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秋雨 山東中醫藥大學
中國古代體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文明時代。隨著人類社會生活方式的變化與文明逐步發展,蹴鞠、射箭、賽馬、養生保健運動,以及與體育相關的各種體育器材,已初具規模。傳統體育保健是一種具有醫療保健功能的體育運動。后人在前人的啟發下,發展成各種形式的健身和競技體育,如體操、球類、器械、跑步等。其中,不少項目還保持了形、意、氣相結合的特點。東漢名醫華佗編寫的《五禽戲》,宋元時期形成完整體系的八段錦、太極拳,都是具有中醫養生特色的養生體育。近代以來,經過許多專家的努力探索和創新,這項形、意、氣相結合的保健運動的內容越來越豐富,但其基本特征仍舊被保留。
傳統保健體育注重運動人體內理,通過調整人體內部的精、氣、神,達到增強體質和治未病的效果。在張英根《健身氣功對中老年心血管實驗研究》中了解到,健身氣功運動對中老年人心腦血管功能有明顯改善的作用,降低腦卒中概率,改善血管順應性,降低血壓。[1]周洪偉等人在《八段錦對老年人身心健康影響的研究進展》中發現堅持進行八段錦練習,對老年人的呼吸系統、神經系統、循環系統等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通過溝通血脈,調節臟腑功能,維持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精神狀態。因此通過上述研究,我們可以得出,傳統體育保健運動通過相應的呼吸鍛煉、意識控制、有節律的控制身體的律動,對于不追求短期內身體激烈運動的老年人來說,能夠平衡陰陽、疏通全身經絡、調節臟腑氣血,對預防中老年人常見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糖等常見疾病有著頗為有效的干預效果。
中國傳統的延緩衰老理論是以中醫學說為基礎,強調整體觀念,以陰陽平衡,氣血同調,臟腑共治,形神兼養,動靜兼修等整體治療為原則[2]。而在姚強、竇麗《運動延緩衰老的古今機理研究比較》,我們發現其實中、低強度體育鍛煉能改善中老年人的心血管功能、脂質代謝、自行產生清除自由基的動態平衡,促進身體正常新陳代謝,增強機體耐力,促進免疫系統功能,內分泌功能得到改善,有效提高體能。傳統體育保健運動不僅可以調節自主神經功能,調節皮層神經細胞的興奮性,放松肌肉,還能促進身體各部位的新陳代謝,起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中老年人大多數人因退休等多種因素,失去了原本緊張的工作環境,使中老年人在心理上出現了空落感。而傳統的體育保健運動恰恰彌補了這一空缺,通過緩慢有節律的運動,以意識指導動作,身心兼修,改善中老年人的生存態度和人生體驗,緩解精神緊張的不良刺激,長期練習體育保健運動可以促進中老年人人際關系的協調發展,有利于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發展,增強生活幸福感,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及健康水平。
如今大多數中老年人常進行傳統的體育保健運動如五禽戲、太極拳、氣功等,進行“調身”“調心”“調息”。太極拳、劍等項運動具有腰部扭轉動作,有利于鍛煉老年人腰部肌肉力量及提高腰部活動靈活能力。岳海俠,陳剛在《五禽戲鍛煉對老年心肺功能影響研究》中提出五禽戲鍛煉6 個月后老年鍛煉者的心肺功能有明顯改善。[3]何文多,李定忠在《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心血管系統影響的研究進展》中認為:太極拳運動對促進老年人心臟泵血功能,提高血液循環率,預防和改善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有積極作用。[4]老年人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加之合理的膳食,它能使人體成分結構更加合理,降低體脂百分比和體脂含量,預防和減少心腦血管疾病,提高中老年人的思想集中能力,加強中老年人的機體免疫功能,改善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代謝水平,獲得的較強的肌肉柔韌性和身體密度,從而使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
老年人在進行自我健康管理時,應充分融發揮合體育促進健康發展的良好優勢,在自身的健康管理計劃中融合具有不同健康促進功能的傳統養生體育,深刻理解傳統體育中涉及的內容方法及其注意事項,有效控制健康風險運動的時間、強度和頻率,參考運動處方的相關內容,能夠進行自我健康管理。
運動醫學和中醫養生保健學的融合碰撞,能夠進一步改善老年人機體衰退性病變,使運動加之中醫療法成為老年人保健康復的重要手段,科學引導老年體育朝著更健康、更標準的方向發展,使得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和健康水平得到更好的發展。
由于中老年人的身體的特殊性,因此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區分于常規的健身方法及時間管理,國家和學校應重視該方面人才教育的培養,可采取學校與社區相對接的方式,合理的安排與指導對老年人的日常體育鍛煉。
如今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年化社會,中老年人對身體健康的重視程度大大增加,各社區應加大宣傳我國傳統養生體育,如氣功、太極劍、五禽戲、易筋經等傳統的健身方法,在選擇內容和形式時,我們應該選擇適合老年人生理以及老年人心理特點的練習方式。合理的宣傳和利用不僅可以促進我國傳統保健體育的發展,更能為我國中老年人體育健康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