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來清
(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縣沙頭鎮第二初級中學 廣西 蒼梧 543100)
數學起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因此,初中的數學教學中要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在培養探究式學習興趣時,利用生活中有趣的方法將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的表現出來,再給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時間,可以用小組的方式進行探索,并引導學生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在數學探究學習觀察、猜想、推理、驗證、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數學探究學習的方法,從而能夠自主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體驗其中的成就感和樂趣。
學習的興趣是一種心理傾向,產生探索的欲望才能自主的進行探索。興趣能夠有效的讓初中學生有良好的情緒和態度面對學習,對數學知識有探索的欲望,能夠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通過分析和研究解決問題,從而體會學習中的樂趣。學習興趣的培養不僅利于初中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提高生活中處理事情的能力,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保持十分重要,教師可以將學生感興趣的事件、話題與數學教學融合,通過提問、題型的變換、延伸,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的生活性和趣味性,如銀行貸款利息計算、有獎銷售等。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可以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給學生進行自主探索的時間,增加學生在數學實踐中動手操作活動,解放學生的思維運用發散性思維進行探索,并與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初中數學的實踐活動能讓初中學生親身感受數學知識的演變,體會生活中的數學知識,將數學與生活融合在一起,讓初中學生更形象、直觀的認識數學,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深入,對新知識學習和理解也有一定的作用。
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即學生的主體性,這就要求學生要參與知識發現、創造、應用的教學過程中,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有目的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情感和意識上的共鳴,從而提高學生興趣,下面結合數學實際教學的案例進行具體的分析。
3.1 教材中探究性學習。教材中很多基礎知識都可以作為探究性學習的典型案例,例如探究一次函數y=kx+b(k≠0)的性質、圖像,分析k、b在函數的意義。首先要建立直角坐標系,小組進行討論,運用數形結合的方式,在繪制函數圖像時,可以選擇兩個整數點的坐標作為基礎,觀察圖像的規律和特點,之后再對k、b在函數中可能產生的影響進行猜想,再驗證自己的猜想。
3.2 數學知識應用探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數學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加強在社會生活、科學實驗等方面的應用,從而激發初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初中學生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的能力。例如,某位同學在一次社會實踐中,調查水泵的功能記錄了水泵的揚程和流量的相應數據(表一),根據數據提出問題“此水泵的揚程最大能達到多少?如何使用能夠實現最大程度的節約?”解題的思路就是要根據表格中的數據,建立直角坐標系,找出相應的數據繪制散點圖,觀察坐標系中散點數的位置和規律,結合數學與物理知識分析出表示函數的曲線,根據所學的知識推理出函數解析式,再根據解析式進行探索,進一步解決問題。
3.3 課外探究性學習。教師在進行初中數學的教學時,習慣于將多數的時間分配給課本上的知識與習題的講解,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模式。在此基礎上,教師應該能將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進,將進行教學的時間適當的分配給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帶著問題、有目的的對信息進行搜索,并動腦編制文字與圖像相結合的應用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全部集中到一起,將自己的想法和信息進行交換共享,并共同對自己編制的應用題進行探討和改進。經過這一系列的過程,學生能夠更加輕易地將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提升至數學的高度,從而也能夠更加深刻的對數學知識進行理解和掌握。對于學生進行實踐的活動,教師可以將其安排得盡量的多元化,比如采用最簡單的方式測量自己家的面積等。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在探究性學習中加深初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鞏固初中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形成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模式,從而更好的解決數學問題,充分的鍛煉初中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現初中學生身心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