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闖 江蘇省宿遷市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宿遷分校
傳統籃球教學模式以模仿法和示范法為主,教師先進行統一示范,再由學生進行練習,在練習中提升學生籃球技術能力。這種教學方式將學生視為可以重復命令并嚴格執行的學習機器,未能真正認識到學生主體對籃球學習所能發揮的積極作用,導致學生難以真正認識到籃球學習的趣味性?;诖耍處熜枰匾暫献鹘虒W模式在初中籃球教學當中能夠發揮的積極作用,為學生運動能力的成長打下良好基礎。
現代教育模式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主動參與投入到學習當中,成為推動學習展開的一部分。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要求學生在訓練和學習籃球知識的過程中相互幫助,相互促進、共同成長,教師的角色作用更多的是鼓勵和引導,幫助他們找到正確的前進方向,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完成教學任務和訓練目標,使其由原本的被動學習狀態脫離出來進入到主動學習的狀態當中,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1]。
初中時期的學生身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到一定提升,渴望探索、了解未知的世界,彰顯個性。而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中的成員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共同努力訓練,在訓練中要求每個人都能充分發揮自身價值,相互扶持、相互幫助,為實現共同目標而攜手并進。學生在共同活動的過程中會感受到集體榮譽的存在,逐漸理解集體的內在含義,在今后的體育課程中努力提升自己、表現自己,彰顯個性的同時不忘相互合作,共同進步,帶領團隊共同取得勝利,培養他們的合作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新時期體育教學的目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素養,磨煉身體素質和意志力的同時,幫他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使其在今后的學習和成長中也能用科學健康的方式培養自己的運動能力。一個班級之中熱愛體育活動的學生數量較為有限,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通過樹立共同目標的方式調動其他人的參與積極性,在共同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彼此分享努力與汗水,歡笑與不甘,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在體育課程中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為體育教育目標的落實提供一定的優勢助力[2]。
由于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屬于新式教學理念,許多教師通過自學的方式了解到小組合作模式這一方法,缺少教學經驗,以至于在開展合作活動的過程中未能真正認識到小組合作學習法的真正優勢,在教學過程中僅僅是將學生機械化的分為幾個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布置訓練任務。在這種教學形式中學生難以真正投入到學習進程當中,未能真正調動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僅僅是將學生從集體練習轉為分組練習,合作教學流于形式。
在小組合作教學法應用過程中,教師未能真正將學生的特點與教學模式結合在一起,新式教學方法的應用較為死板僵化,學生在合作訓練過程中受到的限制較多,學習氛圍的塑造較差,教師未能根據學生成長的特點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因循守舊、墨守成規,教學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
小組合作教學模式要想真正發揮作用,需要教師嚴格把握細節,在了解學生具體情況后完成分組、活動、評價等一系列流程,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收獲和感悟。部分教師雖然在籃球教學中使用了新式教學方法,然而實際上仍然抱持著舊有觀念看待體育課程,未能真正認識到體育學習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能夠起到的積極作用,這也導致教師在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時僅僅只是形式上的機械復制,教學效果并不理想[3]。
在初中籃球教學中,教師需要注意到不同學生之間的運動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學生在運動中表現出的性格特點也有所差別,在分組中教師應堅持差異同構原則,將學生按照興趣愛好、性格習慣、運動特長進行分組,盡可能兼顧每個人的獨特之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充分張揚個性,表現自我,帶動整個小組的運動氛圍。
部分學生的性格較為沉悶,與他人的溝通較少,在分組時教師應充分考慮到這類學生的性格優勢和劣勢,安排性格較為外向的學生與其成為一個小組,保證每個小組的各個組員之間都能實現有效溝通,在相互交流合作中完成籃球訓練目標;部分學生的籃球水平較高,在過去曾接受過課外籃球輔導,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其他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籃球技能的掌握情況,讓能力較強的學生與籃球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相互配合練習,籃球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可以吸收他人優點,改正自身缺點,在他人幫助下提升自身運動能力,而運動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可以在教導他人的過程中收獲幫助他人的喜悅,使其更好的融入集體環境當中,帶動其他學生以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籃球訓練當中,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幫助他們認識到籃球運動的趣味性,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實現共同發展[4]。
在傳統的籃球訓練中,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突然從個體環境來到集體環境當中,性格強勢的學生很容易因為難以與他人友好相處導致內部團隊對抗大于團隊合作的后果,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最終結果將會是小組所有成員的共輸而非共贏,因此如何在小組合作中真正做到個體與集體的相互統一是教師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讓學生認識到個人與集體是統一的存在,教師可以借助籃球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展開小組活動。籃球比賽本身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與合作性,在運動員具備出色的籃球技巧的同時還要注重與隊友之間的高效合作,才能幫助他們取得最后的勝利。在舉辦籃球比賽時教師可以除了參考NBA賽事規則外,還應注意結合學生的體能水平和籃球技能掌握情況設置合理的規則,例如將原本的整場跑動改為半場跑動,縮減每支隊伍的人數組成,保證學生能夠在比賽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個人能力,注意到同小組的其他隊員為取得比賽勝利發揮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認識到集體的重要性[5]。
此外,在同個小組的學生相互之間出現矛盾時,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及時介入其中,幫助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可能會在訓練中犯錯誤,應盡可能保持包容的心態,相互鼓勵、相互扶持,以共同目標為出發點努力奮斗,在奮斗中獲得集體榮譽實現個人價值,為其今后的成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初中學生性格上活潑好動,喜歡重復性較低、趣味性較強的內容,教師在籃球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優勢,通過布置新奇有趣的小組任務的形式刺激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主動參與到學習進程當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推動籃球教學進程。
為此,教師在布置小組任務時可以從學生的喜好出發,結合籃球運動的特點,豐富活動形式,讓小組中的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活動當中,實現自身能力的成長。在籃球訓練中,提升學生的投籃準確率經常需要反復的進行投籃練習,這種練習形式較為枯燥,學生的運動意愿較弱。為了幫助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籃球訓練當中,教師可以將小組競賽與投籃訓練結合在一起,在投籃時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賽,哪一組的命中率更高另外一組就要接受懲罰,激起小組成員的好勝心,使他們更加積極認真的參與到小組訓練當中,提升他們的投籃命中率和動作準確度,實現教學目標[6]。
傳統的教學評價體系主要是各種硬性的指標要求,如定點投籃得分數量、籃球技巧掌握的熟練度、籃球規則的掌握情況,這種考核方式注重測試學生的籃球運動水平,忽視了其興趣和能力方面的培養發展。因此,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的了解自己的成長狀況,為其今后的成長提供方向性的指導,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小組合作教學模式的優點,在體育課上重新搭建教學評估體系,以能力培養為目標,評價學生的表現,促進各個小組成員共同進步,共同提升。
為此,教師需要確定新的評價主體,原本的評價由教師單方面展開,新的評估體系可以由教師、個人、小組三方面組成。在實踐中,先由學生發言,說出自己在這段時間的籃球課程中學到的內容。這些內容不僅僅是籃球技能,也可以包括他們在這段時間的學習中領悟的人生道理或是他們對于某些事物的看法的轉變,引導學生將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表達出來,在分享中認識到自己的成長;其次由小組成員進行評價,評價內容主要是他們對這名學生的看法和認知,在分享中教師可以引導他們結合這名學生以往的表現和現在的情況進行對比,幫助他們從其他人的角度了解自己的成長和變化,認識到集體環境對他的改變;最后是由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總結學生的優點和缺點,了解其今后的成長目標,例如希望在今后的學習中掌握哪些籃球技巧,提升自己哪些方面的能力,鼓勵學生在今后的籃球訓練中繼續保持昂揚向上的勁頭,勇猛精進,戰勝困難[7]。
綜上所述,在初中籃球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真正認識到小組合作模式的特點,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籃球訓練當中,提升運動趣味性的同時,為學生創造交流機會,在相互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社會適應力,為其今后的成長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