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忠
(河北隆化第二中學 河北 隆化 068150)
深度學習的內涵是指學習者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和勤于思考的學習品質,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積極體驗。結合初中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得到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可以有效落實以素養教學為主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目標。深度學習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十分契合,有利于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順利推進。深度學習是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積極主動投入到學習過程中,開展更優質和更高效的教學。
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內容非常多,涉及到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和法律知識的普及。在課堂教學中,有趣的教學導入可以提升學生對內容的學習興趣。在具體的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實踐性極強的原則,選取和學生生活相關的案例并結合教學的理論知識,讓學生迫切認識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在案例中學習知識,獲得個人體驗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既定目標。教學導入是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教學導入來滲透教學的相關內容,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好奇心,鼓勵學生積極投入到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當中。
在七年級《法律在我們身邊》的教學中,通過教學導入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閱讀案例后思考某某犯罪的相關問題:某某犯了什么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在案例中,某某的行為帶來了什么不好的影響?接下來,讓我們學習今天的教學內容,法律初探。通過案例進行教學導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大大激發出來,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開展。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是提升學生對實際生活的感悟,用具體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學生學習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是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出發點。因此,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可以回歸到生活,在生活中,通過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獲得能力的提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通過與生活實踐相關的案例能實現生活和課堂的有效結合,讓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效率大大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和學生緊密相關,突出表現在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培養和法律意識的樹立,讓學生的生活更加合理。
在學習《服務社會》時,教師可以從生活實際開展教學。通過相關內容的教學,讓學生體會服務社會和奉獻社會的意義。在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參加一些公益活動,如去敬老院慰問老人、幫助清潔工清掃街道、做交通的小指揮員等。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得到意識的培養和能力的提升。將學生的親身體驗作為案例進行教學,把服務社會和致力于公益的意義展開相關的論述,讓學生從小樹立服務意識和奉獻意識,培養學生熱愛勞動、愛崗敬業的良好品質。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方式應該是多元化,內容應該是豐富的,通過趣味十足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是提升教學效果的保證。道德和法治內容的呈現不僅可以通過教師單純的講述和簡單文本的論述,還可以是通過圖片的形式、視頻的形式以及多媒體進行相關情節的播放,用多元化的教學形式帶給學生多元的體驗,讓案例教學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多元化的案例教學鼓勵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大大提升了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課堂設計是課堂教學效果的保證,也是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的保證,因此,教師要在多元化的教學中滲透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內容。
在初中《法不可違》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多元化的手段進行教學。結合實際案例,通過多媒體播放的形式讓學生深入了解:視頻中一個無所事事的人,因為威脅恐嚇和搶劫罪被依法懲處。通過案例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守法的重要性,強化法不可違的法律思想,違法犯罪是對社會的極大破壞,也不利于社會的安定和諧。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有利于良好社會氛圍的形成,創新教學方式是學習興趣得到保證的前提條件。
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式。這就要求教師要積極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建立以學生為主的課堂,并通過多種類型的教學形式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豐富課堂內容的多樣性,學生在接受多種多樣的課堂教學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例如,可以開展議題式教學,以議題為向導,探討公共性的思辨話題,在思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與學習能力。又例如,可以開展情景問題式教學,問題情境創設是教師依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提出問題,并將問題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從而引起學生認知沖突,促發學生思維運轉,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學生的自身情況,采取針對性教學,同時也要創新教育模式,用豐富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提升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深度學習的正確實行,可以將感情融入到課堂中,帶領學生克服學習困難,不斷突破教學難點,獲得思維和思想的綜合進步。
總而言之,讓深度學習給初中道德和法治教學注入新鮮的血液,可以讓初中學生煥發出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思辨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大大促進初中道德與法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