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麗
(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格林中學 貴州 正安 563400)
1.1 培養創新能力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時時提倡素質教育的當代,各個教學都極為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工作。而作為人的綜合能力的外在表現,創新能力是符合素質教育的關鍵內容。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創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規劃到人的人格、心理、生理及智力等方面,因此它是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也會為素質教育活動的有效推進貢獻巨大的力量。
1.2 培養創新能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對于學生來說,除了實現道德素質和審美情趣的綜合發展,獲取知識是其進行接受教育的主要目的。而在現階段,由于知識量的大幅度增長,學生課業壓力過大,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知識時面臨重重困難。因此,培養創新能力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關鍵。在對復雜而繁瑣的知識點面前,學生會因為得益于創新能力而實現知識的自主性探究和再創造,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
1.3 培養創新能力是學生終身學習的保證。俗話說得好,學無止境。一個人的學習都不能因為年齡的增長、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及經濟能力的增強而停止,實現終身學習會是他們達到的最高境界。而中學生一旦培養出創新能力,就會使其終身學習的能力得到保證,從而在追求人生理想和人生境界的路上風雨無阻。
2.1 應側重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培養。學生進行創新創造的重要前提條件是對學科的興趣,興趣是展開學習活動的基本動力。如此老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需要充分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調動。美術學科可以引起學生內在情感上的共鳴,也能夠讓學生產生溫暖,或是消極的情緒。正由于美術學科連接人心的作用,因此該學科具有無限的魅力。初中美術教師應當借由美術學科的主要特征,將藝術教育與科學教育相融合,例如可以在美術教學過程當中,使用圖文搭配的方式提升課程內容的吸引力,讓學生對課堂內容形成更深入的了解,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快樂。態度是學生產生情感的重要前提,因此對同一事物,學生所形成的情感體驗存在很大差異,而這些方面的不同可以讓學生通過討論或是分享的形式來進行深入學習。美術在培養學生綜合素養部分具有非常明顯的生動性和形象性,能夠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和創造的過程當中產生情感共鳴,由此老師應營造合適的美術藝術環境,便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審美意識的形成。對學生開展的教育活動則應包括對經典作品的鑒賞,以辯證發展的角度來感知藝術作品的內涵,以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觀點和感受,進一步論述藝術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情感,由此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形成美術學習的興趣。
2.2 教師要在教學理念方面與時俱進,進行創新。當前素質教育改革持續深入,然而多數教師對于改革的過程存有疑慮。他們對之前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具有很強的依賴性,由此在教學方式的創新層面止步不前,處于被動的狀態。新時期的初中美術教師要學會持續性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在實踐中辨認觀念的正確與否,總結經驗教訓。之前的師生授受的教學模式趨于僵化,以老師為主體而學生為輔的教學構造必須進行改良,以往學生在美術課堂當中缺乏自信心以及勇氣,畏首畏尾,很難去創造和想象更加美麗的事物,這種情況的出現是由傳統教育體制所造成的,由于傳統教育體制束縛了教師的教學方法以及觀念,面對學生創造能力方面的培養工作,無法分清主次和首要目標,措施不夠具體,再加之多數教師存在思維的局限性,也使得他們很難接受新理念新方式,對于美術課程的教學目的了解并不深入,甚至頗為含糊,尤其在創新實踐工作開展方面存在很大不足。所以,初中美術教師必須在美術課程教學中轉變教學模式和自身的教學理念,對課程進行持久的變革發展,便于滿足學生學習多樣化的需求。
2.3 發揮初中美術教育特長,有效拓寬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初中美術課程能夠在特定的層面上充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創新思維能力以及觀察能力。美術教育課程與人的思想、情感及態度等多層面存在密切關聯,在調動學生身心方面有十分關鍵的影響。因此,當前美術教育課程區別于其他知識性的學科,融合了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讓學生的創新理念以及能力得到培育,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與活力,進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初中美術課程的核心任務則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學生在初中階段充滿幻想,隨時隨地都能夠在自己的想象世界中徜徉,因此對于美術教育課堂主題來說,無論設置什么形式的內容,學生都能由自己的視角來觀察美和探究美,自由地進行創新和想象活動,這可作為提升學生創新水平的重要方向。所以,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想象空間,讓他們能夠充分感受到自由想象的樂趣是培養高素質高水準學生的關鍵路徑。
綜上所述,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當中,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提升,通過美術課程的方式理念及技能,培育學生的創新方式以及能力,每一位教師都能夠在課堂教授過程當中,讓學生獲得更多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教師也需及時更新自身觀念,善于學習和創新,營造具有趣味性、創新性課堂,讓學生樂在其中。