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姜竣雯 陳俊穎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
隨著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等系列政策出臺,我國體育產業重心逐漸向發揮體育的經濟功能方向轉變。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人們加強鍛煉、提升身體素質的意識明顯提升。當前,我國體育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依然突出:地域間、人群間體育發展不平衡,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體育促進全民健康的作用發揮不充分,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不充足,全社會興辦體育的體制機制不健全等缺口,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多層次的體育需求。黃石作為國乒基地,體育發展具備一定的資源,但其中心城區的中小型體育場地過分負荷且設施陳舊;由于交通不便,資源更加豐富、場地更為廣闊的城郊體育場館少有人群選擇,進而造成城郊大量資源閑置,體育場地建設保有量較低。
資源配置是運動場地發展的基礎和根本,通過查看各類型場地的配置情況考慮能否選擇使用,通過衡量所需付出的成本以決定是否開展活動。場地經過使用后根據分析得到信息對配置進行調整優化,進一步保障了運動場地的運作。結合黃石市運功場地的基本背景,以調研數據分析結果為基礎,審視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的基本運行現狀,并提出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創新改革路徑,以提高公共運動場地的運行效率。
AGIL模型為分析系統基本功能和運營現狀提供了科學的參考。
(1)適應功能:公共運動場地系統適應功能主要體現于公共運動場地系統的配置需要兼顧政府、社會、市場等多方面的基本面情況,充分適應外部環境(如社會需求等)的變化,使資源得到充分配置。一方面,公共運動場地系統的適應功能要求其配置需要與制度環境相適應;另一方面,公共運動場地系統的適應功能要求其配置需要與社會環境相適應,主動滿足社會需求,實現社會總效用的最優化。
(2)目標功能:公共運動場地系統的設立不僅是被動的環境適應過程,更是目標達成的過程。在社會主義治理背景下,公共運動場地系統不但發揮公益作用的系統,同時也發揮著公共價值、實現公益價值的系統。運作良好的公共運動場地系統需要在設立運動場地的同時,可通過配置效率的優化帶動利用效率的提升,而利用效率的提升同時推動配置效率的優化,從而實現運行效率最優化。
(3)整合功能:為了實現配置效率與利用效率的“雙贏”,需要公共運動場地系統合理定位,也要充分整合利用內外部資源,使沖突最小化,進而形成一個穩定的系統。從內部資源角度來看,應有效整合人員結構、財政資金支持等各方面因素,加強內部系統的管理,鼓勵創新,合力營造良好全民健身氛圍。同時,全面整合各區域公共運動場地資源,加強區域間的聯動與合作,在實現基本需求滿足的基礎上打造各自的特色項目,在競爭中合作以期形成良好穩固又充滿活力的公共運動場地體系。
(4)維模功能:粘性社會資本是系統內部凝聚力的基石,也是系統雖板塊分散但仍維持高運作效率的基本保障。在實現適應、目標、整合功能的基礎上,公共運動場地系統應培育內部的粘性社會資本,以求得公共運動場地體系的可持續性發展,形成有機式公共運動場地體系,從而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調整目標的改動,并充分根據資源的變動整合現有資源,促進公共運動場地運行效率的提升。
通過對黃石市運動場地資源運行效率進行分析,對于運動場地的配置效率有了初步的了解:
目前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配置較低且利用程度不高,例如黃石市奧體中心這類的標準化大型運動場地,由于其位置偏僻幾乎不能發揮其日常功能;但同時,也不乏部分場地過度負荷的現象,特別是對于市區等人口密集處的運動場地。運動場地資源配置的不平均大大降低了系統工作效率,不能較好地適應居民對運動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社會福利。
出于信息溝通不暢、體育指導有限等因素,以及黃石市對體育發展的有限關注,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不能較好地完全發揮其公共價值。具體可體現為:民眾訴求與相關建議的提出需要經過多層反饋,不一定能得到較為迅速的解決;場地資源的使用信息尚不能實現線上自動同步和自助查詢,使得場地利用效率不能完全發揮。另外,黃石市大多數運動場地只能支持有限的幾類運動且場地有效使用面積有限,專項化運動場地較少,不能較好滿足居民運動個性化需求甚至是基本需求。
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區域發展差異較大,資源分配不能很好滿足區域的發展需求。系統內人員流動性較大,治理過程中存在行政化等問題,民眾參與積極性有待提升,公共體育氛圍亟待培養。民眾運動當前停留在零散化、無序性的階段,當地公共運動場地系統應充分調動民眾積極性為運動場地系統注入的活力,讓廣大民眾參與進資源有序分配的進程中。
有機式的運功場地系統內部能應對不同功能或目標的需要而分權展開工作,通過柔性結構擁有對當下需求變化的敏銳嗅覺,針對需求結合已有資源做出合理配置,從而擴大自身作用范圍。一方面,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應從自身不同功能出發,分類別、分階段地進行專門化管理,提升公共體育場地管理服務水平新模式和新機制,避免跨職能領導帶來的信息不對稱所產生的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應擴大體育指導和體質監測等活動的范圍與頻率,以及時了解黃石市居民的實際情況和體質現狀,并針對現狀進行相應的補充或調整,培養積極的鍛煉氛圍和健康理念,提升群眾的獲得感與幸福感。開展公共體育場館開放使用綜合試點,探索提升公共體育場館管理服務水平的新模式和新機制。
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應充分發揮其公共價值,搭建當地市民與最新健身理念的溝通了解平臺,運用其體育指導的基本職能建立公信力和影響力,為系統賦能,加快推進智慧化體育場館建設,對于場館建設應重建設同時重創新、重數量同時重質量。平臺建設方面,可以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溝通機制:線下,在充分了解民眾的偏好的基礎上,適時舉辦體育活動,以體育賽事促進系統發展與運行效率提升,定期設立同好交流會或體育知識、健身知識講座等,充分調動居民運動的積極性;線上,采取信息云服務,健全信息平臺,營造社區化的信息共享氛圍,使多方人員等都可以隨時登陸平臺發布或反饋信息,實現信息的無障礙傳遞,進而增強運動場地的運行效率。
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在構建信息共享平臺的同時,也應該搭建資源整合平臺,提高內部資源的綜合利用能力。人力資源方面,與體育學校等專業機構共同構建資源平臺,使體育指導人員輸入得到充分的保障;在社區、公園等公共場地進行低收入或公益性教學指導,激發民眾對相關運動的興趣,營造全民健身的運動氛圍,同時也為相關專業團隊或機構進行正向宣傳。信息資源方面,定期對平臺已有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形成不同主題的“經驗貼”,減輕后臺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運作效率。運動場地資源方面,整合周邊社區、公園等閑置公共場地以進行有效利用,定期和不同區域的運動場地系統進行信息或經驗交流,充分發動各個體育俱樂部、運動協會等組織的能動性,增強組織間交流合作,增加本系統對新技術、新理念的了解和學習。
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應針對已有人力資源結構搭建能力培育平臺,通過定期能力評估等方式督促體育指導類人員提升基本素養;對系統內部結構的管理人員定期進行制度化培訓,宣傳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相關工作人員的管理水平。提高內部人員粘性,制定健全的評估與獎懲制度,按項目完成程度等標準為個人或團隊給予不同程度的獎勵,培養系統內部成員的競爭意識;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加深成員間的感情,培養系統內成員間的學習與溝通能力。系統內成員間信息(評優標準、新章程的實施、財務信息等)的公開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內部監督機制、增強系統的公信力、提升系統內成員間的歸屬感。
綜合運行效率的研究情況,本文以AGIL模型為框架詳細分析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的發展現狀,提出相關改進建議。總體而言,黃石市公共運動場地系統在為其本身添加柔性的同時,可以搭建當地市民與最新健身理念的溝通交流平臺、資源整合平臺等從而為系統本身賦能、強化資源整合效率并提升系統人員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