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寧 寧夏中衛市第一中學
本文將用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訪談法對目前學校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的發展現狀作出分析。發現影響學校衛生與體育健康發展的主觀影響因素和客觀影響因素,從固有的傳統觀念影響、學校對學生生活方式的重視程度,以及目前學校對體育健康教育的資金投入力度、教育教學方法、教育教學環境和教育主導者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如:教學內容側重于應試教育和競技體育教育、教育方式不注重差異性和學生衛生習慣的培養、教育主體地位上以教師為主導,不以學生的實際需求為主要目標,通常只傳授運動技巧等經驗性技能,學生對于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反應遲鈍,防范意識薄弱,科學應對各項衛生安全突發事件的知識儲備過少……最后,從中找出如何提高學校衛生健康教育水平的方法。從主觀方面,要轉變教育教學思想、改變健康教育的主體地位、從以往的間歇性運動技能教育,轉向以培養學生長期的衛生健康習慣為主要的教育,創新教學方式,尊重主體差異,從年齡性別等方面進行區別化教育。在客觀方面,加大對學校對衛生健康教育的投資力度,對外加強學校衛生教育的宣傳,引進先進的衛生健康教育理念,從自身的教育教學上,和外部環境的影響中,進一步深入發展學校衛生健康教育。
現今,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各地區之間的融合日益加強,學校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明顯且多樣,個人衛生健康突發事件以及公共衛生安全突發事件日漸增多,對學生的衛生安全教育已呈現出刻不容緩的趨勢,許多發達國家都將衛生健康教育列為教育重點,我國也急需緊跟時代需求,轉變教育方式,將學校衛生健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傳統的運動技能已無法滿足現代學生對于衛生健康的需要,近年來,體育運動中的安全事故頻發,應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能力不足都體現出了衛生健康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培養學生的衛生健康意識,增強學生相關的科學知識儲備,才能更加契合目前國家所提倡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
文獻分析法為本文的前期工作,以知網檢索為主,收集各網站數據,查閱相關文獻,參考相關書籍,分析國內外目前學校衛生健康發展的現狀,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的方向,為本文打下理論基礎。
針對我國的學校衛生健康教育,以及我國應對重大公共衛生突發事件時作出的反應,對我國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發展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得出教育改進的方法。
本文將對部分學生、家長進行訪談,了解他們的衛生健康教育觀念,分析其中的影響因素,得出進一步改善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的方法,為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的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中國流傳著一句俗語“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中國人自古以來受類似的傳統觀念影響頗深,一些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更是認為,過于講究個人衛生是對家庭朋友的防范心理過重,被看作是拉開人與人之間距離的表現,使學校衛生健康的教育受到嚴重阻礙。
以考試為目的的應試教育深刻影響著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的發展,學生老師及家長都以考試科目為主要學習目標,學生從小到大都以學習競技體育技巧為主。與考試無關的學習科目都被輕視甚至忽視。學校衛生健康教育自然地被視為無關緊要的學習課程。
以前學校的教育以應試教育為主,一切與考試無關的教育教學項目都要為應試教育讓出時間和精力。我國許多學校并未開設專門的衛生安全教育課程,而是與體育課一起開設,學生并沒有具體的衛生健康概念,培養出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并不符合社會所要求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人才。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采取男女混合式衛生健康教育,忽視男生與女生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異,教育只求數量,但質量并未得到提高。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每個學生的運動能力有所差別,身體心理特征也不盡相同。
目前對學校衛生教育方面的投入資金少,教學基礎設施匱乏,相關的專業教材極少,嚴重阻礙了相關教育的發展。我國校園衛生健康教育發展的基礎薄弱,沒有足夠且穩定的資金支持,此項教育教學項目很難開展,也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1.應對疫情較遲鈍。疫情暴發時學生還未放寒假,當病毒襲來,大多數學校未能第一時間做出有效的控制和預防措施,對病毒認識不夠深入,對于防控病毒沒有科學的認識,增加了校園集體感染的風險。
2.疫情防控處于被動地位。學校的疫情防控措施幾乎完全依賴政府的防控政策,在與家長聯合防控方面做得不夠到位,家長和學校對于學生的衛生健康習慣的培養較缺乏,對家長和學生的衛生健康科學教育過少,面對突發衛生健康安全事件不能做到主動防控。同時,校園防控前期措施和后期措施不能相呼應,防控效率較低。
3.前后防控不夠多樣,防范效率低。校園保護學生衛生健康措施主要還只是以宣傳為主,形式單一,極少組織學生在網上進行相關學習或采取其他相關措施。
1.缺乏對學生的衛生健康教育。在面對此次疫情的過程中,學生普遍表現出手足無措,不知如何防范的情況,了解病毒的傳播途徑后不能及時反映出相應的防范措施,表明學校衛生健康教育不到位,對相關知識的教學遠遠不夠。
2.忽視了對家長衛生健康教育的培訓。家長在保護學生健康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對于小學和初中的學生來說,疫情暴發后的第一保護人就是家長,但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大部分家長防范意識薄弱,沒有采取主動防控的措施,學校沒有將家長也視為學校的一分子,沒有對其進行相關的衛生健康培訓。
3.學校對衛生健康習慣的培養重視程度不足。非考試科目不受重視、是長期以來我國學校存在的普遍現象,衛生健康教育也始終與體育學科放在一起,有限的課時和應試的壓力都使衛生健康教育難以發展。
我國在學校衛生健康教育上教育內容單一,教育側重于應試教育、突擊體育教育和競技體育教育,只關注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忽視衛生健康方面的科學指導。不能有效地將體育的多樣性發揮出來,也不能培養學生長期的良好生活習慣,沒有有效的引導學生向崇尚健康的生活方式方向發展。
體育的教育不應該只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體育鍛煉能力,更應該有健康的審美,良好的衛生生活習慣。有足夠的衛生健康知識儲備,具備應對衛生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在面對危害自身健康的情況下,能夠掌握應對事件的主動權,提高各項自救能力。更應該有衛生健康的概念和防范意識,真正做到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在教育過程中也沒有做到將體育運動與衛生健康教育分離,使相關的教育大打折扣。
因我國在學校衛生健康教育方面整體投資較少,地區間的發展差異較大,目前我國相關教育的師資力量還較匱乏,主要還是以學習體育教師教學為主,許多地區的體育教師在衛生健康方面的知識儲備還不足以為學生提供專業的教學。大部分地區缺少相關的教材和專業的人才,全國各地的教育水平差距也較大,相關的教育教學效率較低。
要打破之前的“應試第一”的思想,從根本上扭轉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環節薄弱的局面,注重專業化的教育。傳統的增強體質健康已不能滿足現代學生的發展需求,與時代接軌才能培養出更加全面的學生。
體育教育與衛生健康教育無法區分是目前學校衛生健康教育發展中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校園體育課程呈現出時間短,內容多的特點,如果與衛生健康教育放在一起,后者的教學效果將不太明顯。將衛生健康教育課程分離出來將會提高學生與家長,甚至社會的重視,增強社會存在感,進而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
學校衛生與健康教育不能僅針對學生開展,周圍及社會的環境也對學生的生活習慣,衛生健康觀念產生深刻的影響,學校單方面的努力事倍功半,但校園內外的共同教育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一些地區,人們的衛生健康教育的觀念還很落后,對相關知識的儲備極其匱乏,定期組織教師和家長進行衛生健康教育培訓就顯得至關重要,從內部干預到外部影響,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忽視。
我國各地區教育水平差異大,師資力量差別明顯,總體呈南強北弱,東強西弱的特點。網絡教學可以將不合理的資源分配最大限度地合理化。發達的網絡也會讓地區之間的交流來往變得密切,不僅能夠學習交流科學知識,也能傳遞各個地方的先進思想,讓衛生健康教育成為一門從思想到視野再到知識學習全面教育的學科。
將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納入考核標準,讓衛生健康教育真正成為一項正式學科,用考核的方式讓學生和老師還有社會重視起來。同時各地區根據不同情況制定科學有效的考核標準,將這些標準作為老師和學生的行動指南,用制度干預和引導,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衛生健康方面的良好習慣,達到教育目的。
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在我國的教育發展過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來的校園衛生健康突發事件,以及國際化的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都提醒著我們要將校園衛生健康教育放在重點教育發展項目上。
我國的校園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在目前來看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相關教育不被重視、教材和師資力量十分匱乏、知識體系不夠完善、教育環境較為被動等問題都有待解決。校園衛生健康教育改革刻不容緩,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必須以新的思想和新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良好生活習慣,讓學生真正符合現代社會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
我國目前的學校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面臨種種挑戰,資源的不足、科學的指導是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阻礙,我們能從問題中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讓我們的相關教育達到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我們將通過宣傳培訓提高社會對學校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通過發達的網絡傳遞先進的教育理念,設置專門的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課程,使其專業化,讓學生能夠科學的學習相關知識理論,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這些有針對性的種種措施都將推動學校衛生與體育健康教育的發展,在未來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成為素質更高,符合新時代全面發展要求的優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