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豐 邢臺學院
在我國青少年體育快速發展以及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背景下,人們提出了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的想法,這樣的發展機制能夠進一步規范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發展,同時還能夠拓展青少年體育發展的市場,加強社會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幫助構建健康中國,加強青少年體魄,使其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但是在實際的發展過程中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還存在組織管理不完善、產業政策不健全、協同管理能力不足等問題,對此,相關工作人員應當主動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內容,開發體育市場,加強三地的交流溝通,完善京津冀青少年體育協同發展機制,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持續發展。
1.政策機遇
盡管我國整體上呈現出經濟持續發展的態勢,但是不同地區之間由于地理條件以及發展狀況的差異,各地區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發展不平衡問題,對此,國家提出了多地區協同發展的戰略,希望能夠革新城市發展理念,加強城市之間的交流與溝通,使城市之間能夠形成一種相互扶持與促進的效果,實現經濟的共同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就是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政策,該政策同樣體現在青少年體育賽事發展中。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協同發展不僅能夠促進我國體育產業的發展,同時還能夠發揮三地的區位優勢,加強三地的交流合作,實現共同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提出之后,很多學校就成立了京津冀體育協同發展中心,目的就在于搭建體育協同發展與交流的平臺,實現三地體育資源的整合,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體育人才,推動三地體育事業以及文化事業的發展。自2017年出臺《京津冀體育產業協同發展規劃》文件之后,三地更是提出打造20項以上體育賽事、30項以上品牌業余賽事等想法,同時也在推動青少年聯賽的組織,創建了京津冀冰雪體育賽事體系,實現三地體育協會的協同合作。
2.經濟機遇
京津冀本身就是我國北方經濟發展的重心,地區經濟發展較快,但是卻存在嚴重的發展失衡問題。協同發展的政策能夠實現三地優勢資源的整合與分享,這樣就能夠實現互補與共同進步,解決發展不均的矛盾問題。京津冀協同發展不僅是促進京津冀經濟發展的戰略,同時也是我國其他城市協同發展的表率。經過對京津冀三地經濟發展情況的統計對比能夠知道,近年來北京、天津經濟增速差異不大,河北與其他兩地相比呈現出一定的差距,這就更加堅定了城市協同發展的想法,只有實現優勢互補才能夠實現共同發展。
青少年體育發展是當地政府的重要職責,我國早在2010年就建立了青少年體育司,目的就是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促進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各級政府都非常重視青少年體育事業的發展,積極舉辦競技性賽事,體現出獨特的地域特征,并不斷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內容與形式,促進青少年的發展。隨著我國城市協同發展政策的提出,各城市群找到了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的機遇,在城市協同發展的基礎上建立青少年體育交流平臺,加強青少年的體育興趣,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基礎上,政府為青少年體育賽事發展進行了全新的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的合作模式,在此基礎上列舉了規劃中的體育賽事工作,指導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的方向。盡管如此,體育部門的初步探索并未做出詳細的、具體的發展規劃方案,已經簽署的發展協議中并未對發展各方的職責、合作機制、重點任務以及問題挑戰等進行討論與研究,尤其是在賽事規劃方面更是沒有取得進展。這就增加了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的不確定性,參與者難以在協同機制、重點項目、三方職責等問題上取得共識,嚴重影響賽事協同發展[1]。
只有完善組織機構,才能夠提高組織管理水平,促進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就目前已經舉辦的協同賽事來看,負責賽事舉辦的人員一般來自京津冀的體育部門、項目協會以及教育部門,負責方邀請其他一方帶領運動員參加體育比賽。這樣的組織機構成員組成過于單一,其中多部門的參與又會導致賽事溝通協調工作出現問題,將參與的三方放在不平等的地位中,難以促進賽事的持續發展。另外,當前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從籌劃到執行都缺乏完善的規劃安排,尤其是在多方參與的過程中更是缺乏有效的交流機制,導致賽事在開展的過程中出現權責不明、混亂無序的情況,影響賽事協同發展[2]。
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事業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各政府部門也在不斷探索發展中,對于如何規劃賽事進程、如何滿足青少年體育鍛煉需求、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賽、如何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內容以及如何實現體育協同發展利益最大化等問題都還處于探索的階段。從2015年政策出臺并舉辦了第一個青少年體育協同賽事到現在僅僅過去了5年的時間,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機制已經逐漸發揮自己的作用,促進三地體育事業的協同發展。但是由于協同發展模式還缺乏成熟的經驗,因此在舉辦賽事的過程中存在開展不穩定的情況,具體體現在賽事規劃不足、經費短缺、計劃頻繁調整等方面,影響了賽事協同發展的效果[3]。
要想提高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協同發展的效率,工作人員應當不斷完善協同發展規劃與機制,得到政府的支持,從政策層面制定出明確的、具體的、詳細的協同發展策略,并能夠從長期戰略發展的角度進行體育賽事協同發展規劃,促進京津冀體育賽事的協同發展。三地應當遵循協同發展的原則,充分利用各地的優勢體育資源,由北京市體育局作為領導,牽頭其他兩地完善協同發展規劃,制定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具體來說,從體育賽事協同發展政策出臺至“十三五”結束,其發展目標為合理規劃青少年體育賽事,并構建協同發展生態圈,完善賽事統一協調機制,搭建三地青少年體育交流的平臺。從當前到“十四五”末期為發展的第二個階段,該階段的發展目標為健全協同發展機制,逐漸形成優勢互補的賽事協同發展格局,并且能夠利用重點賽事引領其他體育賽事與產業的發展,實現體育賽事內容與形式的創新。此外,各地還應該建立相應的學校體育聯盟以及賽事運營聯盟,加強不同地區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落實京津冀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協同發展[4]。
盡管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已經逐漸成熟,但是受到地域限制,三地的體育部門之間的交流難免受到影響,對此,政府應該牽頭完善協同組織結構,建立三地體育協會,加強不同地區體育組織之間的溝通交流。隨著我國青少年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很多項目協會都在尋求實體化改革的新途徑,并都取得了新的成就與突破,這樣的發展局面也導致很多運動項目協會與體育總局脫鉤,實現了自我超越與發展。因此,體育總局也應該鼓勵項目協會開展實體化改革,利用項目協會調節不同地域青少年體育協會之間的關系,構建有效的溝通交流機制,同時鼓勵協會發揮自身的職能作用,保障青少年賽事的秩序。三地體育總會的成立能夠促進青少年體育協同發展,除此之外,總會還應該設立不同項目協會協同發展小組,負責統籌不同地域體育社會組織、學校以及三方運營企業之間的關系,獲取更多的體育支持資源,促進三地體育賽事的交流與溝通,實現優勢資源互補,促進體育賽事協同發展[5]。
體育項目具有趣味性與競技性的特征,能夠吸引青少年主動參與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體育鍛煉意識,同時還能夠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然而很多傳統的體育項目已經不能夠吸引個性化青年選手了,再加上很多體育賽事的形式比較枯燥和單一,在策劃與執行過程中難以達到商業開發的目的,導致體育賽事難以進行。對此,各體育機構應當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內容與形式,開發體育賽事中的商業潛能,這樣才能夠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體育競賽活動,也才能夠為體育賽事的協同發展提供充足的經費,保障賽事的正常進行。具體來說,人們可以打造體育賽事+娛樂、體育賽事+旅游、體育賽事+科技等多種創新形式,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活動,同時不斷開發相關創新產品,挖掘商業價值。除了賽事內容,人們還可以創新賽事形式,開展三地青少年表演賽、對抗賽、友誼賽等,這樣就能夠促進體育賽事協同發展,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長[6]。
綜上所述,京津冀協同發展政策能夠促進青少年體育賽事的發展,因此,政府應當抓住協同發展的機遇,不斷創新青少年體育賽事的內容與形式,完善協同組織機構,同時完善協同發展規劃方案,實現三地體育產業的協同發展,促進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