的效果好得多。最后,初中生應將自己的實踐體驗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同時提高總結歸納、寫作能力,期待他們順利實現個性化發展的目標,并在個性化發展的道路上走得一帆風順。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在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利用有效策略,同時探索不同途徑,幫助初中生有效學習政治知識,產生深刻的理解記憶至關重要,還要把握一切機會,進行初中生內在潛能的深入挖掘,促使更多學生分析政治案例,善于學以致用,實現健康成長,朝著正確方向突破自我后,能夠成為高素質、高水平的棟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