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復人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格林中學 貴州 正安 563400)
課程實施已從課程計劃的實踐轉向實現學習者核心素養的實踐。未來社會對公民信息技術素養的要求越來越高,信息技術素養在人的核心素養中具有基礎性和工具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屬于技術類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旨在培養人的信息技術素養。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規劃應當變學科思維為核心素養思維,變教材思維為主題活動思維,變模擬思維為項目合作思維,變單一學科教師責任為“同事共同體”責任,變模糊考查為核心素養標準清單考核。
信息技術雖然是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課程,但是由于該課程并沒有在高考考核的范圍內,因而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盡管目前信息技術的教學已經有了《普通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作為指導,但是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仍然與新《課程標準》之間存在著差異。比如,新《課程標準》規定初中信息技術課程由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類課程組成,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多數信息技術課程都是由教師指導學習內容,并不能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對學生進行教學。
另外,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方法也存在問題。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具有操作性、實踐性等特點,所以目前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學生更喜歡親自操作計算機,而不喜歡聽教師講解理論知識。在當前社會中,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的機會大大增加,如果教師再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授課,學生必然不會接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太注意教學方法的創新,對學生學習質量的要求也不高,這就必然導致信息技術教學效果的不理想。
2.1 講練結合法。由于信息技術本身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所以講練結合就成為信息技術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也就是先由教師進行講解和示范,然后由學生動手進行練習,教師進行方法指導。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提升,然而這種教學方法又太過程序化,很容易使課堂教學限于枯燥、死氣沉沉的狀態,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任務驅動法。任務驅動法因為其自身的優勢一度成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要教學方法,這種方法一共包括提出任務、分析任務、學生獨立思考、任務完成、交流評估以及歸納五個環節。這種方法的應用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在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理論知識,還能夠提高實踐能力,因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但是,由于任務驅動法的頻繁使用以及任務設計的不合理,很難真正實現這種教學方法的價值。另外,在實際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已經越過自身“引導者”的身份,對任務設計等環節大包大攬,并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空間。
2.3 主題教學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貫徹落實,主題教學法成為信息技術教學中的主流教學方法,主要是指通過學生的興趣設計主題,在主題任務完成的過程中,使學生對信息的采集、探索、加工等能力得到鍛煉,進而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教學方法的應用可以有效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可以很好地提高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但是,這種教學方法一旦主題確定不合理,就會直接影響整個任務的完成,進而影響到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在教學觀念的指導下完成的,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推進的當下,教師必須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只有這樣教學方法的選擇才能更適應現代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需要。
其次,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是絕對完美的,各有利弊,講練結合法適合鍛煉學生的操作技能,任務驅動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主題教學法則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實際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選擇何種教學方法就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作為初中信息技術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種教學方法的價值所在,在具體的教學中綜合運用,取長補短,使其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的提高。
再次,教學方法應用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上述提到的幾種教學方法,還應該根據課程特點以及學生的發展需要,積極創新教學方法,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總之,歷史教學中對信息技術的理性運用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提出的一些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遇到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為了更好、更有效地實施網絡教學,我們將結合歷史教學內容,將信息技術和歷史學科有機結合,通過我們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去探索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