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亞紅
(武警工程大學圖書館 陜西 西安 710086)
近年來,在經濟、政治全球化的影響下,人們對于各種知識的需求逐漸呈現多樣化和個性化,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一些數字化的智慧圖書館如雨后春筍般的發展起來。但是,這些智慧圖書館在為人們提供服務的過程中,仍以圖書館為主要核心,忽視了讀者的個性化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性能。為此,相關工作者有必要將嵌入式理論融入知識服務體系當中,促使讀者的個性化需要得到全面滿足,從而提高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嵌入式知識服務與傳統的服務模式相比,最大的區別就是更加關注讀者的實際需求,主要是以得到讀者的認可與肯定為服務宗旨,促使每個讀者都能在智慧圖書館中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資源,從而獲得廣大讀者的支持和信賴。[1]因此,為了實現此目標,相關工作者必須要結合讀者的實際需要提供多元化的服務內容,讓讀者在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幫助下能夠進行自主搜索,爭取在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的同時,也能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要,從而為讀者營造一個良好的服務環境。一方面,智慧圖書館需要打破傳統的服務模式,不斷提高知識服務的多樣性和開放性,促使讀者能夠在智慧圖書館中獲得各種類型的知識服務,以此開闊讀者的視野。另一方面,智慧圖書館需要對讀者進行定向服務,結合讀者類型提供差異性的知識服務,幫助讀者進行決策和選擇,爭取在提高知識傳播率的同時,也能強化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性能,從而推動智慧圖書館的全面發展。比如,智慧圖書館除了要具備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外,還應該根據讀者的閱讀需要提供針對性服務,可將知識類型分為政治、經濟、體育、娛樂、文化等板塊,結合讀者的瀏覽內容主動提供類似的知識服務,以此提高讀者的滿意度。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慧圖書館的服務類型逐漸趨于多元化,而要想真正落實嵌入式服務的基本要求,就必須要將這些服務類型進行有機整合,促使廣大讀者在智慧圖書館中既能享受到圖書館為其提供的知識服務,也能感受到科技帶來了的便利,為此,相關工作者應大力推廣“線上線下”交叉服務模式。所謂“線下服務”指的是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但又區別于傳統的服務模式。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以圖書館為中心,忽略了讀者的實際需求,隨著科學技術和通訊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圖書館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因此,為了更好地滿足人們的閱讀需要,相關工作者可開設電子終端圖書館的服務,促使人們只要通過下載APP就能享受到圖書館服務,從而提高圖書館服務的便捷性和靈活性。而“線上服務”指的是通過將知識服務嵌入到各個網站中,比如新浪、搜狐、網易、騰訊等,促使讀者在瀏覽網站的同時,也能獲得相應的知識服務。[2]這種“線上線下”的交叉式服務不僅能夠豐富讀者的閱讀體驗,而且還能滿足讀者獲取知識的需要。
當然,除了上述內容以外,要想切實發揮智慧圖書館嵌入式知識服務模式的優勢,還必須要拓展綜合性服務平臺,以便全面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要。為此,相關工作者應以信息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為依托,大力開發多樣化的電子終端產品,將嵌入式服務滲透到電子產品中,促使讀者能夠獲得更加廣闊的閱讀平臺。[3]此外,還需要在智慧圖書館中融入先進的檢索技術,促使讀者只需要輸入關鍵詞就能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料,不斷整合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源,爭取在實現資源共享的同時,也能拓展智慧圖書館的服務范圍。比如,各網站可通過加強合作來實現圖書館資源的互通,這樣既能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浪費,也能形成系統性的知識服務體系,這對強化智慧圖書館的服務性能是極為有利的。
綜上所述,嵌入式服務是一種以讀者為核心的服務方式,將其引入智慧圖書館中,不僅能夠豐富其服務類型,而且還能更好地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要。為此,相關工作者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充分發揮嵌入式服務的作用與優勢,不斷提高知識服務類型的多樣化和個性化,促使讀者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智慧圖書館帶來的便利和快捷。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落實智慧圖書館的服務要求,從而為推動我國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