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坤,鄧銳潮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明確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將實現從普及教育向建設高質量教育的歷史性轉變。《2035》就發展優質教育、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明確提出了“以德為先”、“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等基本理念;系統提出了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強課程體系建設、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構建教育質量評估監測機制等重要舉措;是開展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依據。
課程思政建設,將乒乓球選項課納入課程思政改革之列,作為通識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對學生的協同育德效應。課程思政作為一種綜合育德教育理念,乒乓球選項課作為大學 體育選項課體系的主干選項課程之一,通過加入國球精神的思想引領來充分發揮體育在育人中的激勵作用,著力將乒乓球精神教育貫穿于選項課的全過程,新時代在繼續深化課程思政改革進程中深挖國球德育資源,充分民顯乒乓球德育功能。
擠選項“水課”育選項“金課”,全國各類大學都為大學生開設了豐富多彩的體育選項課,但目前學生認為部分體育選項課太“水”,只是一種學生獲取額外學分的“安慰劑”。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提出要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乒乓球選項課緊跟新時代提升各課程質量方面要求,以課程思政建設和開環課程為基礎打造一門選高水平、創新式和使學生感受到挑戰性的“金課”。
乒乓球選項課“3+進階式”模式教學,該教學模式從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課程思政入手,將管理學理論(激勵理論和階梯理論)與教育學理論(因材施教理論和適應性理論)相結合, 課堂教學過程由傳統的準備部分、基礎部分、結束部分調整為課程思政部分、技能傳授部分、實戰競技部分,將課程思政引入體育教育中,深挖提煉乒乓球項目中思政元素并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技能傳授部分前先發揮國球精神的思想引領效能,提升選項生的愛學、想學、能學的思想覺悟,技能傳授按學生的技能水平進行分層分類指導學習,使每一位選項生在每一次課上乒乓球技能都有所提高,最后按水平進行分層次實戰競技,以考驗學生的實戰技能,為樣同堂教學達到技能學習和同堂德育的雙目標,將立德樹人貫徹到乒乓球選項課堂教學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之中,實現協同前行、相得益彰,從而實現構筑課程思政育人大格局目的。
2.1.1 乒乓球課程思政指導設計(即“3+”和“1/3”思政部分)
一級文化水平:為了解乒乓球運動的歷史、規則,二級文化水平為了解乒乓球運動著名人物事跡,三級文化水平為了解乒乓球運動愛國勵志故事,補充文化水平為了解乒乓球國外名人勵志故事。
2.1.2 乒乓球課程技能教學設計(即“3+”和“1/3”技能部分)
2.1.2.1 乒乓球場地功能進階式布置(即進階式指導部分)
面向初學者對墻設置的球臺,面向基礎者球臺,面向業務者編好代碼的球臺,面向專業者裝有發球機球臺,其他場地區布置如成績宣告區、信息欄、標語區。
2.1.2.2 乒乓球技術動作進階式指導(即“進階式”指導部分)
一級技術指導為3項技術分別為發平擊球、反手推檔撥、正手攻球,二級技術指導為3項技術分別為發下旋球、反手搓球、正手前沖弧圈球,三級技術指導為3項技術分別為發側旋球、反手擰拉、正手挑打補充技術指導為3項技術分別為發逆旋轉球、直拍橫打、前沖弧圈球、削球打法。
2.1.3 乒乓球技能考核設置(即“3+”和“1/3”考核部分)
一級技能水平考核平擊發球、反手推檔撥、正手攻球、基本裁判能力,二級技能水平考核下旋發球、反手搓球、前沖弧圈球、裁判組織能力,三級技能水平考核側旋發球、反手擰拉、正手挑打、裁判編排等能力,補充技能水平考核發逆旋轉球、直拍橫打、弧圈球、搓球、實戰。
2.2.1 進階式乒乓球場地布置
按循序漸進、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學理論將教學區分隔為3個主要層次進行適應性教學指導,構建了進階式模式體系的基礎;
2.2.2 進階式選項課堂教學計劃
按選項學生的技能水平給予3個不同目標要求,各學生根據自身水平選擇對應目標進行學習,并以管理學激勵理論為基礎實行“+”分設計,提升學習動力建立了有效目標進階激勵機制;
2.2.3 乒乓球精神課程育人功能融入
挖掘和篩選出我國優秀乒乓球運動員的勵志事跡,以每次課程中宣講一個主要人物故事為主,引導學生學習乒乓球精神,繼承和發揚中國乒乓球隊的光榮傳統,把乒乓球所蘊含的優秀德育資源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實際力量,激發學生愛國意識、拼搏精神。
2.2.4 構建課程的立體育人體系
建立乒乓球選項課與第二課堂融合、與創新創業融合的立體機制。即乒乓球選項課教師即是課程負責人、又是乒乓球社團指導人、又是訓練隊伍教練、又是乒乓球創新創業引導人等,建立以教育平臺為引擎的立體教學體系。
“3+進階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針對通識類”水課”問題,從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課程思政等方面入手,引入管理學理論(激勵理論和階梯理論)與教育學理論(因材施教理論和適應性理論)相結合,并結合課程思政改革,努力將乒乓球選項課打造成一門學生喜歡的金課并為推進通識類課程改革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1)總目標:擠“水課”育體育選項“金課”
(2)分目標1:乒乓球課上“3+進階式”教學模式
(3)分目標2:乒乓球“乒乓球精神”教學融入“課程思政”
(4)分目標3:課下“體育教育與第二課堂深度融合”
體育選項課普遍存在思政引領不清、技能學習層次不分、實戰提升參與不足、考核測試不區分對待等突出問題。為此,該教學模式從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探索形成從課程思政、因材施教、實戰訓練等的進階式體育教育體系,并拓展到課下與線上構建了從課程教育、社團指導、競賽訓練、網絡聯通、創新創業的進階式全天候乒乓球教學體系。
乒乓球選項課水課主要為基礎普及教學、灌輸式教學、封閉課堂、重知輕行、重學輕思。“+進階式”教學模式圍繞教學“觀”以課上為中心、課下指導、課程思政、第二課堂、社會實踐這五個角度來融合打造,以及從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等教學基礎方面,將乒乓球選項課教學擠“水”添“金”,將乒乓球選項課孕育成高階課堂、思政課堂、德技雙育課堂的選項“金課”。
體育教師一般重視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而輕視了對學生德育素質的培養,缺少對學生正確的三觀思維引導,通過課程前“乒乓球精神”宣講,引導學習乒乓球精神,繼承和發揚中國乒乓球隊的光榮傳統,在課程思政建設中彰顯乒乓球的獨特氣質,把乒乓球所蘊含的優秀德育資源轉化為立德樹人的實際力量,激發學生愛國意識、拼搏精神。
圍繞因材施教為中心、創新課堂教學場地布置模式,在課堂上對選項生進行分類指導,提倡學生自我評價、協助學習、小組學習有利于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學習信心;進階式的設計使根據不同乒乓球水平的學生設計了不同的學習內容和安排相應的學習場地,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使處于不同水平層的選項生都能“摘到桃子”,獲得成功的喜悅;總之,通過這一設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圍繞乒乓球實施全方位育人,通過課堂與社團的融合,課下培養乒乓球愛好者創新創業能力、社會實踐、交流組織能力等而發揮體育功能。
按照貫徹“健康第一”思想,推進“課堂革命”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在選項課堂中落實立德樹人任務,通過將乒乓球選項課與乒乓球社團相融合,使課程育人功能拓展到課下,對實行全過程育人教育,培養學生終身乒乓球愛好意識和精神,推進開放式課程工作,提高乒乓球項目在課下的育人功能,為實現新時代人才培養教育目標而發揮體育功能。
“3+進階式”教學模式的實施,實行了分層學習,避免了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自信心的打擊,同時,所有學生都體驗到學有所成,增強了學習信心。
針對各層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教學目標與練習,使得處于不同層的學生都能“摘到桃子”,實際施教更有的放矢、目標明確、針對性強,提升了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有效地組織好對各層學生的教學,靈活地安排不同的層次策略,極大地鍛煉了教師的組織調控與隨機應變能力。
“3+進階式”教學模式是一種針對通識類“水課”問題,從教育理念、培養模式、課程思政、課程體系課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入手,引入管理學理論(激勵理論和階梯理論)與教育學理論(因材施教理論和適應性理論)相結合,并結合課程思政改革,為打造“金課”開出的一劑良方,對推進通識類課程改革將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乒乓球選項課“3+進階式”教學模式可拓展到乒乓球社團的課外與線上指導,“ 3+進階式”教學模式它的宗旨是使學生愛學、會學,使不同程度的學生,尤其是學習有困難和問題較多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它的主要特點是目標具體,升級適度,符合學生的心態,使學生有成就感,體現了教育因材施教原則,注重學生心理變化,消除自卑心理,使全體學生得到乒乓球技能提升和獲得感體驗,達到個體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目標,實踐教學表明是非常科學的、有效的方法之一。“3+進階式”教學模式中核心之一的國球精神的思想引領,讓思政引領與課程技能傳授進行有機結合,引導學生理解乒乓球運動在社會制度的歷史性變革和國家建設發展過程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把家國情懷自然滲入課程教學里面,通過講好國球故事,增強當代大學生的“四個自信”,更好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課程思政的時代感和親和力,擴大課程教學思政引領的輻射面和影響力,激發其為國家學習、為民族學習的熱情和動力,幫助其在社會價值過程中明確自身價值和社會定位。
這一教學模式現并可以推廣到其他體育選項課教學領域所沿用,每項體育運動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都孕育出了自己的體育思想,將篩選出有利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發展的體育思想融入本項目課堂教學中,可以發揮思想引領作用,根據體育技能學習的規律進行技能教學和分層次的實戰對抗體現了教育學的因材施教原則,乒乓球選課“3+進階式”教學模式推廣和應用是對體育選項課教學改革的有利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