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學剛
(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馬坡鎮姜站小學 江蘇 徐州 221144)
小學是學生的重要成長期,學生的學習自覺性、思想觀念、學習方法與學習習慣均是在這一時期逐步形成,不可忽視的是,小學生年級尚小,難免會因為學習困難或者感到枯燥而自覺性意識偏低,出現不正確的思想觀念與學習習慣。對此,教師應注意創新數學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正確應用化歸思想,啟發學生的心智,讓學生快樂學習,綜合培養學生的學習自覺意識和數學核心素養。本文將舉例淺談化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案,并提出個人見解。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劃歸教學法的基本內涵是轉化與總結,即引導學生活用數學理論、公式與概念,不斷增強知識轉化能力,學會總結所學內容。在教學初期,教師應積極滲透劃歸教學法,幫助學生加強數學基礎,在學習過程中特別是解答問題時,學會化無知為有知。例如在解析方程時,讓學生通過化無知為已知的方式解答以下習題:
六一兒童節是小朋友喜歡的節日之一,許多小朋友都精心準備了自己的節目表演給大家,星星小學需要在一家服裝店為小朋友們訂購80件表演服裝,定價為每件100元,負責購買衣服的李老師想讓更多孩子穿上統一的服裝,她對服裝店老板說:“如果你每件衣服降價1元,我就多買4件。”服裝店老板說如果降價5%自己依然能夠獲得和原來一樣多的利潤,請問這種衣服的成本價是多少元?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應做好思路點撥,告訴學生:小學數學中的經濟問題主要包括折扣銷售問題與分段計費問題,簡單的題目可以直接套用公式,相對復雜的題目則需要合理變形后再利用公式。由題意得知,降價前后,店主獲得的利潤沒有發生變化,則先算出降價的錢數,就可以算出多賣的衣服數量,然后,根據降價前后利潤相等列方程求解。等學生得出答案后,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以下解題步驟:
解:實際賣衣服80+100×5%÷1×4=100(件),
實際每件衣服的售價是100×(1-5%)=95(元),
設每件衣服的成本價為x元,則(100-x)×8=(95-x)×100,解得x=75。
答:這種衣服的成本價是75元。
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化歸思想,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清晰的思路與嚴密的邏輯思維,拓展學生的思路。
對于大多數小學生來講,應用題屬于解題難點,他們時常不知道如何解答,對此,教師應充分發揮劃歸教學法的作用,加強訓練,幫助學生逐步掌握正確的解題思路。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將應用題訓練和數學游戲相融合,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課堂氣氛更為靈動。例如將“相遇問題”、“追及問題”、“行程問題”總結為“數學速度游戲”,然后,讓學生以游戲競賽的方式計算相關應用題。例如在講解“行程中的平均數”時采取“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的競賽游戲讓學生合作解析以下習題,同時,讓優等生幫助學困生理清解題思路,以此促進學生之間的合作,提升競賽游戲的互動性:
小明騎自行車從甲地去丙地,他先以每小時15千米的速度騎行,用兩小時到達乙地,因為車子在半路壞了,他在乙地修車用了半小時,修好厚繼續騎行了兩小時到達丙地。已知小明汽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時12千米,他修好車后從乙地到達丙地的速度是多少?
在學生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協同學生根據題意繪制解題思路圖,提醒學生要特別注意的是全程的平均速度所對應的時間包括修車的時間。
全程總時間是:2+0.5+2=4.5(小時)
總路程是:12×4.5=54(千米)
甲、乙兩地的距離是:15×2=30(千米)
乙、丙地的距離是:54-30=24(千米)
從乙地到丙地的速度是:24÷2=12(千米/小時)
由此可以得出小明修好車后從乙地到丙地的速度是平均每小時12千米。
部分小學生認為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存在裂痕,各種公式、概念和應用題計算很枯燥,缺乏應有的學習動力,對此,教師應注意融入生活元素以增強數學教學的親和力,等學生的概念知識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提高數學教學難度,適當增加教學內容的生活性特色,引導學生學會化繁為簡,逐步形成正確的數學思維。其次,教師可以使用化歸思想模式來測評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數學功底,并做好教學總結。另外,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運用化歸思想自行總結學習經驗、知識模塊、解題方法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以此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的數學知識運用能力,綜合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新課程標準要求,正確運用化歸思想,引導學生學會化無知為已知,化繁為簡,加強習題訓練,大力拓寬學生的思路空間,培養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此外,教師應重視促進數學教學活動與生活元素的有機融合,不斷增強數學課堂的親和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自行總結學習經驗與解題方法,從而全面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