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伊蘭
在大學校園里,人們時常可以看到“無門檻、零利息、免擔保”等校園貸的廣告標語。時常有大學生被各類“校園貸”“美容貸”“培訓貸”逼得走投無路,最終走上犯罪道路,大學生因還不上貸款而自殺的新聞也層出不窮。2016 年6 月,有大學生打“裸條”借貸,因還不上錢被威脅公布裸照;2018 年,河北保定一名大學生因還不起校園貸服毒自殺;2019 年8 月,南京某大學男生因身負7.2 萬余元校園貸無力償還,最終選擇從南京一商業廣場28 樓跳下……
但校園貸真的是令人聞風喪膽的毒藥嗎?其實不然,校園貸是指在校學生向金融機構或者其他借貸平臺借錢的行為。校園貸誕生的初衷是為家境貧寒的學生提供貸款完成學業,以及幫助解決在校生創新創業資金短缺問題。校園貸是否合法要看具體情況,正規貸款機構經營、貸款人通過正規渠道取得貸款、貸款利息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一般是合法的。只有被不法分子利用,諸如“裸貸”等才是非法校園貸。近年來,非法校園貸的套路也越來越升級。
有這樣一個案例,某大學生接到了一個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銀行的“消費金融客服”,聲稱查到該生在大學期間曾經在某網貸平臺注冊過賬號,并準確報出其個人信息,使其信以為真。他按照對方的指引走“銷戶流程”,為了清空平臺內的“貸款額度”,在“消費金融客服”的提示下,從網貸平臺借貸3.6 萬元,轉賬到了指定的私人賬號。轉賬后,他越想越不對,懷疑自己遭遇電信詐騙,于是報警求助。
看起來這像是新型詐騙形式,但仔細分析還是騙取學生貸款的老套路。首先,不法分子通常冒充網貸平臺客服,電話聯系受害人,并通過偽造的平臺營業執照、客服工作證等消除受害人的疑慮。其次,為了獲取受害人信任,不法分子會利用非法渠道獲取的受害人信息,在電話中準確報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碼、家庭住址等信息,以實施精準詐騙。當受害人放松警惕后,不法分子謊稱根據國家相關政策需要其配合注銷校園貸賬號,否則會影響個人征信或產生嚴重后果。若是受害人未曾注冊過校園貸,不法分子則謊稱其身份信息被盜用注冊了網貸賬號。最后,見受害人被唬住后,不法分子就開始一步步指引受害人走所謂“銷戶”和“清空貸款額度”流程,誘導受害人借款并轉賬到指定賬戶,最終完成詐騙。
出發點本來是好的校園貸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就變成了“校園害”,“助學”就成了“助奢”。非法校園貸常有以下形式:
1.虛假廣告“見縫插針”。非法校園貸會通過微信、QQ 等學生經常使用的社交軟件發布廣告,宣稱貸款無門檻、利息低、無抵押,迎合大學生的借款需求,具有很強的吸引力。
2.誘導學生“拆東墻補西墻”。如果借款的學生無法償還貸款,借貸公司會將其介紹到另一家借貸公司借款,以償還自家的欠款,學生的債務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3.“煞費苦心”制作合同。非法校園貸通常以“無抵押貸款”為誘餌,誘騙大學生簽訂金額較高的合同,制造虛假資金走賬流水,預先扣除審核費、利息,增加貸款金額,實際計算利息時,其周息高達20%~30%。
4.暴力催債“圍追堵截”。當大學生因為高額貸款無法償還時,放貸人可能會采用連環電話恐嚇、在家門外噴涂威脅恐嚇類語言等方式暴力催債,嚴重威脅大學生及其家人的人身財產安全。
為了避免掉入非法校園貸的陷阱,同時又能適當解決“經濟危機”,大學生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校園貸的放貸對象多為有超前消費習慣、自控能力差的在校大學生。因此,心態的自我調整是避免進入非法校園貸陷阱的基本前提,要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制定消費計劃,培養理性消費意識和良好消費習慣。
(2)如果有非常緊急的資金需求,一定首先和父母溝通,先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必要時前往正規的金融機構辦理貸款,不要輕信所謂的“無抵押貸款”。謹慎簽訂貸款合同,借款前要了解國家關于貸款利率的規定,注意留存證據。遭遇詐騙后要第一時間報警,注意防范對方暴力恐嚇等討債行為。
(3)切記個人征信無法被人為修改,不存在注銷網貸賬戶的操作,只要按時還清貸款,就不會影響個人征信。所以,在接到自稱是網貸平臺工作人員的電話,聲稱可以“清空網貸額度”“消除不良征信”等,務必提高警惕。遇到疑問時,應及時向警方或者征信部門官方客服咨詢核實,避免財產損失。
法律課堂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六條規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借款人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規定,詐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本法另有規定的,依照規定。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條規定,敲詐勒索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多次敲詐勒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