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玲
(江蘇省泗陽縣城廂實驗小學 江蘇 泗陽 223700)
電化教學模式在提升小學語文的教育教學質量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結合小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性格與心理特點實現電化教學方式的有效融入,是值得探討和分析的問題。
1.1 豐富課堂內容,激發學生興趣。電化教學模式中,必然會運用到一系列的多媒體輔助工具,這些工具的應用,實際上已經從本質上實現了教學模式的轉變。對于小學生來講,新鮮事物對于其自身的吸引力是非常大的,這種在教學模式上的變化,必然能夠首先從形式上對小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學生從主觀上就更容易產生對于這種教學模式的興趣,相應的教學效果的取得和提升,就比較容易進一步實現。
1.2 滿足學生需求,實現個性化教學。由于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和靈活性,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電化教學不僅可以通過協調和組織在整體的課堂教學中進行應用,還可以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需求,在實際教學中分組或者針對個別學生進行應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現,有利于教師根據小群體或者個體學生的學習層次和能力,有針對性地制作電化教學的輔助工具和資料并完成教學過程,能夠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條件。
1.3 提升教學效率,優化教學效果。電化教學中,由于部分教學資料可以在課堂教學開展前提前進行準備。因此,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就節省了一部分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另一方面,電化教學模式由于有多媒體工具的輔助,在課堂教學內容的呈現上更加直觀和生動,這對于學生學習和理解語文學科知識是有顯著的促進作用的,也就是說,其能夠促進教學效果得到切實的優化。
2.1 教師對于電化教學存在依賴心理。這主要是由于電化教學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存在顯著的便捷性特征,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觀看多媒體資料對于課堂教學內容更加直接地進行了解。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教師在引導教學方面的投入。這種便捷性特征,正是教師對于這種教學模式產生依賴心理的主要原因。
2.2 電化教學的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從概念性質上來講,電化教學模式是一種具有典型的綜合性特點的教育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在具體的呈現和應用方式上是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的。但從小學語文教學現階段的應用狀態上來看,教師只是利用了電化教學模式的新鮮性和便捷性,將其作為輔助教學資料的展示平臺和工具,而并沒有從這種教學模式的原理和應用靈活性上進行分析和研究。使得這種教學模式的作用沒有得到全面的發揮。
3.1 實現教學情境的創建。語文課程的教學,更強求讓學生通過文字的描述體會到作者所想要表達的情感。而情感體驗的方式,往往需要通過教學情境的營造來輔助實現和提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通過輔助模擬的方式創設一個教學情境,通過情境的還原創設,使學生對于課文描寫的內容和作者的情感有一個更加深刻地體會。例如,在開展小學語文課程《秋天的圖畫》的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針對課文中描寫的情景,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學生展示一幅秋天的景色。同時,教師還可以選取一首能夠配合秋天風景的背景音樂圖片觀察和欣賞的過程中進行播放,為學生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幫助學生更加深刻準確的理解課文中所表述的情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2 實現教學難點的轉化。這一點主要是指,當遇到一些學生在理解學習中抽象性比較強的語文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融合應用電化教學的方式,實現抽象與具體之間的轉化,為學生的學習和理解提供便利條件。例如,教師在開展《呼風喚雨的世紀》的教學的過程中,由于這篇課文的內容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其課文內容中包含的信息多是與先進的學技術具有相關性的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講,直接的進行課文的理解在形象性上有所缺乏。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電化教學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多媒體網絡平臺向學生展示一些先進的科技成果產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具體的產品展示,使學生理解科學技術對人們生活的改變作用。這種以具體的實物展示為途徑的教學,實現了抽象的科學技術內容向生活化的方向的轉變,為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和理解提供了幫助。
3.3 利用電化教學創建師生互動平臺。這一點主要是指,教師可以利用電化教學中所包含的交互式輔助工具,創建一個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互動的平臺。這一平臺的建立,一方面能夠方便教師更加及時準確地了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師生之間交流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條件。并且這種師生交流方式,本身在形式上也是一種創新,必然能夠獲取傳統教學模式無法實現的交流溝通效果。
總的來講,電化教學模式與小學語文課程教學的融合應用是具有非常顯著的優勢和應用價值的。在實際應用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地引入這種教學模式,并注意學生自身的學習需求,力求最大化的發揮這種教學模式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