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興偉 成都體育學院
中國共產黨自建立起,就面臨著在各種反動勢力下如何保衛自身安全和堅持革命道路問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高等學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培養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就不得不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自身的安全保衛工作,而高等學校的保衛組織正是在高等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并在公安、應急和國安等國家機關的指導下,負責高等學校安全管理與服務的職能部門。對高等學校安全保衛工作和職能部門的研究,有助于為高等學校事業的高質量內涵發展提高保證。
安全保衛工作是貫穿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在生產力發展水平比較低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國家機構不夠完善,行政、監察、審判以及軍隊都具有安全保衛的職能。在近現代,1902年袁世凱在天津建立中國近代警察制度,成立了中國第一支警察隊伍。在南京民國政府時期,在武漢大學、浙江大學、清華大學等高等學校出現了駐衛大學的警察,前期被稱之“校警”,后期被稱之為“駐衛警察”,履行保衛高校的職責,現在中國臺灣地區高校中還沿用“駐衛警察”這一稱呼。
在新中國成立以后,政府頒發了一系列的規章,改造和建設高等學校保衛職能部門,從1950年起,全國高等學校陸續建立了保衛組織。這一時期的高等學校保衛組織,既是高等學校的職能部門,又是公安機關的派出機構,在高等學校黨委的領導與公安部門的指導下開展校園安全保衛工作,行使公安部門授予的執法權力。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人民警察法》、新《刑法》等法律的頒布與實施,從法律上將高等學校保衛組織的執法權予以撤銷。隨后在國務院頒布的《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中規定:“機關、團體的內部治安保衛工作參照本條例的有關規定執行。高等學校治安保衛工作的具體規定由國務院另行制定。”但截止目前,具體規定仍未發布。現在高等學校的保衛組織可以定義為在高等學校黨委和行政的領導下,并在公安、應急和國安等國家機關的指導下,負責高等學校安全管理與服務的職能部門。
經過多年持續不斷地建設,高校保衛組織已把安全發展貫穿高等學校事業的始終,督促校內各內設單位不斷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全面推動校園安全體系和能力建設,有效防范和化解影響校園安全穩定的各種風險挑戰,筑牢校園安全屏障,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園,為師生員工營造和諧有序、安全穩定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
高等學校保衛組織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安全工作制度體系,涉及治安防范、火災預防、校園秩序管理、食品衛生、疾病防控、網絡信息安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處置、大型活動安保等方面,使高等學校的各項安全工作切實做到了有章可循,為高等學校的事業高質量內涵發展提供了保證。
高等學校保衛組織通過加強法制安全宣傳教育、校園消防安全管理、食堂和食品衛生安全管理、實驗室及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公務車安全管理、校內建筑和在建工程及設施設備安全管理、國有資產安全管理等工作,有效促進高等學校內設各單位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全面加強高等學校安全風險防控和隱患治理。
高等學校保衛組織以樹立安全意識為目標,以法制安全教育為重點,通過各種渠道,運用多種方式,大力宣傳黨和國家有關安全穩定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普及與師生員工密切相關的安全知識。
高等學校保衛組織依規依法參與處置校內各項矛盾和沖突,將各類利益糾紛放置在法治框架內處置。并對難以高等學校自身解決的問題,依程序提交政府有關行政、司法機關解決。對于涉及師生員工切實利益的事件,積極配合校內相關內設單位以及校法律顧問開展工作,切實保障師生員工利益。
堅持中國共產黨對高等學校安全保衛工作的絕對領導,是安全保衛工作的根本原則。高等學校保衛組織只有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保持高度一致,明確高等學校黨委對保衛工作的領導關系,才能確保安全保衛工作有堅定明確的政治方向。
堅持群眾路線,是新時代高等學校安全保衛工作根本路線。高等學校保衛組織作為高等學校的內設機構,要與師生員工血肉聯系,堅持群眾路線,到群眾中去,到群眾中去,為師生員工營造安全穩定、和諧有序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環境,才能建設“平安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