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茜
(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 四川 成都 610000)
高中化學學科課程體系應與新課程改革標準相適應,教師時刻謹記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提升學生在學習化學學科后應達到的化學水平。通過主題式課堂可以對學生的化學知識與技能,情感與態度進行有效的整合,化學教師在課堂上應剖析化學學科的本質特征,使其豐富的內涵成為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手段。在化學課堂上應用主題式教學,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化學學科的重要性,進而端正自身的態度,促進學生對核心素養的重視。
主題式教學是指教師通過對教學目標的分析和把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情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代入到化學情景中,通過課堂的學習將這些目標逐一實現。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主動接觸和課堂主題相關的知識,將教材作為一種工具,從而可以拓展學生收集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主題式教學的關注點在學生身上,學生們可以通過自身掌握的一系列知識在課堂上提供完整的方案。
化學核心素養主要指學生們能力提升的程度,學生們的情感態度和學生們的化學觀念這三個部分,通過主題式教學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同時使學生對化學的態度情感能夠有更深入的提高,使學生的化學觀念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1 過分重視理論知識。傳統的化學課堂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由于過分重視理論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很多化學教師過度重視學生的理論成績,在教學的過程當中紙上談兵,并沒有讓學生去親身經歷實驗的過程。例如,在進行化學實驗常用儀器使用方法及藥品保存這一課題時,化學教師則通過圖片演示向學生展示中學化學常見的化學儀器,這就導致學生只能夠在試卷上或課本上識別這些儀器,并不能夠在實驗的過程當中良好的運用儀器。
2.2 教學重心出現偏差。化學教師應該擺正自身的觀念,態度,認識到課堂的教學中心應該是學生,但在傳統的課堂中學生的地位一直被忽視,老師往往成為課堂的中心和主導者。同時,部分學校的部分化學教師僅僅將課堂教學當成自身的教學任務,并沒有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這不利于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同時也削弱了學生的參與感。
3.1 使學生的宏觀能力和微觀能力相結合。化學探究的是微觀世界,但需經過學生的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相結合,通過不斷鉆研教材,將課本當中的實驗確定主題,將學生的宏觀辨識能力與微觀探析能力進行緊密的結合,從而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科學素養。
3.2 掌握教材知識,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主題式課堂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老師在確定主題時一定要仔細鉆研教材,體會高中化學課程的內涵理念,老師加深對化學學科的理解,能夠豐富自身的化學素養和教學事業,通過已有的教育資源整合資料,確定出一個合適的主題,在確定何時主題之后,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向學生闡述,促進學生的化學學習。
主題式教學的開展離不開老師對教材的鉆研和對教學方法的改革,因此,化學教師應當擺正自己的態度,改變自身的教學理念,致力于打造化學主題式課堂,使學生在這一課堂模式中得到新的改變和發展。
3.3 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開展主題式課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化學能力,轉變學生的化學觀念,繼而通過主題式課堂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因此,化學教師在確定學科主題時,一定要將落腳點放在提升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方面,通過讓學生搜集資料,討論交流,進行實驗,交流心得等過程,培養學生的化學能力,將化學學科素養滲透到主題式課堂中,打造有效的化學課堂,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老師可以確定保護環境的主題,學生在進行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實驗時,通過彼此之間的探討與交流,使這一實驗產生的濾渣對環境的破壞降低到最小,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綠色環保觀念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3.4 將課程目標滲透于主題式課堂教學。主題式課堂教學的推進需要課程目標的指引,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進行主題式課堂教學時,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要符合學生們的已有化學水平,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教學目標當中感受到挑戰,促使學生產生緊張感,課程目標的滲透是主題式課堂教學的一大方面,課堂教學的每一方面都應該有課程目標的指引,只有通過這種方式,課程目標才能夠有效發揮出自身的作用,同時也能夠促進主題式課堂教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例如,在學習電解質與這一章節時,老師可以設定一個鑒賞實驗要素的主題,學生通過鑒定實驗當中的元素,完成教學目標中對知識和技能目標的規定。
主題式課堂是針對化學學科特點而出現的一種課堂模式,因此,高中化學教師一定要仔細掌握主題式課堂的要點,將主題式課堂運用到化學教學過程當中,提升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化學教師定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和科學視野,通過主題式教學提升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在主題式課堂的幫助下,學生的化學科學觀定會得到進一步的提升,化學學科素養定會得到進一步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