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利益
(廣西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六也鄉春貴村春貴教學點 廣西 河池 530804)
語文學科體現出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其中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集中體現了名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過經典誦讀手段,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學習效果和語文素養培養效果都會得到提升。但是受應試教育機制局限,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經典誦讀教學手段的應用范圍不廣、應用質量不高,具有很大的教學改革需要。
經典誦讀作為語文教學的一種方式和思路,其在內容上能夠體現民族文化和人文情懷,在方式上能夠促進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提升,因此語文教學活動指導過程中,需要重視引導學生關注經典誦讀,使這部分教學活動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以教學情景作為引導,如結合多媒體技術、表演情景等,能夠重現經典作品的歷史背景和故事情節,引動學生進一步深化理解主題思想,這是優化經典誦讀效果的最佳路徑之一。如在《詠柳》的古詩教學中,我就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這一首詩和作品有關的情景,重點突出詩人身處的柳樹依依的創作環境,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生結合動態、直觀的情景更能夠融入到作品理解中去,和作者產生情感共鳴。
反復誦讀和示范誦讀在小學語文經典誦讀教學中比較常用,在教學指導中,提倡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落實情感誦讀目標,或者以信息技術支撐作品的示范誦讀,示范誦讀方法、營造情感氛圍。誦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掌握停頓、平仄等技巧,把握文章節奏,如《采薇節選》誦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一節時的時候,我就重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那種物是人非的無力感。之后我結合多媒體展示示范誦讀的片段,引導學生掌握誦讀節奏,學習誦讀技巧。
首先,立足經典誦讀教學需求開展游戲活動。小學生對游戲教學模式格外感興趣,因此在指導經典誦讀教學活動的時候,我們可以融入游戲元素,比如在誦讀訓練的時候結合誦讀搶椅子、誦讀傳花、誦讀接龍等活動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興趣,這個過程是激發學生主體意識的過程,利于優化經典誦讀教學效果[1]。其次,舉行經典誦讀比賽活動,全面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很多教師都在課堂上運用競賽活動,在激發學生思維潛力和參與熱情上作用顯著[2]。學生在參與競賽活動的過程中也逐步建立起尊重他人和傾聽他人的意識,這對學生的品格個性養成也有一定作用。經典誦讀知識大賽、經典誦讀演唱大賽或經典古詩擂臺賽都是競賽活動的具體形式,引導學生選擇合適的作品參賽,體現經典誦讀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傳統文化滲透的教育目標也逐漸落實,這是經典誦讀帶給我們的新的教育契機。
深化經典誦讀記憶需要教學工作者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突破傳統經典誦讀的單一模式,將讀后感寫作融入其中,可以使學生獲得新的收獲[3]。如《獨坐敬亭山》的經典誦讀中,像是“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的語句意蘊深遠,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情感變化,詩中“閑”“盡”二字使用的很獨到,在誦讀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寫讀后感,分析作品語言運用或者解析作者內心情感,能夠全面優化經典誦讀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經典誦讀作為重要的教學模塊和方法,在傳承傳統文化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上起到的作用十分顯著,我們將經典誦讀融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中,旨在落實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目標。但是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經典誦讀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盡管應教學改革需求在小學語文教育活動中融入經典誦讀,也收效甚微。因此,為提升小學經典誦讀質量與效率,語文教學工作者應該和學生建立密切的聯系,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給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優化經典誦讀效果,培養小學生的經典誦讀意識,提升其經典誦讀能力。本研究立足小學語文教學需求,分析引入經典誦讀的具體方法,希望研究中提出的教學建議可供一線教學工作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