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佳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
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是公共衛生知識領域里的新觀念、新理論和新策略,而健康教育作為實踐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的推進劑和重要方法與策略,三者相互融合,互補優異。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關系著國家發展和社會安危,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然而,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生活方式呈現出多元化趨勢,人類健康受到其負面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危險信號。健康教育作為傳輸理念、踐行理論的有效方式,有利于發展和推動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因此,為了國民的健康和國家的興旺,我們應以學校為主陣地,通過發展健康教育,開展健康管理,實現健康促進。這不僅有利于處于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受益終生,而且有利于樹立新時代健康價值觀,更有利于全社會的健康發展。
健康促進一詞由世界衛生組織首先提出,目前最受公認的確切定義是《渥太華憲章》提出的:“健康促進是促使人們維護和改善他們自身健康的過程”。該定義體現出人們對于自身健康的促進行為和改善過程,需要將精神和身體保持在最優的狀態。事實上,健康促進不僅關乎個人健康,還關系到家庭和社會,它能通過激發個人、家庭、社會的健康潛能,改變人們對健康的認知和態度,改善健康的社會環境,實施健康的生活方式,最終讓人們實現健康的選擇并保持健康的狀態。
健康管理是指對個體或群體的健康進行全面的監測、分析、評估,一般由專業的健康管理師提供健康咨詢、健康指導和健康服務,進而完成對健康危險因素進行干預,以達到對疾病的預防或控制發展。其宗旨是調動個體、群體以及整個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資源,進而實現最佳的健康效果。健康管理不僅是一套完善方法,更是一套周密程序。人們通過健康管理接收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務,可以合理減少或消除危險因素,有效預防和控制疾病的發生與發展,這樣不僅能降低醫療成本,更能協助人們維護自身健康,提高生命質量。
第十六屆國際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大會提出社會在健康方面對醫療和防疫的挑戰已經轉向了對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挑戰。在面對公共衛生事件,如新冠疫情的沖擊和挑戰時,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是最有效、最經濟的預防措施。所以說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對于個人健康、社會穩定和國家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是實現初級衛生保健的先導優勢
健康促進是初級衛生保健持續發展的實際體現,是能否實現初級衛生保健的關鍵。作為公民素質教育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對于實現所有健康目標、社會目標和經濟目標具有關鍵地位和重要價值。
2.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是衛生保健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今發達國家和中國的疾病譜、死亡譜都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日趨成為影響生命健康的危險因素。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是初級衛生保健事業發展的必然趨勢,是促進社會政治和社區衛生行為必不可少的內容,加強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有利于減低危險因素和預防“生活方式病”。
3.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是科學有效,合理優化的保健措施
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在于通過歸納、分析和控制會影響健康的各種有益因子和危險因素,進而合理優化健康狀態,科學有效的預防、發現和治療疾病。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上看,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對于社會、企業和個人都是必要措施,有利于節約醫療費用的支出,提高人們的生活狀態和生存質量。
4.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是引導人們樹立自我保健意識的重要渠道
健康促進與健康管理可以幫助人們提高自我保健意識和完善保健能力,促使人們增強自覺性、主動性和能動性,從內心認同并踐行健康維護和增進健康,通過強化保健的意識,采用衛生的行為,作出有利于健康的選擇和決定,最終增強軀體能動上的自我保護、心理素質上的自我調節、生活方式上的自我控制、人際交往上的關系調整。
當前我國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正在全面實施中,各地區、各學校的條件、文化、校風和師資存在差異,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由于對課程改革的理解和認識的不同或偏差,呈現不同的方法和效果,有的甚至偏離和背離了改革的初衷。比如:多做游戲就是淡化技能的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自主練習能力,則出現了“放羊式”教學;落實學生自評互評,則演變為送分,甚至弄虛作假等等。
現階段盡管各高校按照統一要求每年按時開展學生體檢、體質健康測試、心理健康測試,通過統計到的諸多信息數據也掌握了學生的體質和心理健康狀況,但是并沒有開展實時有效的預防干預措施。當前的健康制度和健康教育,存在指導干預措施不到位,信息收集不全面,評價體系不科學等問題。
各高校長期開展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鍛煉活動和實踐訓練,但是效果不是很理想。如果要及時掌握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關鍵在于全面的、系統的、定期的體質測量與健康評價,但是在我們的高校只有很少的學生能夠進行定期的體質測量與評價,絕大多數學生想進行,但是沒條件,還有少部分認為沒必要進行。實際上,很多體質健康問題和一些疾病,在早期的時候就可以通過體質評價而被發現,得到及時的診治。所以,定期對學生進行體質的測量與評價在健康管理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部分大學生受到國際環境、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等諸多成長環境的負面影響,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果不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心理危機,極有可能引發學生的自身健康安全問題,甚至還會危害到其他學生。據有數據調查,學生在出現心理問題時大約只有8.3%的會進行心理咨詢,尋求解決方法。實際上,在很多高校里都設置了心理健康咨詢室或咨詢電話,只是宣傳不夠理想,而導致學生不知道。而且很多學生認為出現在心理問題是不光彩的事,甚至認為是變態,容易受到同學嘲諷,所以不敢去進行心理咨詢。所以作為高校要進一步明確新形勢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積極作用,要創新工作思路,積極健康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行政管理是實現學校健康促進與管理目標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各高校應成立大學生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結合本校實際工作情況,制定具有科學性與實操性的大學生健康促進與管理工作實施細則,強化制度執行上的嚴肅性與公正性,考量制度創新上的抓考核與真問責。另一方面,完善和健全健康管理與健康教育的工作體制,以課堂教學為主要渠道、以課外指導為重要輔道、以心理健康咨詢為基本保障,形成全方位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自助多相結合、緊密聯系的身心健康管理工作體系。
學校應重視健康教育工作,結合實際開設必修、選修課程或專題講座,采用寓教于樂的形式豐富開展呵護學生健康工作,廣泛普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知識。一方面,通過“兩微一抖”新媒體宣傳,強化線上加線下的宣傳模式,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宣傳日、宣傳周或宣傳月,營造積極、健康、高雅的氛圍,引導學生關注身心健康,優化學生身心品質、提升抗壓能力。另一方面,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校園文化隱形教育作用,組織健康有益的文體娛樂活動,引導學生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促進大學生增強體質,陶冶情操,全面發展。
為貫徹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從身體形態、身體機能、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評定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有利于引導學生提高健康保健意識,積極參加體育鍛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學校應嚴格按照健康教育工作要求,落實大學生身心健康測評工作,提高健康促進與管理工作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連貫性。
當代大學生肩負著緊張的學習任務和沉重的競爭壓力,他們面對的挑戰既是機遇也是阻力。現代健康教育的核心應該注重學生身心健康,促進身心和諧發展。根據當代大學生的群體健康特征和個性發展特性,健康教育的內容應該從生理——心理——社會多角度開展。學校應重視加強心理咨詢或輔導工作,創造條件積極建設心理咨詢室、團體輔導室、心理測量室等辦公場所,有效提供個別咨詢、團體輔導、心理訓練、健康服務等教育工作,不斷完善健康教育體系,為學生提供連貫性、及時性、有效性的心理健康指導與服務,幫助他們適應環境、調節壓力、自人格發展和健康管理,有效避免并及時糾正有害健康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進而促進大學生適時調節最佳的身心狀態。
按照我國學校健康教育的新發展新要求,大學健康教育不僅需要具備最基本的衛生保健,還需要樹立現代健康的科學理念,更需要增強體質的健康促進和健康管理。大學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日常管理、課堂教學、健康篩查、心理咨詢、危機干預、科學研究等諸多方面,學校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健康教育、促進、管理體系,落實監督檢查,注重實體性規范和保障性規范,堅持制度原則不動搖、執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缺漏、遵守紀律不松懈,確保大學生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順利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