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德
(江蘇省太倉高級中學 江蘇 太倉 215400)
基于立德樹人的背景下,高中生應當加強開展勞動教育,確保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加強開展勞動教育,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勤勞的優(yōu)良美德,為學生以后的人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開展勞動教育的過程時,必須向學生明確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讓學生對于勞動有一個正確的思想認識,從而增強自身的勞動技能。
為了更好地落實勞動教育,保證勞動教育的實效性。教師應重視提高學生對于勞動的理解,切實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能力。教師可以在實際的勞動教育中,利用鏡頭的方式,記錄學生的勞動成績,為學生增強自身記憶。教師應注意根據高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增設有著針對性的勞動課程,對于學生提出相應的勞動要求,保證勞動課程落實到實處。比如在學校中,可以開展個人衛(wèi)生整理、家務勞動、烹飪、手工、園藝等課程,通過豐富多樣的課程形式,讓學生掌握多種技能,切實增強學生的操作能力。由于所教學生是高中學生,其已經初步具備了相應的個性,為了切實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切實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為了充分確保勞動教育的正常開展,教師應注意給予學生必要的勞動機會,讓學生有著可以進行實踐的基地。比如高中學校可以聯合敬老院、福利院等公益組織提供場地,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切實增強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保證活動形式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保證學生的勞動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勞動中來,增強學生的勞動能力。為了保證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可以運用榜樣的力量,在學生中尋找典型人物樹立榜樣,頒發(fā)“勞動標兵”“校園勞模”等獎項,保證學生的勞動熱情。在學校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都應該貫穿勞動教育,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也應抓緊時機,為學生灌輸勞動思想,切實弘揚勞動精神。學校應可以結合自身特點,開發(fā)具備獨特色彩的校本課程,讓學生在勞動中得到深刻的體會,增強學生的個人認知。通過多種形式的勞動課程,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擴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學生的個人能力。
為了充分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教師應引導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逐步完善學生自身的勞動認知。教師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具備一雙發(fā)現的眼睛,針對于學生每個人遇到的困難及時給予幫助,提升學生的價值觀念。同時,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教師應注意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動手,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學生的自立意識,積極讓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為了全面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僅僅依靠教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教師應讓學生家長、社會也參與進來,形成合力,切實保證學生能夠完善自身認知,端正自己的態(tài)度。通過讓學生家長和社會也參與到勞動教育中來,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資源,讓學生能夠接受到更多的勞動教育。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鼓勵學生做一些家務活,逐步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的意識,讓學生擁有勞動技能。
為了充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勞動,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教師應注意選擇合適的教育形式,通過具體的例子,讓學生明確勞動的價值。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縫衣服”,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候會遇到衣服開線的事情,為了能夠繼續(xù)穿這件衣服就需要進行縫補,教師可以教給學生掌握縫衣服的技能,讓學生掌握一門生活技能。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問題:勤勞節(jié)約是否有必要。通過讓學生進行思考,明確勞動的價值。為了充分保證教育課堂的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可以開展比賽,讓學生們比一比看誰縫的衣服最好看,切實增強學生的勞動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教師應注意健全規(guī)范各項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的勞動進行一個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的自我認知。
綜上所述,基于立德樹人的背景下,高中教師應重視開展勞動教育,通過幫助學生樹立勞動的意識,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勞動技能,為學生以后的人生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應注意聯合學生家長,實現家校共育,切實保證學生的勞動教育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