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波 劉寶峰 南陽農業職業學院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和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們對于體育鍛煉工作的重視度越來越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于大眾進行體育鍛煉意識的增強和各類體育器械的不斷更新升級,體育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加之我們國家日益注重全民體育健身工作,而且由于體育相關專業人士介入參與到我國的大眾體育鍛煉健身領域就顯得越來越迫切。大眾運動體育健身勢必會走出一條更為專業化的大眾體育訓練道路。
大眾運動健身者的個人因素成為影響我國大眾運動健身品質的首選因素。健身人員對于訓練的要求、運動方面相關專業知識掌握的程度等,都會影響健身人員提升訓練質量的主觀積極性[1]。體育類專業知識的強弱與否直接表達了人們的體育健身認知程度。體育相關專業知識課程是我國體育行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可以為不同行業和區域的體育行業發展工作作出相應的技術指引,幫助各類體育行業更好、科學、可持續發展。因此,在我國民間健身教育事業中,體育知識水平的培養與提高成為推動他們計劃發展的一個關鍵點。更多的專業運動員和體育工具人才向社會流入,為大眾的鍛煉服務提供準確科學的方法和指導,能夠提高我國公眾整體運動的素質。體育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與普及,使得我國專業運動健身教育更好地進入了大眾運動體育教學的視野,提高了廣大民眾對于體育健身教學的認可度。
社會運動中的體育器材因素是影響大眾健身者鍛煉技術水平的核心硬件因素。在我國大眾健身向職業健康服務專業化轉變中,作為一個硬件場館與器材的使用是必然存在的[2]。在我國的全民競技性健身活動剛剛開展的初期,場館、器材條件和人員以及廣大群眾的體育運動設施裝備比較落后,僅僅能夠完成對于基本項目的要求。而隨著我國市場經濟和科學信息技術的進步與發展,大量的運動場所和器材已經投入使用,社會公眾也逐漸地配備了原本只有專業的運動員們才能得到必須配備的先進運動設施,一些職業公司甚至專門針對全民群眾開發了一系列運動設施。體育行業的發展既是直接影響我國社會大眾健身人群的體質和鍛煉生活水平的另外一個重要方面,它在給大眾健身人群提高其鍛煉生活水平帶來機遇的同時,又進一步地刺激了社會大眾對于體育鍛煉的需求。
改革和重新開放以來,隨著我們的人民生活條件質量和體育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中國的經濟社會人民群眾在積極接受戶外運動和積極參與戶外體育鍛煉等各個領域都已經初步取得了可喜的長足發展[3]。從每年組織參加各類以上體育鍛煉的居民群眾人數總量情況來看,2014年以來我國每年累計共有4.1億20歲及以上的100萬城鄉居民全體群眾組織參加過各類以上體育鍛煉,其中每年經常組織參加各類以上體育鍛煉的居民群眾人數總量所占百分比比例為33.9%(其中主要包括了青少年和18歲未成年人)。
我國的各項體育設施用途和運動場地也在不斷壯大擴張[4]。在目前我國的各個大小省會城市中近期新建的許多大型體育場館正在我國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出現,從由地方政府直接治理管轄的高層公寓和主要民用體育場館逐漸發展而來到由私家體育俱樂部出資設立的專業體育場,大小不同規模的體育場館已經廣泛地被分布在各大城市的各個主要地方和公共區域,為廣大城市民眾平時進行健身活動開展提供了基本的健身條件。
近年來,中國的各個社會主義體育運動組織的建設發展迅速。一方面,各種專業體育運動訓練協會大量會員涌現,例如中國健步隊和行走運動協會、自行車協會、釣魚運動協會等;另一方面,運動訓練俱樂部與專門體育指導人員的合作發展迅速[5]。
運動俱樂部主要指的是除了政府機構和社會團體組織的職業隊以外,大眾自行組織的一種群體性運動活躍形式,它們是一個群眾自發性運動的群體,相比較于職業團體,它們具有自由、自發、業余的特點。點。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運動會俱樂部逐步細化,劃分為綜合性俱樂部和群眾性俱樂部。初期的群眾性運動俱樂部主要是自發性地組成的運動團體,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步形成并且已經成為具備了很強的投資者,擁有自己獨有的場地、器械和球員團隊的更為專業化的運動俱樂部,這也直接反映了大眾性的鍛煉從自發性的愛好轉變到專門性訓練的進步與演變。俱樂部的形成與發展可以說是中國大眾體育健身史上的又一個里程碑,讓大眾體育鍛煉擁有了自己專業的指導、特定的場所和相同熱心愛好的群體。運動的整個過程通常都會伴隨著疲勞感,而廣大民族群眾能夠在運動中克服疲勞感的原因就是要充分地依靠他們對運動的濃厚興趣與自我堅持,俱樂部的壯舉與發展促進了更多那些喜歡運動的年輕人們走到了一起,使廣大民族群眾的鍛煉心理行為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前進與發展。
中國現階段的大眾體育健身服務事業還在逐步處于快速上升時期,專業隊伍和俱樂部的知名度日益增強和提高,群眾的體育意識和體育運動熱情也日益高漲,越來越多的中國民間體育運動精英和高手的涌現,這些都被認為是中國大眾體育健身 由傳統的大眾體育鍛煉轉變為更加專業的大眾體育訓練而進步和演變的重要表現。目前,中國對大眾體育健身的距離已經類似于美國那樣把運動完全融入不同年齡階層的公民日常生活之中的全面大眾培訓還很遙遠,場館、風尚、科技、熱情等各個方面仍然有所差距,運動文尚且亟待進步。但是,隨著各種因素影響中國大眾體育健身程度和水平的增加以及健身主義者個體因素的轉移與變化,體育行業的進步與飛速發展,社會主義體育器材的普及與建立得到了完善,社會主義體育機構與組織的不斷建立得到健全,國家的法律政策等體育管理制度條件環境的不斷優化與改善,中國的社會主義大眾體育健身運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應該有理由地相信,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認識并逐步愛上了運動,讓這項運動真正地走入他們的家庭之中,成為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個部分,大眾健身必然從最初級的職業大眾健身鍛煉進一步發展為轉變成專業化、大眾健身訓練。
總而言之,本文首先介紹大眾體育健身的影響因素,隨后提出了當代大眾體育健身的特征,最后提出了大眾訓練是未來大眾體育健身的發展方向的想法,以望能夠對我國大眾體育健身的發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